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古滑坡体惊现险情 三峡水库面临地灾新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11:57   《瞭望》

  云阳县故陵镇一处360万立方米的古滑坡体惊现险情,其背后是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与库区复杂地质状况之间的矛盾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桂林徐旭忠

  三峡水库今年首次迎来最大幅度水位消落。从2月初开始,三峡水库水位从试验性蓄水的最高峰172.3米缓慢回落,按照调度规划,到今年6月水库水位将降至145米。

  一切在预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受水位涨落和连日晴雨交错的影响,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一处360万立方米的古滑坡体复活。这座名叫凉水井的滑坡体于去年11月蓄水期间发生变形,今年3月中旬以来,监测发现滑坡体变形加剧,随时可能滑入长江。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面对险情,三峡水库地质灾害应急机制立即启动。从中央到地方,国土、航道、海事等多个部门迅速实施应急监测、勘察及航道维护。由于滑坡体尚未解体,截至4月10日,凉水井滑坡体仍处于二级预警状态。

  凉水井滑坡险情显然不是独例。三峡水库首次冲击175米水位以来,库区已陆续出现数百起崩滑险情。175米试验性蓄水至退水期间,仅重庆库区14个沿江区县就发生地质险(灾)情166处。2008年11月23日,长江巫峡口发生一起滑坡,5万立方米的岩土从陡峭的江岸上瞬时滑落江中,激起巨大的涌浪,巫峡通航局部受阻近两天。

  对于已经持续建设18年的三峡工程来讲,这些险情并不全是坏事。它如同一次次严峻的检验:耗费巨资的地灾治理行动使蓄水后的三峡地质条件有所改善,但进入175米高水位运行后,三峡水库已然迎来了地灾新考验。

  凉水井滑坡险情

  4月3日,重庆高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下称高新院)突然接到重庆市国土局通知,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滑坡体变形加剧,请立即前往勘察、监测。

  作为国土部门委托的专业地质勘察单位,高新院负责人立即带领多名技术人员携带器材、设备赶赴现场。技术员魏有勇已经是第二次来到凉水井,他发现与12月初相比,这个一座小山似的滑坡体已经明显变形,滑坡体周围的拉裂缝已经完全贯通,随时有可能下滑入江。

  体量庞大的滑坡体一旦突然滑入长江,后果不堪设想。这一重大险情迅速上报到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交通部、三峡总公司等部门人员相继赶到现场紧急勘察、会商。

  4月7日,重庆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专家组副组长、国家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介绍,凉水井滑坡是此前国家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至4月初出现重大险情,滑坡体长250至370米,宽200至370米,总体积约360万立方米。

  殷跃平表示,根据滑坡现场调查情况、应急勘查报告及监测数据,国家工作组和专家组研究讨论后一致认为:滑坡体出现拉张裂缝,处于变形阶段,目前不影响通航;鉴于滑坡体尚未解体,按地质灾害四级预警等级划分标准定为Ⅱ级(黄色)预警。

  4月8日,本刊记者深入凉水井滑坡体探访险情。滑坡位于故陵镇水让村,在云阳县城下游38公里。记者从云阳县城驱车1个多小时到达故陵镇,然后乘坐渡船航行半小时后抵达凉水井。在当地国土干部指引下,记者看到呈舌形的滑坡体依附在长江南岸的山体上,从江面抬头仰望,陡峭的山体上可见多处鼓丘,爬上山脊,滑坡体周围呈带状分布的大裂缝清晰可见。

  江岸边围起了警戒线,险区内零星分布的一些民房早已无人居住。正带领10余名民兵警戒巡逻的故陵镇副镇长卢术林介绍,由于凉水井滑坡体属于库区二期地灾群测群防监测点,险区内11户55位村民早在去年11月滑坡体变形后,就被政府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了临时安置。

  记者爬上陡峭的滑坡体,看到滑坡体后缘的裂缝已经完全贯通,左右邻江的山体少部分已经沉入水下。云阳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的人员透露,地质专家勘察后认为,凉水井滑坡体一旦整体下滑入江,可能引发5至10米高的涌浪、波及3至5公里的水域。现场监测人员则表示,4月份以来滑坡体变形趋于细微,近期突然整体下滑入江的可能性不大,但三峡水库水位仍在继续下降,库区雨季也即将来临,滑坡险情目前仍很严峻。

  现场监测人员介绍,目前已经对凉水井滑坡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滑坡体上设有24个裂缝观测点,还架设了一台由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自动化地表位移监测器。为方便监测、确保安全,4月9日,当地政府还连夜在江对岸山坡上搭建起一座简易板房供监测人员24小时值班,气象部门也派出专人对险区的天气状况进行监控、报送。魏有勇告诉记者,在加强监测的同时,他们还将对滑坡体进行补充勘察,相关的数据将为国土部门最终制定滑坡体处置方案提供关键性的参考。

  为确保滑坡附近水域航行安全,长江海事、航道部门及时发布航行警告、划定航运避让区,海事巡逻艇在险区水域频繁游弋,航道部门在险区水域设置了警示航标。截至4月10日,滑坡体附近水域船舶通行如常。

  地灾呈现新动向

  对凉水井滑坡体进行勘查后,地质专家们坦承,险情的发生与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及退水有直接的关系。库区干部则透露,去年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蓄至172.3米时被紧急叫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库高水位运行后,库区陆续出现一批新的地质灾害险情,威胁到水库安全运行。

  库区的地质专家们表示,长江三峡地区拥有高山、峡谷的特殊地理形态,库区两岸山势陡峭、岩石破碎,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调查显示,三峡库区20个区县中,绝大部分属于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危地带。国内外已建水库的统计规律也表明,水库蓄水至高水位1到3年内,会有老崩滑体的复活和新生型(次生)滑坡的产生,其中新生型滑坡约占三分之一。尤其是当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时,水位最高将比蓄水前提升100多米,对库区地质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加上三峡水库每年都要经历反季节的175米至145米间水位涨落,初期将引发新生型滑坡、塌岸和部分老滑体的复活以及新老滑坡入江的涌浪等灾害。

  重庆库区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18日,受试验性蓄水及退水影响,重庆库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14区县发生166处地质灾害灾(险)情。崩滑体总体积约6024万立方米,塌岸长度约14520米,影响人数11535人,影响房屋面积28.98万平方米,已造成土地损失约2380亩。值得注意的是,166处灾(险)情点中,新生突发性灾(险)情点达到121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三峡 蓄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