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4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从即日起到5月15号,针对仿瓷餐具的加工和生产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全国执法大检查。一度风行的仿瓷餐具,何以变身为毒餐具?一个潜伏的不算太深的所谓的行业潜规则,何以能够成功“潜伏”?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陈伟鸿与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和张鸿共同评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仿瓷餐具违规使用有毒材料,质检总局下发紧急通知,展开全国执法检查,仿瓷餐具质量到底能否令人放心,有害餐具引发业界怎样的思考?
张鸿:质检部门对仿瓷餐具反应不及时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仿瓷产品叫密胺树脂,其实它的主要成份就是三聚氰氨,三聚氰氨它用在牛奶里,是因为它便宜,但是这里面为什么很多人不用三聚氰氨了呢?是因为用在这里三聚氰氨就太贵了。用三聚氰氨制造一个是10块钱的成本,如果选择用另外一种树脂,尿素甲醛树脂,它成本价只有4块钱,甚至更低,但是它是有害的,比如说喝粥,喝水,喝高温的水,甚至喝热的牛奶等等,那就会溶解出甲醛,还会导致癌症。所以说,本质上是这些企业坏了良心,从经营的角度来说,是他们利益的一个需求。
去年底有民间组织说仿瓷产品不安全,质检部门在2008年底组织对所有品种的仿瓷器具进行了全国范围的专项检查,结果显示,目前大中型商场超市销售的获得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安全指标全都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其实这个辟谣并没有说明市场上是不是有这么多有害的仿瓷器具,而是说在大型的商场里这些我们给了许可证的企业,他们的产品是合格的。
昨天质检部门针对这个事件做专项检查的原因是,近来质检总局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尿素甲醛生产仿瓷餐具,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月份的时候,说是没有的,到了4月份的时候,又调查发现是有的,这几个月,消费者在争论当中,不知道应该信谁,而且很奇怪的是,在这种争论中,我们的民间机构给曝光的用了尿素甲醛的产品,我们在大型超市里面还是可以买到的,所以它像一个“躲猫猫”,如果说在去年11月份之前它是一个潜规则的话,到11月份以后,尤其到今年以后,它是连老百姓都知道的一个明的潜规则,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反应还是有点不那么及时。
何帆:质检部门的回避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现在国家标准里没有检测尿素甲醛的项目,因为国家有明文规定,在制造这些餐具的时候,不能使用尿素甲醛,不能用它做原料,所以检测的时候,就没有这个项目。正是由于本来应该去检测,但是没有检测,所以很多企业理直气壮,他说他生产的这种不法产品是合格的,因为质检总局的产品检测报告里说是合格的。因为那里头没有这一项,那最后,这变成了一个潜规则,变成了业内的一个公开的秘密。
我注意到这个背后有一场争论,争论一方是质检总局,另外一方是民间组织,有一个叫董金狮的人,代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他们很早的时候,就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也做了检测,发现这些仿瓷产品是有问题的,就把检测的报告送到了质检总局,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后来,经过媒体的曝光,这些问题逐渐出现了,质检总局一开始的时候是出来辟谣,同时它还对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这个民间组织反击了一下,说他们没有资质,也没有检测的能力,我觉得这个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我的印象里,质检总局应该是和揭黑幕的民间的组织站在一个阵营里的,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样能够把这个消息辟谣,辟谣到最后,宁可信其无,也不想信其有,如果一直是这样回避的话,漏洞就会越来越大,可能也让很多不法分子趁机钻了空子。
媒体通报,专家质疑,主管部门调查,有害餐具的面目为何难以辨清,百姓期待权威部门表态何时不再雾里看花?
张鸿: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 产品质检部门都应负责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为什么需要监管?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质检部门给我们把关?是因为在很多的产品质量上尤其是食品安全上,我们是外行,所以我们请了一些在这个领域有智慧的人,帮我们把关,这个叫防火墙。但是防火墙,你要主动地去防,发现了火苗,或者有人报警,你就要去,而不是坐在那儿,或者说等着人家送检上门,偶尔地抽查一下,甚至在圈定的一个范围内防火,其他地方我就不管。在这一点上,有一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比如说美国的FDA,不光是执行标准的设定和审核,它大量的时间是走进商场,走上街头,一个一个的去检测产品,因为所有的产品,出了问题都要归它管。既然叫产品质量监管机构,那所有的产品,不管高端的低端的,大超市小超市的,所有的出了问题,你都要为此负责。
何帆:食品监管不能慢一拍。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有关的监管的规定,其实不是慢了一拍,是慢了不知道有多少拍。比如说,关于三聚氰氨,在1980年的时候,就有在食品包装里三聚氰氨的卫生标准,后来在1988年的时候修订了一次,到现在已经过去20年了,没有再变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是魔不知道高了多少丈了,但是道,还是一直都没有变。在这种情况之下,每次监管的部门总是走在最后面。有个媒体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说,几乎在每一个食品安全的事件发生了之后,都要经过媒体曝光这道程序,这会不会以后成了一个固定的了?每一次都要等到媒体曝光了,相关的部门才会介入,这样的情况最后损害到的是我们监管部门的公信力。
董金狮:部门之间责任不清,要改变监管体制
(国际食品包装学会副会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这个行业里面,我们说有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实际上是生产者,经营者,甚至是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都知道的一个规则。
但是到底谁来承担这个规则造成的影响?责任人也不清楚,监管部门,我觉得要负起责任来。这里边有很复杂的因素,第一个就是管理体制的因素,比如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这个三聚氰氨的标准,是由卫生部制定。那么我们现在问产品质量问题,问到了国家质检总局,对于标准问题,现在质检总局一般不发表意见,这也造成了,政府部门在发布消息的时候,有些部门怕承担责任,有些可能是确实不太清楚,还有一些就是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清楚,不知道该由谁来承担。所以往往是出了问题,大家都往后躲着,躲到最后躲不过去了,出来发个声明,来行使一下自己的职责。所以我觉得,监管的体制要发生改变,要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就像警察后面,有个督察一样。
刘姝威:要用重罚来遏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必须要用很重的处罚方法来遏制这种事,不能说,通报一下就可以,这不可以的。生产有毒餐具的话,必须要砸他的饭碗的,如果不把它彻底的关闭,就不能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已经发现这种毒餐具的问题,那么质量监管部门,就应该首先向全社会公示,向银行、工商和税务部门公布这个黑名单。一旦上黑名单的话,银行会立即终止对他们的贷款,消费者也会不再使用他们的餐具。再加上各个饮食单位也不会再使用他们的餐具。这样就会从资金和市场两个方面把它遏制住。
张鸿:质检部门要做产品质量的消防队
(《今日观察》评论员)
质监部门应该是产品质量的消防队,消防队的职责除了需要灭火,防火也是很关键的,防患于未然,如果出了火,那就要倒追,是不是在这个问题上,有失职,甚至渎职的地方。如果有的话,一定有一个人是为这个事情负责的,这个负责是真真正正、切切实实地负起责任来,而不是免掉你了,然后你再到其他地方再去当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企业在整个的商业社会里面,企业自己的自律和商业道德也要非常的完善。
何帆:《食品安全法》对整治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一把利剑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看到出了很多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对此非常的痛心,现在这个问题变成社会高度关注的,也是政府高度关注的,在不久之前,《食品安全法》终于出来了。这个出来之后,对于我们整治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把利剑。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