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许博渊:落弟秀才转行学医为何能快速入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14:04 新华网

  许博渊 

  我在《一个中医的坚定信徒是如何动摇的》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必须”,即必须下决心大力整顿中医药市场,对中医本身毫无贬意,更无恶意。不料,有一位自称中医的网民跟帖说,如果中医果真如我所说的那样不堪,它早就消亡了。对于我痛苦地诉说的迅速消瘦,他不无调侃地说,他不知道中药有如此减肥的效能。

  古代名医都有深厚的国学根底,而这位“中医”连最普通、最初浅的现代汉语都不能理解,不知道他如何能作为中医去谋生。这就促使我想起了振兴中医的第二个“必须”,那就是在中医教育中必须加大传统文化的分量,传统文化不及格者不得毕业。

  古时有一句逗笑的话,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是说那些无缘跨上仕途的穷秀才们为了谋生转而学医,很快就能够入门,成为不错的医生。这是为何?因为中医和《易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具有相同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内中有许多共通的东西。

  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我也偶尔翻阅一些中医书籍。我个人理解,中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字:经验加哲学。

  中医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这种经验具有模糊性,常常是“口不能言”,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因此,中医很难制订标准。中医治病不能像生产汽车那样,各个车间按照标准生产零部件,然后机械化组装,而是特别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病甲与乙不同,同一个病人夏天与冬天不同,不同门派的医生用药也不同。模糊性不等于不科学,相反,它是一门高深的科学。现在,连西方人都认识到了科学的模糊性而将其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医的经验不是零散混乱的,而是由哲学思考串起来的。这就是中医的另一个特点:哲学性。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相互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完整系统,把人与宇宙自然看作一个统一并相互作用的整体,其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与我国古代主流哲学一脉相承。这是祖国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经验加哲学既然是中医的特点,也应该是中医师必备的素质。秀才们熟悉中国文化,熟悉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熟悉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为学医准备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如同笼中捉鸡。现在学医的人如何?我没有调查,不能做结论。但也有一些零星的观感。我在看医生时曾遇到一位实习的大学生,小伙子的字写得歪七扭八,几乎难以辨认,而且还有几个常用字不会写。我倚老卖老地告诉他:“看来你得练练字。中医很讲究病人的心理配合。如果你能写一笔好字,举止谈吐温文尔雅,病人就会觉得你很高明,具备了良性心态,用同样的药,效果就不一样。你既然学了中医,就要有做名医的雄心啊!”小伙子很谦虚,连连点头。从他那里,我大致估计到,传统文化课程在我们的中医学校里恐怕分量不够。现在读了上面所说的这位网民的跟帖,又一次加深了这一印象。

  如果说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还可以说一点,就是重视德性。古代要求有志于从政的人先要修身,做好自身品德的准备。中医也一样,非常重视医德,把医德放在医术之前。医德就是同情心,就是责任感。读过一本介绍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医的书,很为孙思邈等大家的道德行为所感动。现在的中医师如何?我以往很少看病,接触的医生少,感觉还都挺热心的,至于中医整体医德如何,则不敢妄断。但本文开头所说的这位自称中医的网民,居然可以嘲笑别人的痛苦,这样的品德,如何可以做中医呢?

  这似乎都是个案,不过可能也反映了中医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这个需要从业者静心修炼和潜心钻研的古老行业如何适应奔竞浮躁的商业社会。西医当然也要讲究医德,也要潜心钻研,但还是有区别。西医毕竟比较容易“标准化”操作,可以依靠现代化手段检查,而中医则完全要靠“心”去运用古人的经验,特别需要心静。心猿意马、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好中医的。倘若没有一大批肯沉下心来钻研的人,成为中医的支柱,中医危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