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教育部门应该谦恭而体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2:15 南都周刊 | |||||||||
教育垄断的结果,是教育早就跟医疗和住房一起,成了压在普通民众头上的“三座大山”。 笑蜀 媒体工作者 据报道,北京200多所民工子弟学校被勒令关闭,尽管当地政府一再强调,将妥善安
在相关公告中,当地政府对民工子弟学校不乏恶评,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民工子弟学校“误人子弟”,不关闭不足以平民愤。然而,一个事实是,过去数年中,1.5名民工子弟在海淀区求学无门,本来是政府部门的严重失职。相信当地的财政收入也有民工的一份贡献,收了民工的血汗钱,却并没有为民工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只是因为数十所民工子弟学校在风雨飘摇中的苦苦坚守,1.5万名民工子弟才不至流浪街头,从而给政府也给社会缓解了诸多压力。政府部门本来应该对民工子弟学校心存感激,可是现在大面积封杀民工子弟学校时,却不肯对民校历史给予哪怕半句稍微公道一点的评价,未免不合人情之常。 缺乏谦恭的自省精神,这在教育部门早非个别。前不久教育部发言人王明旭的著名讲话,已经让人大跌眼镜。在那次讲话中,王明旭声色俱厉地叱责媒体呼吁关注贫困生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在他眼里,似乎因为建立了官方的贫困生救助体系,贫困生问题在中国就完全不存在了。于是舆论哗然。 教育部门缺乏教养,不仅表现于做人的层面,更表现于立法层面。仍以开篇所列事实为例。政府强制关闭民工子弟学校,其主要借口是民工子弟学校“非法”。而民工子弟学校何以“非法”呢?原来是民工子弟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往往不合教育部门自己制定的“办学标准”。开门立法早成潮流,愈是涉及公众利益的法规,其制定过程愈要向公众开放。“办学标准”是典型的行业标准,原本没有任何神秘性可言,并且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举办人等诸多群体的切身利益,理应以广泛的公众参与为前提,如此才具备公正性;也只有具备了公正性,才有真正的合法性。但是,有哪一项“办学标准”是通过公众参与制定出来的?公众在这方面的利益诉求完全没有表达渠道,完全无法影响立法进程。这种前提下出笼的所谓“办学标准”,不过是教育部门根据公校需要量身定做的,不过是代表教育部门及其下辖公校的一家之言。 正因为如此,所有“办学标准”无一例外都陈义极高。建筑面积必须多少多少,跑道必须多少多少。用纳税人的钱投资的公校当然容易达标,但只能动用私产办学的民校,要达标就难乎其难了。办学门槛高而又高的“办学标准”成了教育部门的杀手锏,把诸多民校挡在门外,使之无从进入教育市场,无从与教育部门下辖的公校展开平等竞争。 以陈义极高的“办学标准”,“合法”地扼杀民校,当然可以维持公校在教育市场的垄断地位。然而,教育垄断的结果,是教育支出跟医疗和住房开销一起,成了压在普通民众头上的“三座大山”,是普通民众生存压力的普遍抬升。 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部门变得谦恭而体贴,并真正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什么时候我们才有真正的教育。 相关专题:南都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