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专访--中法关系:一山放过一山拦
他撰文反驳将北京奥运与柏林奥运画等号的专栏作家,批评兽首持有人贝尔热“傲慢”,一年之内他四次来华,为中法关系“救火”?这位没有架子的法国前总理兼执政党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他最有名的角色,就是充当萨科齐和希拉克这两大对头的和事佬,且受到他们的重用。
文/ 尤雯 图/ 郭杨
“如果你站着,我们可没办法采访。”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饭店会议室里,拉法兰对记者说。
“我只是想离您近一些,听得更清楚。”记者回答。
于是拉法兰帮记者拉了张椅子过来,放在离自己的沙发不到半米的地方,然后换一个放松的姿势坐定。
这已是一年之内,这位法国前总理、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UMP)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第四次来到中国,为中法关系“救火”了:
第一次是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巴黎受阻,导致两国关系紧张之后,他带来了萨科齐的信,表明法国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第二次是陪同萨科齐,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三次是在萨科齐执意会见达赖,导致中法关系进一步恶化时,他又赶到北京商谈解决之道。
而这一次,他率领空客、道达尔等10家法国顶尖企业的高管,参加4 月8日在北京开幕的第15 届中法经济研讨会,试图化解两国的“政冷经冷”关系。
摄影师提出要拍肖像照,拉法兰便双手插进口袋,嘴里嘟囔出一长串法语,调整面部表情,然后瞪着眼睛向镜头走来,活脱脱就是法国CANAL+ 电视台著名讽刺节目《Les Guignols》(木偶剧)中的人物。
接着,他开始满屋子找他的老花镜。记者将他随手丢在茶几上的眼镜递上时,他连声道谢。
采访中,拉法兰不会摆出一副自己“很忙”的姿态,而是让人感觉他在聆听而不只是应付,尽管采访时间已从原定的20 分钟延长到40 分钟,会议室外人声嘈杂,许多法国企业家在门外等候会见。“最后一个问题了。”面对在一旁催促记者的法国使馆新闻官,拉法兰也替记者帮腔。
谈到自己的女儿—他几乎从未在公开场合谈起她,刚刚还中气十足地大谈中法关系的拉法兰垂下目光,放低声调,频频摇头,像个摆不平女儿的老爸。“我是个强势父亲。”他握紧了拳头。直到谈起即将出世的外孙,他的眉头才舒展开。
拉法兰此行马不停蹄地会见中国政府官员,确立经贸合作的新意向。笔者问拉法兰:“这次访华日程这么密集,您累不累?”他微笑着轻轻点头。
杨万里的诗,雨果的心愿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在中法经济研讨会演讲时,拉法兰用法语念了这样一首诗。
现场的翻译迟疑了一下,解释道:“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词句,大意是翻过此山是坦途,这让登山人空欢喜。置身群山中,翻过此峰更有一峰在前头。”会后翻译嘀咕说:“为了解释这句诗,害我昨晚翻了半天《宋诗选》。”
拉法兰选用这首连一般中国人都不熟悉的诗,来比喻当前的中法关系,可见很是花了一番心思。从2008年4月起,中法关系确实也是“重峦叠嶂”。
1 年前的4 月,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遭遇“藏独”支持者阻拦,加上巴黎市议会决定授予达赖喇嘛“荣誉市民”称号,两国民间对抗情绪在网络间蔓延,从希拉克时期开始的中法“蜜月期”结束了。
1976 年就陪同希拉克总统访华的拉法兰,一直是两国的“亲善大使”。他忧心忡忡地带着萨科齐和希拉克的两封信抵达北京,信中表明了法国对北京奥运的支持,以及对西藏问题的立场。
然而,一些法国人的偏见根深蒂固。奥运会后,专栏作家Daniel Cohn-Bendit 在《巴黎人报》上撰文说:“北京奥运会就像1936 年柏林奥运会一样狂热。”拉法兰随即与他展开论战,“真荒谬,Cohn-Bendit 就是一个挑衅者。中国人表现出的是爱国主义而不是扩张主义。怎么解释火炬传递到巴黎时,我们的官员表现出的消极态度?西方人永远只会忽视中国。”
去年12 月,萨科齐坚持在波兰会见达赖。拉法兰立即表示了担忧:“我感到非常伤心,对目前的形势感到遗憾。”
随之而来的是中欧峰会被推迟和中国两次“ 环法”之旅。“我想我明白了温总理的意思。”拉法兰对记者说。
作为执政党高层,他是总统府的常客,有与总统通电话的特殊渠道。他对记者透露:“我去了爱丽舍宫,与总统面谈,提出与北京恢复对话的设想。”正是这次面谈和拉法兰2 月初的访华,促成了胡锦涛和萨科齐在伦敦G20 的会面。
“兽首拍卖事件”又触发了中法关系的敏感神经。对于兽首持有人贝尔热自称“勒索”中国,拉法兰公开批评他是“傲慢的典型”,“贝尔热先生就是喜欢把金钱和政治混为一谈”。
拉法兰在博客里写下一篇文章《维克多。雨果反对贝尔热》,希望雨果关于被抢文物重返圆明园的愿望能够实现。
民间的激烈情绪和政治上的冷场让法国企业感到担心,这体现在他们出席中法经济研讨会的阵容上。施耐德电气、道达尔、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空中客车的母公司)等公司CEO 纷纷来到北京,迫切地“推销”自己的企业。
和记者聊起拉法兰此行时,法国驻华大使馆对外联络官员的评价是:“该见的人都见了。”
夹缝求生,在萨科齐和希拉克之间如果你了解拉法兰的经历,以及他在法国政坛扮演的角色,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法国扮演中法关系的“救火队长”。在法国政界,拉法兰也一直是支“粘合剂”。
他最有名的角色,就是充当萨科齐与希拉克这两大对头的和事佬。经常讽刺政客的电视节目《Les Guignols》,在希拉克执政时曾做了这样一期节目:希拉克叹息,“累死我了!”这时萨科齐激动地跑出来,三下两下将希拉克装进棺材,然后宣布自己继任新总统。不一会儿,希拉克在棺材里说:“萨科齐先生,‘累死了’其实只是‘很疲惫’的一种文学表达。”
1995年,萨科齐背叛了一手培养起自己的恩师希拉克,转而支持其对手巴拉迪尔竞选总统,导致师徒俩反目。
2002年大选过后,希拉克得以连任。此时萨科齐已羽翼丰满,满以为自己有望入主总理府,但他等到的希拉克电话却是:拉法兰才是马提翁府的新主人,留给他的选择是要么屈居拉法兰的部长,要么就出局。
作为希拉克牵制萨科齐的“棋子”,很难想象拉法兰能与这对党内政敌都能保持良好关系。但拉法兰就做到了这点,他在希拉克和萨科齐两人和党内两派之间保持平衡,俨然是一支“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