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访中国最早的城市:陕西杨官寨遗址(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14:49  外滩画报
探访中国最早的城市:陕西杨官寨遗址(组图)
探访陕西杨官寨遗址--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城市

探访中国最早的城市:陕西杨官寨遗址(组图)
考古基地的库房里摆满了修好的国宝

探访中国最早的城市:陕西杨官寨遗址(组图)
出土的涂朱砂人面残陶片

  探访陕西杨官寨遗址--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城市

  6000 年前的古人是怎么生活的?目前所知面积最大、同时期内唯一的保存较好的杨官寨遗址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在考古专家的大胆推测中,这个相当于40 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聚落,也许是中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市边缘有一条长达1945 米的环壕。那时,社会已经有了简单的分工,生活在城中的古人有的以制陶为生,有的人耕地,有的人狩猎??维系他们关系的,除了血缘,还有某种制度。3 月底,杨官寨遗址入选“2008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位居榜首。4 月7 日,陕西省政府下达文件,要求对杨官寨遗址实施保护。

  文/ 刘牧洋 图/ 小武

  清晨时分,杨官寨村四组的村民们三三两两走出家门,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

  这是西安市高陵县姬家乡的一个普通村落,多少年来,这里的大部分村民都以耕地为生。几年前,因为建设西安泾渭工业园,村里的5600 亩耕地全部被征用。从那时起,人们不得不在林立的工厂里寻找新工作。

  如果没有2004 年的那次偶然发现,这里会和大多数工业园区一样,到处都是新的公路和厂房。

  那时,因为毗邻赫赫有名的半坡遗址和汉阳陵博物馆,一直有考古学家在杨官寨附近勘查,但人们从未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先祖们(距今约6000 年)在此休养生息的证据。

  2004 年,在工业园的一次修路工程中,一座公元前4000 年到公元前3500年间的遗址被挖了出来。因为地处杨官寨,考古学家把其称为“杨官寨遗址”。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表示:“这是目前所知面积最大、庙底沟时期唯一的保存较好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所谓环壕聚落,就是大型人类聚居地。

  3 月31 日,杨官寨遗址入选“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位居榜首。

  杨官寨遗址的发掘填补了“仰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空缺。仰韶文化(距今5000 年到7000 年)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 年首次在河南仰韶村发现而得名。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兼杨官寨考古队领队王炜林介绍,“仰韶时代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早期(公元前5000 年至公元前4000 年)以半坡文化为主,中期(公元前4000 年至公元前3500 年)以庙底沟文化为主,晚期(公元前3500 年至公元前3000 年)以半坡四期文化为主。位于西安临潼区的姜寨遗址属于半坡时期,但考古界此前从未发现庙底沟时期的类似遗址。所以在杨官寨被发现之前,没人知道庙底沟时期的聚落是怎样布局、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4 月,《外滩画报》记者赶赴杨官寨遗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杨官寨考古队已经在这里钻探和发掘了四年,记者在现场见到:一条长达1945 米的壕沟内,24.5 万平方米的杨官寨聚落已初见雏形。在考古专家的大胆推测中,这个相当于40 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聚落,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城市。

  铲出的古代世界

  “鹿塬形胜占秦雄,二水溶溶浸碧空。渔唱不离烟霭外,人家长在图画中。”清代高陵知县丁应松曾用这样的诗句来描绘高陵的风景。其中“二水”指的就是泾河和渭河,这曾是陕西最重要的两条河流。

  古代人类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为发源地,杨官寨村就位于泾渭两大河流汇合处西面。“渭河的支流比较多,仅与秦岭有关的支流就有70 多条。一般情况下,在这些支流两侧的阶地上都有仰韶时期居址,其数量堪比现在的村落。渭河就像一条大项链,维系着一颗颗如珍珠般点缀着的仰韶村落。”王炜林介绍道。为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泾渭工业园内设立了泾渭考古基地。

  2004 年5 月,泾渭工业园决定实施南面路段的延伸工程。在没有通知考古研究院的情况下,几辆大型挖土机开动了。

  随着挖土机“轰”地一声铲下去,人们惊奇地看到,在翻起的黄土中,夹带着无数碎陶片,其中有的陶片上还有艳丽的色彩。

  得到消息的王炜林迅速赶到了现场,“土不是一般的黄土,从地下翻出来的都是灰土,这意味着这个地方是个大灰坑。”王炜林最初的判断,这里可能是古代人类活动的一个遗址,或许就是另一个姜寨。姜寨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迄今发掘最彻底的一个遗址,面积为5 万平方米。

  灰坑就是古代人的“垃圾坑”,“过去人类的很多活动都需要挖洞穴,比如储存什么东西,或者为了取土。后来随着时间流逝,这个坑逐渐被填平,但其中经常埋藏着当时人们生活的遗留品,比如陶器的残片等。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人们的活动内容。这种坑的土质都发灰,所以叫灰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岗接着解释。

  而那些挖出来的陶片经专家鉴定,被认为是庙底沟时期和半坡四期文化的产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随即成立了一个杨官寨考古队,王炜林任领队。通过地面探查后,考古队把这个遗址的范围界定为80多万平方米。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但杨官寨考古队的工作还是受到了重重压力。

  泾渭工业园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西安市高陵县政府联合共建的重点发展园区之一,遗址所在的土地原本已被划为“工业用地”。一个大灰坑并没有什么说服力,急着动工建设的企业并不愿意为一个未知的结果等上好几年。“我们当时也不敢肯定什么,只知道要先交涉,把涉及到遗址安全的工业建设都停下来。”回忆起当时与工业园区的交涉,王炜林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保住“杨官寨遗址”,王炜林和考古队租住在杨官寨村村民的房子里。从2004 年起,他们日夜守在遗址旁。

  他们搬来陕西省文物局领导,请来专家论证遗址的重要性,多次交涉,企业总算答应暂停施工。但晚上,他们刚躺下,推土机就开始“轰隆”作业。“他们不时地去推一下,希望造成既定事实。”

  一方面是园区企业的不理解,一方面是一个看起来更像个工地的遗址,王炜林曾经一度差点放弃。“这边我们最终还是没保住,厂房已经全部建立起来了,下面的东西全毁了。”王炜林指着遗址南面的建筑,一脸痛心。

  在杨官寨入选“2008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陕西有个记者曾问他:“你发现这么重要的东西,激动不激动?”

  “我实在激动不起来,因为我不知道能不能保住它。”王炜林当时这样回答。

  中国最早的城?

  “考古学就像是推理小说,是叫死人说话,让过去的世界说话,他们只能通过遗迹和遗物传达信息。”王炜林说。

  杨官寨遗址的挖掘获得重大突破是在2007 年12 月。当时,杨官寨考古队队长张伟正带领队员在遗址的东北角进行挖掘工作,突然,他发现有一处土质土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样,“里面全是灰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外滩画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古城 遗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