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期待“根治乱收费承诺”的鲇鱼效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09:40 正义网 | |||||||||
近日重庆市教委负责人称,教育乱收费仍然是市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投诉乱收费的电话从没有停过。他对市民作出承诺“将用三年时间根治教育乱收费毒瘤”,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9月29日《重庆商报》) 在各地教育乱收费陷入治理疲惫的语境下,对重庆教育官员“三年根治乱收费”的承诺充满期待,乱收费导致的“读不起书”民怨沸腾,总是在喊严厉打击,至今还未有哪个
说实话,所以对重庆的承诺充满期待,倒非相信重庆已找到了破解乱收费之策,而是期待这种承诺对各地教育乱收费治理产生鲇鱼效应,对其他地区形成治理压力,激发各地产生争先破解难题的荣誉意识,竞相出台破解乱收费痼疾的时间表,竞相对人民作出自加压力的承诺。如能形成“破解难题”的承诺竞争,何愁乱收费不除。 中国教育乱收费所以陷入治理疲惫,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各地缺乏争先破解难题的压力感和荣誉意识:反正全国各地教育乱收费都乱得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好,问责制虚置的体制下治理不好官员又不会丢乌纱帽,地方政绩也不会受到影响,教育部自上而下的政策指令根本在地方得不到执行——这种制度现实下各地很容易形成治理乱收费“沉默的螺旋”,天下收费一般黑,大家都不想费力治理乱收费,都没有动力进行创新和试错,既然全国都“根治”不了,就无法苛求某个地方“根治”。 而一个地方率先对公众作出“三年根治乱收费”的承诺,则可能打破“沉默的螺旋”产生鲇鱼效应。以前各地“不作为”有“大家都一样”的借口,而当一地有了承诺之后,其他地方教育官员就可能感受到本地百姓“人家重庆都作出承诺,本地怎么就不敢承诺”的民意压力——因为乱收费问题的普遍性,民意的攀比意识很容易形成。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各地对治理教育乱收费无时间表、无承诺、无良策的价值模糊下,“三年根治乱收费”的地方承诺为问题治理树起了一种可以触摸、可以计算、可以证伪的价值标杆,这个标杆会对其他地方会产生示范压力。 其实中国许多问题并非部门没有能力办好,而主要是有没有根治的决心和诚意,只要想做是能做成的。承诺三年根治乱收费,就是把自己推到了“不根治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绝境——期待这种决心能够刺激其他地区“别人能根治,我们怎么就不能根治”的良性攀比意识:人民深恶痛绝问题的解决上必须攀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