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郭松民:人们为什么会兴高采烈地诋毁诗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08:55 新华网

  “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兴高采烈地诋毁诗歌”——著名编剧、诗人邹静之如此评论道。而他之所以做这样的评论,是因为“一个做诗软件近来在网络广为流传,输入不同的字、词,就会有一首首‘新诗’诞生”,这些“诗”当然是滑稽可笑,驴唇不对马嘴的,然而却受到了网民热烈追捧,网民们似乎从对“诗”的恶搞当中获得了一种极大的乐趣(10月26日《人民日报》)。

  中国历来号称“诗的国度”,中国人从来都是热爱诗歌,敬重诗人的,但他们现在为什么会“这样兴高采烈地诋毁诗歌”?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请大家看两首诗:

  一首是“国家一级诗人”、“梨花体”的创始人赵丽华写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一根黄瓜/又一根黄瓜/是俩黄瓜/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

  另一首是一位笔名“浪淘沙”的民间女诗人写的反映讨薪农民工命运的《脚手架》:“是什么力量驱使你/十有八九拿不到工钱的手/攀上城市的悬崖/把饥饿插在/这繁华的最高点上/可正是这力量敦促我们/九死一生的劳动者/攀上一个世纪的塔尖/把红旗插在/南京总统府的/琉璃瓦顶……”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两首诗放在一起,高下立判。但奇怪的是,第一首“赫然刊登在著名的诗歌刊物上”,还有几十位现代派诗人集会来表达“支持”和“保卫”之意。而后一首,我仅仅在一个很小的网站上见到过,当然更看不到什么人来“支持”和“保卫”了,仿佛它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显然,第一首诗以及和它同样风格、同样品位的诗,是当今诗坛的主流,是诗人们心中的最爱,是值得他们不惜为之当众脱光了衣服的。但恕我不敬,我却认为这不过是些“要模样没模样、要德性没德性、耍流氓又耍不过淫秽光盘的东西”(剧作家黄纪苏语),这样的东西,被恶搞是正常的,如果被大众所热爱、所吟诵,那才会让人感到奇怪。

  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诗人已经丧失了处理严肃话题的视野和能力,诗在他们手里,越来越接近某种劣质口红或者摇头丸。有的诗人对民间疾苦不闻不问,对社会正义毫无担当,完全看不出来他们的诗歌同屈原、杜甫、辛弃疾的诗歌有任何联系,倒是和地下通道里卖盗版光碟的像走散了的亲兄弟。诗人们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谁有钱有势就往谁腿上坐:西方一象征,他们旋即堕入五里雾中;西方一颓废,他们乳房屁股争相入诗;西方一“现代性焦虑”,他们便宣传起自杀了……

  中国诗坛被钦定和自封的“诗人”们垄断了,而“诗人”们又集体堕落了——这就是人们为什么“会兴高采烈地诋毁诗歌”的答案。

  最近有消息说,现代派诗人们又要开一个主题为《颠覆!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诗歌的建构暨赵丽华诗歌研讨会》(10月25日新民网),来挽救诗歌了(但愿这一次他们能够穿着衣服开)。但在我看来,除非他们能够对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来一个“颠覆”,否则的话,诗歌是没救的!不过我对这一点并不抱太大希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