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卫生部这六年
他是几年来知名度、受关注度、出镜率、甚至被批评度都相当高的部长。然而,如果没有他的强力推动,医改或许走不到今天。他有颗善良的心,有品格、重情义、敢担当,能站在全局看问题,有政治家的胸怀和胆识,尤其善于处理和应对复杂局面。他的辞旧履新,外界称为“完美谢幕”。
★采写/特约记者 封莉
离开卫生部、履新全国人大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的高强,依然是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们热衷追逐的目标。
这位刚刚回到“财经老本行”的原卫生部党组书记,仍念念不忘新医改,希望“政府在落实GDP‘保八’工作的同时,不要忽视新医改在拉动居民消费中的作用。”两会前,高强还曾在《求是》撰文阐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从到任卫生部的那一天起,高强连同卫生部就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并且一直“热”到现在。担任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党组书记六年期间,高强可谓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从“非典”、禽流感、汶川地震、奥运会保障、“毒奶粉”等重大事件,到倍受关注、倍受争议的医改方案。
在鞠躬告别卫生系统时,高强说,在卫生部工作的这6年,“脑细胞已经耗尽了”。
这6年,与其共过事并熟悉他的人对其不吝赞美,也有人因见解不同对其颇有微词。我们采访了十几位接近并熟悉高强的卫生系统官员、医改专家、记者及重大事件中与高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试图最客观、真实地还原高强卫生部这六年。
雅号最多的部长
非典最紧张时上任、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高强,履任卫生部后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为此,他获得了很多“雅号”:SARS部长、艾滋部长、禽流感部长等。无论哪一件,高强做的几乎都是“临上轿才扎耳朵眼的急活儿”,而他对于这些公共事件的处理无疑是快速且颇有成效的。
与高强相识6年的人民日报记者白剑锋评价说,高强“每临大事有静气”。无论是众所周知的非典临阵换帅、禽流感中“高强吃鸡”、还是后来的数次公共卫生事件、汶川地震救援、奶粉事件等等,在这些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出现在镜头前的高强总是面色凝重、行色匆匆。
在2005年的安徽泗县疫苗事件中,高强明确指出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存在违规之处。面对各种失实报道和谣言,立即就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降低了公众的恐惧感。在总结经验教训时,高强要求有关部门,把“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一条重要原则。
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高强当着中外记者的面严声痛批:三鹿集团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他希望媒体的朋友们给几天时间,对全国奶粉进行质量检测,并对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等其他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一出来,就将检查的结果原原本本地向大家通报。2008年9月16日,含有三聚氰胺奶粉的生产企业全部被曝光。
奶粉事件中,接触过高强的河北儿童医院院长李江告诉本刊记者,高强看问题很尖锐。比如结石的性质,当时专家都还没有定论,他当时就说,这种结石和平常的结石是不会一样的,是以晶状体的聚核为主。后来发现,他的判断是准确的。
令李江印象颇深的是,奶粉事件中医院聚集的家长有六七千人,进会议室都得保安把人拔拉开才得以进入。看到有些家长比较急躁,高强就主动走过去,耐心安抚。虽然是部级领导,却朴实、亲民、负责,没有架子,在院子里、大厅里、会议室里跟医务人员和家长密切接触,临走时还拉着李江的手说:“这件事非同小可,压力很大,你们一定要做好工作。”
高强之前在河北省财政厅工作时,李江即与他有过接触,所以两人不算陌生。他评价说,高书记政策水平很高,讲话不爱拿稿子。有一次三鹿事件的电视电话会,根本事先没准备,但无论专业知识,还是宏观、微观高书记都讲得很到位。
最操心处是医改
在一次新春联欢会上,高强唱了一段京戏,最后一句是“难啊”。唱罢,高强感慨道:“卫生工作怎么就这么难啊!”其实,最让他操心的还是涉及13亿人利益的医改。
他在卫生部任内的6年,是围着医改打转的6年。卫生部规划财务司一位处长介绍,还在非典防控时期,高强就考虑到下一步要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房的建设和运行机制,这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举措,也可视为高强倾力医改的开始。非典后,卫生部就开始重视公共卫生系统和网络的建设。
2004年,高强开始在医疗系统内部整顿、纠风。他曾邀请健康时报副总编赵安平等4位资深业内记者座谈,说:一定要听听你们的意见。令赵安平印象深刻的是,原本纠风方案中有一句话“力争年底达到成效”,高强去掉了,并解释说:那会给人一种“纠风工作到年底就结束”的误读,纠风工作是要长抓不懈的。心思之细,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了一个课题报告,认为中国的医改基本不成功。高强对此既没有进行义愤填膺的驳斥,也没有进行欲盖弥彰的辩解,而是在肯定的前提下,进行了客观的否定:“方向是对的,操作有误”。然后,开始切实地去改,去纠偏。国家的一项大的改革被否定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高强的务实使得新医改的全过程得到了广泛的各阶层民众的参与,这也成了高强推动医改往前走的力量。
2006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高强点了十几个部门的名:“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相当复杂,目前尚无灵丹妙药可以解决。”当年9月,为了“支援”高强,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成立。这个协调小组中,除了卫生部,还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十余个部委的成员。
2006年,医改基调确定,政府将承担基本医疗;2007年夏,七套医改方案过堂;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1月,新医改方案获原则通过,卫生部部长陈竺称,“新医改将彻底切断公立医院以药养医这个渠道。”
北大教授、医改专家李玲告诉本刊记者,几年来高强一直在努力,使中国的医改为中国的老百姓服务,新医改方案反映的就是高强的思路,是高强这么多年的贡献。
高强最大的贡献,是把之前的医改中渐行渐远的公益性拉回来。不管医改想达到什么目标,定位不对肯定是会出问题的。因此赵安平评价此举为“善莫大焉”。
有两组数字可以看出高强的努力:新农合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任卫生部几年来政府投入的显著增加。
去年声称对医改“不抱信心”的钟南山日前坦言,看到新医改方案的框架后,信心增加了一些。
当然,期间不乏质疑、非议甚至指责。高强成为了知名度、受关注度、出镜率、甚至被批评度都相当高的部长。而接受《小康》采访的绝大多数人承认,如果没有高强的强力推动,医改或许走不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