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带给总理一句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10:42  新民周刊

  建成后的吉娜羌寨在村口垒了两座高高的碉楼,王成益的新家就在碉楼后面,温家宝总理踏过羌寨的小路径直来到了王成益家。

   撰稿·杨 江(首席记者) 摄影·潘文龙

  羌寨复活

  “这可是我们家几代人的荣耀!”38岁的王成益指着客厅墙壁上温家宝总理在他家吃年夜饭时的照片,一脸亢奋。

  这是2009年4月初的一个傍晚,猫儿石吉娜羌寨,数十户沿山坡、河畔而建的羌屋内折射出温暖的灯光。数十盏路灯照映着整个羌寨,碉楼、屋顶上的羊角装饰、乡间小道一览无余,山顶流下的泉水穿过山寨,汇入了寨子前面的河流,静静地流淌至远方。

  吉娜羌寨位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跨过寨前的小河,就是通往北川老县城的必经之路,这里原是安县与北川县的地界,“北川界”的牌子仍然在路边。

  村委会主任王孝虎说,5·12汶川大地震导致整个猫儿石村90%以上的房屋倒塌,全村5个自然小组,150户616人中有26人遇难,“9·24”特大洪水泥石流又夺走了2位村民的生命。

  吉娜羌寨是原先猫儿石村的1、2组,72户296人,地震中也有4个村民遇难,所有房屋几乎都被损毁。一年前,记者去北川采访灾情,路过这里时曾看到一顶顶临时帐篷支在河畔的废墟中,村民们流离失所很是悲惨。

  一年后,吉娜羌寨却已成为了灾后重建的一颗明珠,一栋栋崭新的羌族农居拔地而起,人称“西南羌寨第一村”。

  王孝虎说羌寨大多数村民是羌族人,地震前主要靠务农为生,但人均不足四分地,且土地贫瘠,产量不高,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灾后重建工作启动后,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猫儿石村开始思考今后的发展定位。“地震前我们就寻思搞旅游开发,我们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适合搞农家乐,2000年,村里种植了300亩经济林,现在都已经挂果了。”

  重建首先要对选址进行地质考察,猫儿石村背靠一座大山,地震中,山体也有一定程度崩塌,经地质专家测评,这里还是适宜居住的。于是,吉娜羌寨考虑原址修建永久性住房。“目标就是打造西南羌寨第一村。”王孝虎说。

  “我们有两大优势,一,老县城要建成地震博物馆,搞旅游开发;二,我们处在老北川地界,是通往北川老县城的必经之路。”

  开发旅游既能带动吉娜羌寨的产业,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又能很好地保护、传承羌族文化。

  2008年6月28日,吉娜羌寨启动重建,房屋风格由四川省规划设计院统一规划设计,69户统一规划重建,2户加固。7月6日,羌寨正式开工,20多支施工队伍,50多名管理人员,700余名施工人员进场施工。房屋楼板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规划设计各个环节均严格遵照国家最新防震标准施工,有效提高了抗震设防性。

  12月25日,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吉娜羌寨竣工,第二日,王成益和其他受灾群众在阵阵爆竹声中搬进了新居。

  “五个一点”模式

  王孝虎介绍,新建整个山寨花费不到2000万元,在建设资金筹措方面,吉娜羌寨创造了“五个一点”的模式。所谓“五个一点”即国家补贴一点、自己筹一点,亲朋好友借一点,社会各界援助一点,金融机构信贷一点,并且通过成立旅游公司来集体经营偿还借贷部分的资金,解决后期基本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问题。

  吉娜羌寨新建的69套房屋均价在20万元左右,以王成益家为例,他只需承担21万元的建材费,其余费用由“五个一点”中的其他方式解决,路灯、道路、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全由政府埋单。

  王成益的21万元是这样筹集的:政府房屋重建补贴1.9万元,免息贷款5万元,其余部分通过亲友筹借。“通过五个一点,老百姓的资金基本都得到了解决。”王孝虎说。

  对于“五个一点”模式,各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极重灾区在特殊历史时期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经验,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有力诠释,是大灾大难面前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表现。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北川县93%的房屋倒塌,大量羌族民族建筑倒塌,政府主动承担了保护传统,传承羌族文化的历史责任和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任务。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吉娜羌寨的建设被认为是增强了北川广大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探索出了一条失地农民适当集中,政府规划、村民自建的重建路子,并极好地起到了试点作用,以点带面,推进了整个北川农房重建工作的进程。

  王孝虎言语中透着一股自豪,他说,吉娜羌寨是四川省搞得最早的一个震后重建重点羌族建筑群,在规划重建过程中吉娜羌寨避免了简单的震后恢复重建,用高起点的规划,结合传统羌民族文化,为北川新县城——擂鼓——曲山黄金旅游经济走廊,打通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观察吉娜羌寨,建筑风格完全尊重羌族传统,考虑到羌族对白石的崇拜,墙面统一用砖砌好后,再贴上石片装饰,房顶砌上羊角,还在村里建了羌寨标志建筑——碉楼。

  羌寨建成后很是耀眼,很多到北川老县城祭奠、考察、旅游的人路过都要走进去瞧一瞧。

  在吉娜羌寨的要道上,村民苏芝德家的农家乐已经开张了一个多月,每天都能迎来好几拨客人,苏芝德今年52岁,他说农家乐的效益非常好,全村已经有10户人家开了农家乐,还有更多的村民正在酝酿。

  苏芝德以前打零工每天收入不过几十元,现在一天有两三百元收入,他的这套羌居材料费花去20多万元,不过苏芝德并不担心,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在家里帮他接待客人,“经济有了来源,相信很快就能还上。”

  对此,王孝虎说,通过旅游开发,振兴经济,吉娜羌寨的人均收入有望翻一番。

  欢迎总理来作客

  1月24日,吉娜羌寨迎来了一名贵宾——再次前往北川视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途中来到了吉娜羌寨。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了建成后的吉娜羌寨,并动情地说,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的吉娜羌寨不仅解决了受灾群众住有所居的问题,解决了失地农民产业发展的问题,在更大意义上是保护与传承一个民族最重要一个时代、最重要保护的传统文化。

  这一天正好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整个山寨因为温总理的到来喜气洋洋,不过,最高兴、最幸运的当数王成益一家。

  建成后的吉娜羌寨在村口垒了两座高高的碉楼,王成益的新家就在碉楼后面,温家宝总理踏过羌寨的小路径直来到了王成益家。

  这天晚上,王成益家两桌亲友正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到突然来访的温总理,王成益觉得做梦一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平时总是在电视里看到温总理,想不到突然就来到了面前。”王成益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我们家想都想不到的惊喜,这可是我们家几代人的荣耀啊!”王成益说,总理非常慈祥,细心地问他家里有几口人、身体好不好。

  王成益起身敬了总理一杯蜂蜜酒,总理喝下了一大半,王成益又仔细观察身边的这位大人物,“总理吃了我们家两种菜,一是土豆片,二是羌族传统菜——香碗蛋糕。”

  温总理在王成益家吃年夜饭一下子传遍了整个山寨,“不容易啊,一国的总理,那么忙还能到我们老百姓家里来看看。”王成益说,总理鼓励他要坚定灾后重建的信心,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恢复生产。

  总理在王成益家坐了20多分钟后起身在整个羌寨视察了一圈,大约一小时左右离开吉娜羌寨继续到别处视察工作。

  总理的话对王成益勉励很大,原本王成益夫妻俩在江苏打工,每个月能有近5000元收入,现在他决定留在羌寨搞农家乐,“自从总理来后,农家乐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王成益的房子上下九间,他决定发展吃、住、玩一体的农家乐,眼下正在增添设备,准备大干一场。总理的话一直萦绕在王成益的耳边,他从电视上把总理在他家吃年夜饭的影像翻拍了下来,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现在羌寨的条件这么好,我一定要好好经营,早日把银行的钱还了,我还要回报社会。”王成益说,以后有因灾致残的人到他家来玩,他将提供免费吃住。

  4月26日,北川县委县政府将在吉娜羌寨为地震后的20对重组新人举行集体婚礼。

  有了各方面的支持,王成益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特意叫来妻儿,换上羌服,要记者给他们拍一张照。

  他想通过报道,给总理带上一句话:新修的羌寨很漂亮,房子很牢固,旅游公司也成立了,等旅游红火了,欢迎总理再来我们羌寨作客。

  旧城祭与新城冀

  北川人的心两头系,一头牵着老城,一头牵着新城;一头系着伤痛,一头系着希望。

  撰稿·杨 江(首席记者) 摄影·潘文龙

  旧城祭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

  时间,也未必奏效。

  北川老城的时间就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山崩地裂,江河呜咽。

  北川中学高三(7)班的周弯弯与李伟回来了,铁丝网围住了教学楼的废墟,两个女孩一身素衣,穿过祭奠的人群径直爬上了建在小山坡上的操场。那是北川中学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校园,甚至可以看到远处的北川老城。

  操场面向校园的一侧同样被安插了铁丝网,黄菊排满地,两个女孩从书包内掏出纸钱、香烛,朝着校舍的方向点燃。

  周弯弯把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小信纸系在铁丝网上,那是她给逝去的好友写的悄悄话。

  李伟掏出了11张千纸鹤。11,代表着班上遇难的11名师生,那是她们连夜叠的,李伟在每一张纸条上写下一个遇难同学的名字。“他们的音容仍在我眼前。”

  两个女孩生怕漏写了谁,复查了好几遍,然后朝着废墟的方向将11张千纸鹤一张张订在铁丝网上。地震后,北川中学的幸存师生转移至绵阳长虹基地继续上课,因为放假,两个女孩得空过来祭奠。

  学校内前来祭奠的人越来越多,“夹缝男孩”廖波回来了,高位截瘫、坐在轮椅上的郑海洋回来了……

  没有人说话,站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相似的悲痛,所有人默默注视眼前的废墟,不时有鞭炮声起,那是亲人在告慰亡灵。

  周弯弯与李伟站在操场上朝着废墟凝望了许久,眼圈红了。

  鞠躬,离去。

  北川中学往下100米,“三道拐”,老城入口。人流一直排到任家坪。为方便群众祭奠,封锁了近一年的北川县城准予有限制开放。短短4天内,多达9万民众前来祭奠,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北川老县城的人,在那场地震中,北川县城15600余人遇难,4300人失踪。

  免费接送祭奠群众的车辆将人们从绵阳、安县、擂鼓镇一车车送到这里,干警在入口处仔细检查证件,只有持当地身份证或亲属死亡证明的人才能准予进城。

  “放轻脚步,给逝者安宁”、“亲人安息了,我们还忍心惊扰他们吗”,一进“三道拐”就看到这样的标牌。

  人流顺着“三道拐”一直延伸至县城深处,巨石横在路边,砸成一堆麻花的轿车仍然可以隐约看到血迹。

  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北川这样悲怆,短时间里山河易貌,老城变为哭城。

  你不得不惊讶于大自然的力量,在地震摧毁整座城市后,泥石流又将大半个县城埋没。

  泥土覆盖着废墟,再往下是数以千计的亡灵。

  老城一片肃穆,祭奠的人占据了尚未封锁的每一个角落,此刻却只听到穿城而过的水流声与沉重的脚步声。

  一个男人坐在废墟前,注视着亡妻的照片,人与照片间是一束鲜艳的百合。

  没有人忍心去打破这种平静。

  “亲爱的女儿,爸爸终于找到你了,但我没有办法把你挖出来,对不起!”这行文字写在北川职业中学的废墟前,那么多焚香祭奠的人,不知道“爸爸”在哪里。

  这是北川人心中的痛,细心观察,几乎没有一个健全的家庭前来祭奠的,要么是母亲领着孩子,要么老人领着孩子,还有孤独的母亲坐在河边,远望着被山体掩埋的曲山小学发呆,河沿上摆满了糖果、牛奶、可乐……

  可是,你也不得不为生命的坚强感动,覆盖废墟的泥土上已经长出了一层小草,还有那种被当地人称作“猫耳朵”的小野花,开得那么艳,像极了菊花。

  有人发现几只家鸭站在河边晒太阳,又有人发现了一堆密密麻麻游得正欢的蝌蚪。

  在这个死亡之城,每发现一个弱小的生命都能让人感动。

  “5·12”遇难同胞集体掩埋处,公祭正在举行,素不相识的人们泣不成声,抱成一团,互相勉励。

  鞭炮声声,香烛燃点,纸钱焚飞。

  雷文广朝着家的方向,洒上一瓶白酒。“老婆,放心去吧,孩子们都好。”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

  亡灵也不忍我们再伤悲。

  北川的这个清明,没有雨。

  新城冀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

  时间,是一副中成药,慢慢才能奏效。

  北川人的记忆停滞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停滞在老城。思想却没有停滞,生活,也没有停滞。

  北川人顽强乐观的精神从老城封锁线外的一排排货摊就可以看出。震后不久,就有不少北川人聚集在这里做生意。他们出售的多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北川城旧貌、温家宝总理慰问灾区群众的照片售价5元,大地震光盘15元,画册45元……

  30多岁的席刚在板房内做起了制作批发地震影像资料的生意。20多平方米的空间,两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刻不停,席刚震前在北川中学校门边上开了两家店,地震带走了他多名亲友,包括在北川中学念书的侄女。

  席刚一天可以批发300张照片、100套光碟。整个任家坪一带批发这种地震影像资料的有五六家,零售的则有上百家,56岁的王正财就是其中一位。

  他老了,不能出去打工,每天推着四轮小板车卖照片,也可以赚上几十元。

  几乎每个在这里做生意的人都不想再看这种影像资料。“来买的人总问我家里遇难了几个人,烦了,不想回答。”心情好的时候,老王会指着照片说,“喏,我的老伴和我的家就埋在这个滑坡里。”

  王正财给自己的小摊取名“自力日杂百货店”。

  伤痛不是卖点,伤痛埋在心底,但生活还要继续。王正财说:“我不是发国难财。”

  不过,清明季节来的多是本地人,生意也就自然冷清了不少,只有那些前来旅游和考察的外地人才会买上一份留作纪念。按照规划,北川老县城将被建成一座地震遗址博物馆。

  王正财觉得新城建起来了,北川的新纪元才算真正开始。

  新城在安昌,老城23公里外。

  就在清明前一天,安县与北川县进行了行政管辖权正式交接,将安县的安昌镇、永安镇、黄土镇的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划归北川县管辖。

  安昌镇往东2公里,过安昌河,就是新北川城选址,这是多么平坦、肥沃的一块土地!满眼的油菜花一望无际,山在遥远处,新的北川城再也不会面临山体“包饺子”的危险。

  “在原来的北川要找到这样一块平整的地真的不容易。”63岁的红旗村村民叶义全正领着一群乡亲拆除自己的屋基。

  新北川城筹建小组在这块地皮的农田深处,一路上,不时看到原属安县的老农们在老宅上清理废墟。

  工作人员介绍,新县城选址方圆6.82平方公里,拆迁涉及4个村2392户6610人,安县老百姓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拆迁在今年2月5日开始,到3月中旬绝大多数动迁户都已经搬走。

  工作人员说,北川人从此不必再担心地震,按照抗震标准,新城要远离地震带4公里以上,现在远离了地震带足足9公里。

  新县城何时动工开建是北川人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北川灾后重建的重要标志,四川省日前批复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新县城城市定性为:北川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川西旅游服务基地和绵阳西部产业基地;现代化的羌族文化城。

  备受关注的北川中学已经定于今年5月12日破土动工,不过,新县城何时开工尚未最终公布。

  这天上午,在安昌镇,北川县委、县政府临时办公处的门前,大批群众围在公告栏前观看新城规划图。

  北川县长经大忠还是那么马不停蹄,一脸疲倦,他不愿再去重启伤痛的记忆,谈及这一年来的经历,他寥寥数语:感谢全国人民对北川的关心、关爱。

  “北川人民一定会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强的头颅。”

  重建一个新北川,这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汶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