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李向平:孔子待遇为啥一日好似一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5:31 浙江在线

  明天又是9月28日,一年一度祭孔日。打从2004年9月,祭孔活动被官方设定、列入2004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之后,孔子待遇,一日好似一日。

  早在1980年代,山东曲阜就策划“孔子故里游”,欲打造“孔子经济”。作为配套项目,地方政府就想推出祭孔表演,唱礼赞、举旗巡游,但无人敢提开香案、献三牲等祭祀方式。

  1993年,孔门后裔孔德班第一次代表族人进行孔子家祭。渐渐地,就有人提出要使用传统歌舞祭孔代替家祭。2004年,曲阜市在商议孔子文化节时曾提出,对孔子诞辰的祭祀,要官祭。当时的曲阜市领导人指出,原先我们祭孔,是拿块布遮住脸,现在,我们要官祭这位伟大的哲人。官方主导祭孔,是对孔子应有的尊重。

  打那之后,公祭孔子公开举行,同时还举行孔氏后裔寻根祭祖、社会联谊、儒商之经贸洽谈活动。“孔子经济”的活跃,在给地方带来不小的经济、社会效益时,也激发了所谓的儒教复兴问题。

  这种公祭,活动模式是祭祀,名义上是“纪念”,并常常以“纪念先哲,以人为本,承扬文明,促进开放,创新发展”一类的提法作为公祭的主题。为此,祭孔的所有活动,无疑就具有了当然的公共意义,而不是孔家后裔一般的家祭。孔子公祭,就具有了整合道德信仰的时代意义,进而把世俗的社会变迁赋予了某种神而圣之的合法性。

  传统的孔庙祭祀,就具有公祭和私祭。特别是唐初以来,孔庙祭祀就是“国之大祭”,列为国家祭祀要典,祀礼通行全国。其公祭者,在祭祀活动里渗透了官方秩序,象征着政治的宣示;其私祭者,不过是家祭。

  显然,孔子祭祀本身,具有一个公私两分的双重特征。圣上人君为了取得祭孔的正当性,刻意塑造了“万世一系”的世袭圣裔,以便维系和参与公祭孔子之礼仪,从而宣示了权力与信仰的彼此渗透。

  孔圣人的信仰模型,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象征。它公私双重兼备。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从公祭的要求和内涵来说,祭孔的公共形式,当然不是儒教复兴;至于庶民百姓以为鬼事,无非是要习俗的美化。

  作为公祭对象的孔子,在这里具有仪式或符号的象征功能。它打通了中国人的圣凡关系,以权力为象征,再建传统信仰。个人要成为中国人、国家要成为代表中国人的国家,都要通过这个符号、仪式的运作。一些人相信,圣哲可以为神,对他们的虔诚祭祀,可以带来各种世俗利益。

  所以,早就听说了,今年的祭孔,一定会有私祭。否则,中国人会怀疑,公而无私,他们自己的信仰,将要跑到哪里去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