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毛寿龙:最低工资政策的两面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3:13 新京报

  发挥工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提升低收入者的谈判能力,可以比最低工资政策更好地实现最低工资政策想实现的目标。

  最低工资政策,是很多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施的政策。但是,经济学家似乎对它非常不买账,认为它是对市场经济的粗暴干预,是政策用意很好,但实际上无法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

  经济学家的论证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实际上是由市场决定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人们相互竞争,为了更好的职位,为了更好地成长,并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工资正好是合理的报酬;企业相互竞争,为了更好的人才,为了更好的企业前景,而工资也正是对人才的奖励。在这样的机制中,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合理的工资,而且为了更好的前程,会努力发展自己。

  完备的人力资源市场,不需要政府干预,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实现人尽其才。如果政府干预市场,就会影响其中的均衡水平。最低工资政策,如果确定低了,实际上是没有用的;如果确定高了,就会让两种人退出市场:出不起高于最低工资政策的企业家,将会放弃投资,这实际上是对投资行为的一种限制,尤其是对刚起步的企业家来说,将会面临比较高的人工成本的约束;能力不足以拿到最低工资的人力资源,也将会因此而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对其起点才能不佳,缺乏工作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来丰富经验和提高才能的人来说,更难以进入市场。如果确定的正合适,那就没有必要有这个政策。不过,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对千变万化的经济因素很难像企业家和寻找工作的人那样反应快,并且能作出多样化的决策,所以,要制定合适的最低工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碰巧制定了,也因为很难适应变化,而不是过低,就是过高。

  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千变万化的,结构也是很复杂的,其中有一部分人,只是想通过临时工作来获得临时收入,比如在校学习的学生,从长期来看,他们都是可能的高收入者,但在校期间,一般是没有收入的人,如果想要找一份临时的工作,来减轻上学期间的经济压力,或者说想增加工作经验,他们一般会接受比较低的工资,而且由于其工作的临时性,又缺乏工作经验,企业家一般只能出比较低的工资。在存在比较高的最低工资的情况下,这些人如果获得超过其能力的较高的收入,企业家是不愿意的,所以,他们肯定就找不到工作。因此,经济学家认为,最低工资政策不是没用,就是起到坏作用:让一部分人反而找不到工作,而不是让他们能够确保最低工资。

  经济学家说得很有道理,但为什么各国政府会选择最低工资政策呢?经济理论不支持这一政策,是否有别的理论来支持?

  社会理论或许可以支撑这一理论。社会理论认为,社会是分层的,不同层次的人,从功能上来说可能是耦合的,但也可能是冲突的。企业家阶层和工人阶层,分别属于不同的阶层。企业家通过相互竞争优胜劣汰,但一般都属于高收入阶层,在社会中拥有较高的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工人阶层也通过相互竞争来寻找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总体上来说属于低收入阶层,在社会中拥有较低的地位,拥有较少的话语权。拥有不同实力、不同话语权的人在一起进行工资谈判,尤其是企业家往往有企业组织的力量,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而工人却往往单打独斗,而且还热切地希望能得到一份工作,强弱对比悬殊,谈判结果的天平自然而然会偏向企业家。或许在这个意义上,各国政府都会采用最低工资政策吧?因为这样做,可以帮助工人提高谈判地位,让其至少得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从而确保其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工资。

  经济理论是有道理的,社会理论也有其道理。那么政治家会怎么做选择呢?一般来说,在封闭政治条件下政治家会选择与人数较少但实力较强的企业家结盟,实施自由放任的政策;但在开放的民主政治条件下,政治家需要更多民意,会选择与人数较多的低收入阶层结盟。当然,明智的政治家都会选择复合的政策,既选择有利于经济自由的政策,又在一定水平上选择有利于低收入者的政策,这就是选择最低工资政策,但不会把最低工资确定得太高。

  当然,明智的政治家,还可以有新的选择,如提供一些法律和政策空间,让企业的工人能够有集体谈判的空间,发挥工会等社会性组织的作用,这样可以提高低收入者的组织水平,提高其谈判能力,从而解决其因谈判实力不足而导致的收入过低问题。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最低工资政策不是没有用,就是起坏作用,但社会理论告诉我们,最低工资有一定的作用,但它也同样告诉我们,发挥工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提升低收入者的谈判能力,可以比最低工资政策更好地实现最低工资政策想实现的目标。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行政管理学系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