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国王普密蓬被指保守 个人形象接近完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21:00 南方新闻网 | |||||||||
2005年,泰国当选总理他信在国王普密蓬画像前接受任命。 泰国国王普密蓬 5年前,他信传奇般当选泰国总理,5年后,他信戏剧般倒台了。 有人说他是成也国王,败也国王。 在泰国人眼里,国王普密蓬是完美的化身。
但在最新出版的独立传记《国王从来不笑》中,普密蓬却被描绘成一个阻碍泰国从王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保守君主。 传记备受争议,作者被批戴着有色眼镜。 仁慈的国王与保守的君主 在泰国媒体眼里,当今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是完美的化身。按照描述,他理所当然地是位开明君主。在漫长的60年统治生涯里,他安守国王本分,超然于政治之外。在一次又一次险象环生的政变中——包括上个月推翻总理他信的政变,他都以自己的道德威望从动乱中拯救了国家。 然而,美国记者保罗·汉德利近期出版了这位泰国君主的第一部独立传记(也就是未经传主本人授权的传记),向世人讲述传主普密蓬意想不到的故事:一个在西方成长起来的男孩是如何被他的人民视为神明,一位被人们普遍看作仁慈的和不干政的国王实际上可能深深地卷入政治。 尽管这名在泰国生活了13年的传记作者声称以广泛研究为基础,以事实描述为途径,重现自己的传主鲜为人知的君主职业生涯。但他很显然带着西方人的观念和眼光,也带着西方人对自己价值观念的傲慢和偏见,去审视在泰国乃至国际社会享有崇高声望的普密蓬国王。 传记名字叫《国王从来不笑》。汉德利首先讲述了国王的年轻时代和个人发展、他的登基、娴熟的政治技巧以及将泰国变为一个佛教王国的努力。汉德利没有忽视为世人广泛接受的国王形象,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普密蓬在艺术、体育和爵士乐方面的成就,赞扬了国王对农村发展和贫民生计的终生奉献。但他的重心显然不是再次重复普密蓬平等主义和道德魅力的形象,他把这位国王描绘为一个反民主的君主,与泰国大商业主、腐败的军界乃至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结盟,以保护一个长达数世纪且改良甚少的王朝。 普密蓬1927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是当时泰王的同父异母兄弟。1933年,普密蓬随母移居瑞士洛桑,接受了法语、英语、拉丁语和德语训练。他展现的才能远胜兄长阿塔南(1935年登上泰国王位)。普密蓬爱好摄影、飙车、爵士乐,乍看上去,他更像欧洲那些喜好锦衣玉食者,不像曼谷王朝信仰佛教美德的皇家子弟。1945年普密蓬回到泰国。次年,他的兄长阿塔南遭遇枪击神秘死亡,十几岁的普密蓬被出乎意料地推上了王位。普密蓬对当时流传是他自己谋害了兄长的阴谋论从来没有做过紧密追查,因为那会使君主政体名誉扫地,尤其是当时立宪主义者在泰国政治中占据着上风。 普密蓬的权衡与泰国总理的命运 1947年,泰国军界发动政变赶走了总理,二战中附逆日本人而一度失势的军界强人、陆军元帅披汶·颂堪再度得势。政变得到了王宫的允许,保皇主义者协助起草了一部有利于王室利益的新宪法。当时国际社会冷战初起,美国将泰国看作是阻止共产主义的堡垒,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一直帮助扶持泰国君主制的复兴。在这样的条件下,君主制主义者得到了一个绝好的大棒,无情打压共和主义者。 为了给他的臣民制造国王无所不在的感觉,普密蓬孜孜不倦地重新开启各种佛教仪式和典礼,甚至利用“宪法日”颂扬曼谷王朝的万世一系。在发明了将白象作为国王精神上至高至伟的象征后,国民中一股巨大的狂热被烘托了起来。王室经纪人巧妙地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上重建起王室的财富。宫廷对慈善事业的捐赠日益庞大起来,并被广泛宣扬。王室消除贫困和农村落后面貌的工程逐渐构筑起普密蓬声望的核心,与腐败无能的政府和官僚机构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诸如此类大规模操作的手段,国王被描绘为社会福祉无可争辩的掌控者和超然于政治之外的自我牺牲的绝对模范。 1951年,泰国军方再次发动政变,剥夺了普密蓬慢慢赢得的权力。军界威胁,如果他不与军事小集团合作,并在未来四年维持国内正常气氛,就废除王位,或将他作为谋害阿塔南的凶手予以曝光。 在与军界小集团公开的战斗中暂时收缩,王室重新回归到加强其传统的宗教基础支持国王。避免让外界看出他寻求政治权力的迹象,普密蓬通过小心谨慎的自我实力提升,终将证明王朝有能力对抗政变的将军们。国王作为一名真正的佛教者,让那些腐败的军人们相形之下显得丑陋不堪。与此同时,王室利用军事小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并与中央情报局关系亲密的边防军结成特殊关系。 1955年,普密蓬巡游农村在农民中激起巨大兴奋,争相目睹他们国王的面貌。这让民众相信,国王远远优于那些贪污腐化的警察、官僚和商人。作为获取精神霸主地位的钥匙,王室对宗教事务的垄断地位得到了保留,国王自己在1956年颁布命令当起了初学的僧侣。在纪念佛教2500周年之时,王室赶走了总理,一心一意地认可亲国王的军事集团攫取了权力,1957年的政变揭开了国王崇拜的传统。 上世纪60年代,普密蓬对多国成功的国事访问开启了他国外政治认可的时代,并在国内大量播放外交公关闪击战。为了巩固富裕阶层的支持,王室对他们投桃报李。保皇主义者加强了国王的神圣性,放大国王的杰出显赫。随着君主制重回泰国民族文化的中心,军人政权为了自己的合法性,除臣服国王外别无选择。 1971年越南战争期间,随着国内动荡有增无已,王室庇护了又一场军事政变。在1973年群众抗议新宪法期间,普密蓬劝说将军们提供面包片让学生离开街道。最终,当示威者迫使军事小集团逃离国家后,这位国王高姿态宣称恢复民主制。 1976年,利用反对“向左漂移”的保守派军人,普密蓬默许他们赶走了总理。王室和军界密切的关系加剧了混乱的蔓延,君主庇护下的街头激进分子恐吓左派和任何敢于质疑现政权的人。10月6日,国王的冲锋队走在前面,在一场令人恐怖的屠杀中100多人殒命,宫廷亲信的将军再次攫取了政权。曼谷的民主运动被夷为平地,“因为它与国王毫无联系”,抗议活动只有在效忠国王的前提下才可能被允许。 1977年,在没有得到普密蓬同意的情况下,温和派将军发动政变,国王对新秩序施以谴责和压力。与此同时,他增加了露面,恢复了农村开发活动,重建王室盟友圈。1980年,通过一场“皇家政变”,炳将军被抬上权力宝座,掌管一个“国王的政府。”普密蓬和炳之间的合作关系开始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对王权的奉承,整个国家的资源都被置于普密蓬支配下,用于经济工程,其名誉由国王一人独享。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泰国人将他们的国王看做是摆脱苦难的神佛。 20世纪80年代,泰国经济发展和城市中产阶级的成长,公众对在立法机构里的王权拥趸产生怀疑。农民、科学家和知识分子都抨击保皇党人在他们漫长的掌权时期里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流离失所者的忽视。屈服于时势的变化,1989年成立了民选政府,旧的皇家文化遭到贬斥。皇家亲信被排挤出政府机关,国王的商业利益垄断被打破。军队司令官们极力迎合王室的不满,普密蓬公开表示对政府的失望。一旦国王表示了政变可以接受,1991年,王室赞赏的将军们再次接管了政权,要将泰国从“议会独裁”中拯救出来。 在全球化时代,王室设计出新的途径赢得暴发户大亨和新贵的忠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袭击泰国,王室收入为之枯竭,王室商人们从稀缺的政府基金里获得大量的援助。电信大亨他信为换取媒体市场的份额,慷慨地给陷入资金困境的王室大量捐助。从2001年担任总理以来,他信机会主义地利用王权达到自己的目的。2006年,当普密蓬“再次权衡”的时候,他信付出了自己的代价。 傲慢的作者与不笑的国王 汉德利总结说,普密蓬阻碍了泰国从王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随着王朝继承前景的不确定性,这个79岁的君王一旦不在其位,将会有把自己国家投入混乱状态的危险,这就是这位不会笑的国王留下的遗产,因为他总是把王朝的利益置于他的人民的利益之上。 汉德利从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角度勾勒了一个保守的泰国国王,传主复杂的人物个性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这方面说,汉德利取得了成功。但正如《远东经济评论》针对该书发表的书评说:“通观全书,汉德利先生对泰国君主制的敌意是显而易见的。”书评针对传记中关于普密蓬有谋害自己兄长嫌疑的内容评价说:“讨论这样令人悲伤的事情是典型的偏见。所有证据都表明,这两兄弟关系非常亲密。没有证据表明18岁的普密蓬贪羡王位——事实恰恰是与此相反。” 汉德利对泰国国王在60年统治生涯中的观察视角,纯粹是出自一种天真的西方式经验,夹杂着西方式的傲慢,根本上依然是陈词滥调的西方“理性”和东方“神秘”的二极对立的思维模式。这从他的书名中亦体现了出来。在汉德利看来,美国的政客无论在什么样的公众场合与民众交往,总是要将笑容塑在脸上。如果没有笑容,那么他们必定怀有邪恶的或不值得信任的意图。因此,他题目下的“从来不笑”,已经奠定了这本书的基本基调。但不论如何,综合地看待各方言辞,无论褒贬,都对我们比较准确全面地了解泰国这个国家有所帮助。(来源:南都周刊) 相关专题:南都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