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刘继忠:借鉴孔子思想还需遵循拿来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3日00:19 红网

  年年祭孔,年年须有新意。庸俗俗套,走过场,是不可能实现所谓“祭孔塔台、某某唱戏”目的。今又祭孔,祭祀者纷纷绞尽脑汁,大展身手,一些新概念就在他们的“头脑风暴”中诞生。如两岸祭孔,推出孔子标准像,提议把孔子的诞生日9月28日定为中国的教师节,乃至中国的圣诞节。甚至有专家放言:每人应读《论语》100遍,等等,不一而足。

  从策划的角度说,上述提法不过是“借孔子唱戏”的手法而已,只不过有些手法高
超,表现隐蔽,不至于招来骂声,还能赢得一些掌声,如两岸祭孔活动;有些手法虽然看似巧妙,然却低劣的很,招来阵阵唾沫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某地推出孔子标准像,某专家提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等。但在眼球经济时代,有时候非议和骂声,也是策划方案的组成部分。当人们慷慨陈词道,某人要搞“文化霸权”,“拿孔子开涮”、“无聊”时,策划人可能正在一旁暗暗窃喜:这些傻瓜,入吾毂矣!由此可见,时近众多时评家纷纷炮轰某专家倡议把孔子的诞辰定为中国的“圣诞节”的做法,也不过是“一百步笑五十步”而已。

  凡是皆有其因,皆有其根。从全球祭孔到两岸祭孔,从读经的推广到孔子标准像的推出,从国学礼仪的倡导到祭孔仪式的繁盛等,折射出当下转型社会对孔子精神有种内在需求,以致孔子能在博大精深的

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成为各类祭祀活动的主角。在笔者看来,当下社会转型产生了两大核心课题催生了祭孔活动的繁盛。一是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中国获得新生,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承,或者说,如果延续、保存好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这一命题始于中国被西方列强强行拉入近代社会,经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今日的国学复兴,至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二是当下的转型社会如何实现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以契合转型社会的规则重建,机制重建、经济秩序的重建。也就是如何实现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型。在这方面,孔子提出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伦理哲学有借鉴意义。这两大课题交织而行,实质上是一个问题:即日益强大的中国,将以何形象、何理念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这个角度而言,各地祭孔活动、读经运动有其积极的意义,至于那些“剑走偏锋”的“创意”,其宣传的客观效果也不可否认。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毒素”也不能不警惕之。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不论孔子的思想与精神如何的好,它却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其中蕴含的“独裁”、“专制”的因子是与当下的社会理念相违背。而且,孔子时代是以人身为媒介建构的“乡土社会”、“礼俗社会”,以此为对象的孔子思想,未必适应当代的“大众社会”、“法理社会”。要不是“大前提”错了,疯子说的话也是真理。社会舆论不认可一些专家学者神化孔子的原因正在于此。更何况,中国人天生对“神”、对“神化”某人是抵触的、反感的,因为,每一次“神化”给国人带来的不是福祉而是“祸”祉。然而,孔子在专制土壤下提出的伦理命题却有永恒的意义,但如何建构当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需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总之,“孔子”思想,是解决当下中国伦理失序的一剂药方而已,然是药三分毒,在借鉴孔子思想时,还须本着实事求是地精神,遵循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此外,还须警惕那些高调大唱“孔子”牌的人士,其背后所兜售的东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