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陈才:青年的理想敌不过社会的潜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6:22 星辰在线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蒋钰珮老师通过对2005年江苏省8所高校的600多名文、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父母的社会关系在找工作中很重要,通过父母的社会关系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占到调查总数的27.2%。而认为父母社会关系不重要的学生仅占13.6%(12月11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现在都说大学生就业难,但其实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真正难的是能力普通而家
境一般的孩子,那些家里有关系、有背景的同学,找工作根本不着急,从不参加什么“双选会”,而是天天打游戏、睡觉、谈恋爱——这是大学生自己总结的事实。由此,我们有必要问: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靠父母,“比爹”,到底是这些大学生“烂泥扶不上墙”,还是社会出了问题?

  过去,烟草、电力、邮电、银行等行业都有“顶班”制度,老子退休了儿子顶上来,儿子退休还有孙子顶,后来虽然名义上是废除了,但通过所谓“内招”等形式,这些行业职工子弟仍能继承“衣钵”。大不了,来个“行业资源交流”,你给我儿安排工作,我给你儿解决户口,“外人”要想进这些行业,怕比登天还难。找工作“比爹”,不也是这种现实诞下的怪胎吗?

  事实上,许多人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是其父辈所掌握社会资源和财富实力不够。去年四川某市曾面向大学毕业生公开招考区县级数百名

公务员,据记者与当地人事部门联合问卷调查显示,在录用的公务员中,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比例最小,仅占2.8%,而父母是“公务员”的比例最高,达到33.3%。这其中暴露出的若干潜规则,不说也罢!

  而我们的青年,在这些事实面前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正如某大学生所言,“班里一个成绩很差,连

英语四级都没过的学生因为家长在银行工作,竟然也进了一家号称只招收重点大学毕业生的银行工作。”那些满怀理想和抱负的青年,纵有万丈的激情,到最后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服气”。由此才有大家千方百计地托关系、找熟人、走后门,一齐裹挟进“比爹”的现实吧!

  当“就业公平”被“代际效应”扼杀,在无处不在的潜规则面前,我们的青年就是这么接受“社会第一课”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