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全球化挑战“法国特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2:18 新京报

  萨科齐今日正式接任法国总统职务。经过约20年的犹豫,法国人在“改革”还是“保持法国特色”上终于选择了前者。萨科齐在总统选举中胜出,表明多数法国人宁要一个充满活力和效率的法国,而不愿在“法国特色”的痴迷中丧失竞争力、降低生活水准。

  “法国特色”来自法国大革命时的自由、平等、博爱。二战以后,三色旗在法国表现为高福利制度,中下阶层的人获得了更多自由;税收政策和工资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欢迎来自全球的移民,显示其博爱精神。到了上世纪60年代,“法国特色”的确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以后,全球化浪潮冲击着法国人的优越和自豪。全球性人口流动使大量移民,特别是原法属殖民地的北非人,进入法国,分享着法国的财富;资本的全球流动,使得法国企业更愿意到劳资关系简单、劳动力便宜的地方投资,减少了法国人的就业机会;商品的全球流通,让发展中国家质优价廉的产品占据了法国超市的货架,而法国企业则因高工资、高税率、工人工作时间短、业主解聘职员难而

竞争力下降。

  面对全球化挑战,英国与时俱进得最明显,从撒切尔到布莱尔,都在实行以市场和效率为导向的政策。德国虽在不断改革,但直到中偏右的默克尔去年当选总理后,福利制度和劳工制度的改革才迈开较大步伐。法国似乎略显迟钝,不仅坚守欧美各国反对的农业补贴政策,而且政治精英们似乎更迷恋“法国特色”,对全球化究竟带来怎样的挑战缺乏认真辩论、研讨。自1981年以来,密特朗和希拉克两任总统都较强势,但出于和国会平衡,政府换了至少11届,很多市场化改革构想因政府更换过于频繁而搁浅。

  萨科齐的改革包括削减工会权力、允许人们工作35小时以上、限制非法移民、革新福利政策、严惩二次犯罪者、帮助低收入者购买

廉租房、与美国保持谨慎性的积极关系等。萨科齐的改革尽管难度较大,但每进一步,就可稍稍冲淡“法国特色”。当然,对于福利制度、劳工权利保障、多种族和谐平等这些利国利民的常规制度,萨科齐都不会大变,只可能微调,使其更有效率。

  法国人准备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另一个表现是,要将中国问题视为重点。由于欧美早已形成互通互达的贸易和市场体系,因此欧美的“全球化挑战”实际上主要指欧美以外后起国家和地区发展带来的挑战。把中国问题当做重点,一方面说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在加重,另一方面也说明法国对华政策将更加谨慎周密。

  法国对中国的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但将会更多地把“美国因素”、“欧盟因素”甚至“日本因素”考虑进来,而不像以前那样富有很强的独行性。对此,中国也必须多层面考虑。

  □陈冰(广东资深媒体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46,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