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南都周刊专题 > 正文

刘洪波:生活被旅游塑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11:58 南都周刊

  旅游显然不是以一种度假的心情所从事的活动,而更像是关闭长时间以后的放风。

  刘洪波 《长江日报》评论员

  “十一”黄金周到来,可以肯定,在旅游景点遭遇摩肩接踵的人流,不是一种运气,而是一种必然。旅游正是这样一种活动,它让人奔向那些人人都得而去之的地方,而不去
那些生僻之所。

  在旅游作为日常消费的状态下,一个人未曾旅游,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某种程度上,旅游正在成为人之成人,人生之为人生的一种必经事项,因此,比起过去仅仅结婚才需要旅游,现在它的地位是前所未有的。而一个旅游之所以成其为旅游,又在于是否到达了那些被更多人称为旅游景点的地方,这些“必至之所”是旅游的证明物。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在旅游景点里鱼贯而行,因为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

  旅游作为一种消费,是被塑造的结果。你觉得人生应该进行一次漂流,参观一次溶洞,登临一次名山,游览一次寺庙,也许不是因为真的需要,而是因为存在着一个称为旅游产业的事物。这个产业塑造出它的消费者,而且将这个产业的希望塑造出你的愿望。例如你应该到寺庙去烧一次香,但无论你从多远的地方来,想在那里长期住下去,甚至只是在那里生活个三五天,都可以免了。你跟着旅游团队来去匆匆,目标明确地奔赴某个地方,十几个小时的路程,换回半天的参观,或者“三日十景点”的游览,因为旅游产业就是这样一个将人流快速周转起来的产业,住扎是静止,是不消费或者弱消费,这都不是旅游产业希望的。

  景点的面貌取决于你喜欢看到什么东西,就像生产商供应什么,取决于你想要什么。一个曾经的古镇,会变成一个政府和旅游公司共同开发的项目,售票处就会成为这个镇的“门禁系统”,于是镇子成为一座主题公园,主题可能是“江南水乡”,或者也可以是别的什么。主题的产生使得镇子如同文章有了中心思想,生活因为“门禁系统”的出现而具备表演的特性。

  在这里,留影和购买纪念品是必要的。留影始终是第一需求,一部分人反对购买纪念品,但不会有人反对留影,为了方便留影,镇上会突出那个你愿意在此看到的主题,例如小桥、流水、小船等等。当一个人在某处留影时,并不意味着他曾经沉浸其间,也不表示他要将这些东西带回去慢慢品味,而仅仅表示到过某处,留影的作用相当于随身携带的“到此一游”证明信。事实上留影处永远人头攒动,共同的留影需要也使得沉浸其间变得不可能。排队、解说、参观、留影,都是一种集体程序,统一的帽子使得这种集体性得到了高度强调。

  参观的过程中,游客会看到炒茶、制酒、织染或者听到船歌,这样的场景是以生活形态呈现的非生活,是旅游表演,它提高了游客的兴趣和参与感,某种程度上也为你确证自己此行不虚提供材料。它也是一道仿生活化的布景,使你不会为高额门票而恼火,也为你的留影活动提供了道具。

  一般所说的旅游,就是这样。景点与游客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成全的关系。景点负责提供一个广而告之的主题,并满足你关于这个主题的尽可能全面的想象,包括使用仿生活化的布景和各种生活场景的真人表演;游客负责对项目表示认可,并使项目不断完善,以便后来者能够更加真切地体验某种浮光掠影的美感。

  尽管旅游是度过公众假日和闲暇时段的一种普遍方式,但旅游显然不是以一种度假的心情所从事的活动,而更像是关闭长时间以后的放风。旅游的极致表现,就是类似欧洲七日八国游那样的疯狂拉练。

  相关专题:南都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