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我国新闻发言人定位不清授权不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1日10:06  新华网

  定位不清、级别不高、授权不大,是现在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南海如果设立新闻发言人,这对我们外国记者来说可是大好消息!”听到近日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这一提议,《联合早报》驻京记者叶鹏飞表现得很兴奋。在他和众多国外驻京记者眼中,“中南海新闻发言人”无疑意味着更高的权威,他们可以从这一窗口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媛、陈璟贝发自北京

  但一些记者也担心这一提议的可行性。他们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一方面是要设立如此级别的发言人,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改革;另一方面更要继续摆脱眼下发言人制度封闭、沉闷的行政惯例。

  “不摆脱这一点,中国当下的发言人制度改革就像陷入瓶颈中一样,停滞不前。”一位经常参加发布会的中国记者有感而发。

  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发言人

  原国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沉默了一下,也对此观点表示同意。他坦言,与西方150多年历史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中国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他们看上去冷冰冰的,照本宣科,往往说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德国体育通讯报驻京记者马舒表示,他甚至想不起来哪位发言人给他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另一位“美国之音”驻京记者章明则只对今年“两会”上的发言人赵启正和李肇星“印象非常好”:“他们很风趣,很擅于和媒体打交道,一改过去中国官员套话多、发言冗长空洞的形象。”他表示,新闻发言人是外国记者看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但真正开放的“窗口”真有点少。

  清华大学传播学者史安斌对王旭明曾经的风格非常欣赏。当后者去年离任发言人一职时,他就撰文写道,中国正缺乏像王旭明这样“灵活”、善于和媒体打交道的发言人。一位专门负责教育类新闻报道的记者也表示,现在他参加的新闻发布会“感觉沉闷,很少能遇到妙语连珠的场面了”。

  与此同时,有记者透露,教育部、卫生部等与百姓利益联系密切的部门,正在减少新闻发布的内容数量和频率。记者登录教育部的网站发现,虽然每月仍有定期的新闻发布公告,但大多只围绕一两个问题进行。而卫生部的网站首页上,记者并未发现关于新闻发布会信息的链接。

  健全制度是关键

  “定位不清、级别不高、授权不大,是现在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最大的问题。”史安斌说,这些问题解决了,发言人制度的改革才能继续推进。

  一位刘姓记者向《国际先驱导报》回忆他和一位发言人打交道的过程。“感觉他就是被动的。”刘记者说,“有新闻出来了,领导说,开一个发布会吧,然后他去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被告之有些信息不能被公开。”有区县政府的某位新闻发言人曾形容自己的工作“是政府和媒体之间的一个保护层”,最好“两头都不得罪”。

  史安斌介绍道,在新闻发言人制度较为完善的美国,白宫发言人没有任何级别,但可以列席最高级别的会议,直接了解重大政策的决策过程和思想动态。而我国发言人一般由层级不高的官员兼任,对核心信息掌握程度本来就有限,就更难以回答记者的问题了。

  王旭明对2007年国新办推动的一次新闻发言人制度改革记忆犹新。“包括发改委在内的国家九部委实行定时、定点、定人的新闻发布制度。以前发言人像是主持人,从那时起就可以自己来组织发布会。”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外国记者抱怨:“北京奥运会后,似乎发言人又没有那么活跃了。”

  此外,虽然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从国家部委至区县的各级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在王旭明看来,“这还不够,比如,国务院自己还没有新闻发言人。”

  “发言人应该是一种职业”

  从1983年外交部率先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至今,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刚刚走过了26年,“还很年轻。”王旭明说,“制度的发展才迈出了第一步,有问题存在也很自然。”针对外国记者提到的中国发言人“照本宣科”的现象,他表示,“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更新选拔方式,应该走上一条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对此,史安斌表示赞同。“这是一个职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据他介绍,西方的新闻发言人是公开向社会招聘,很多是记者出身,熟悉媒体传播与运作模式。而中国发言人几乎是官员出身,缺乏媒体经验。“尤其碰到外国媒体提出的尖锐问题时,就容易出现不知道答什么,怎么答的尴尬局面。”

  他还强调,寄希望中国发言人制度改革的同时,现今的舆论氛围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发言人的一句话有可能令领导不满,被媒体炒作,遭网民恶搞,例如‘俯卧撑’、‘躲躲猫’事件的发生。”由于许多官员在升职过渡期间接下发言人的任务,所以通常如履薄冰,“不敢说错话”。“从这一层面上讲,我们也需要对新闻发言人宽容些。”他说。

  我国发言人制度发展大事记

  1983年3月1日,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走马上任外交部第一任发言人,举行新闻发布会。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同年6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两会”)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

  1987年,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等部门联合发文,就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制度作出规范,规定将定期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1989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法律)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

  从1995年6月起,外交部记者招待会由每周一次增加到两次,定期每周二、四举行。

  2000年7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正式启用。

  2003年3月,“非典”危机期间,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开始设立自己的新闻发言人机制。

  2007年1月起,包括发改委、劳动保障部、建设部等在内的国务院9个部门推出由新闻发言人定时定点发布新闻的机制。来源: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专家建议设中南海新闻发言人表达党中央立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新闻发言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