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跃峰:蝴蝶的意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3:32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一位结束在广西挂职锻炼的同事,谈起在北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参观的经历,“那天,我们在周围都是厂房的高新区办公楼座谈,竟然有一只蝴蝶翩然飞入会议室,转了几圈,停在会议桌旁边。阳光下,它忽闪的翅膀,格外鲜艳……” 蝶恋花,花衬草。他没有讲当地如何绿树成荫,水草映绿。但听者能感受到,那个高新区一定景色宜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发生着越来越多这样令人欣喜的变化。 今年6月,在苏州高新区白马涧,有人发现了像精灵般在水中翩翩起舞的桃花水母。据专家介绍,这种动物只有在水体清澈、绝无污染的环境里才能生存,因而被称作“水中的大熊猫”。 在河南鹤壁,过去小水泥厂林立,粉尘满天。经过环境整治,最近在城边清澈的小河边,游客们竟发现了消失已久的野鸭和野鹤。 蝴蝶、桃花水母、野鸭和野鹤,单就其本身来看,也许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但令人惊奇的是,它们重新现身、栖息徘徊的地方,都是被人认为会有污染的工业园区或工业城市。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这些工业园区或城市里,动物成了天然的环境“监测员”,它们的出现与否,是对人与自然是否和谐的最直接、最直观反映。它们的身后是一条条的“绿色”产业链。这些“循环式”的链条,将粉尘满天的企业变为鸟语花香的“花园”,将遭遇资源瓶颈的高新区变成了资源反复利用的生态园。“电工线路板产品链”、“金属废水代谢链”、“废木材产品链”……也像一部部剧情紧凑的纪录片,生动记录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历程。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程表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曾对资源进行过无序开发,给大自然造成巨大的污染。1972年,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向世界发出这样的预言:“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从我国实际情况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个别企业片面追求局部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屡有发生。党和政府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颁布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建立起循环经济规划、生产者责任延伸等相关制度。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发布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报告,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绿色GDP制定污染治理、环境税收、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等相应的政策。政府还通过财政、税收等多种经济杠杆,激励企业走一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的路子。 目前,政策引导的效果日益显现。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以往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需要1.2甚至1.5个百分点的发电量增长支撑,而到2006年,这一数字开始回落到1.09个百分点以下。可以期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局面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将不仅为我们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也将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 马跃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