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新闻会客厅》专题 > 正文
央视《新闻会客厅》2009年7月16日播出《吴伯雄:毕业之旅》,以下为节目实录:
短片:
解说:7月12日下午,为期两天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闭幕,此次论坛云集了两岸各界五百多名专家学者,在规模和人数上都创下历届之最,除了两岸各界人士就文化教育议题展开充分讨论,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等多个部门,先后发布多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闭幕式上,由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宣读的《共同建议》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此次论坛所达成的最为丰硕的成果。
论坛闭幕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就此次论坛,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和台湾中天电视台的联合采访。
卢秀芳:我们看到两岸宣布了29项的共同建议,虽然您提醒大家,这不是一项正式的政策,但是的确我们看到过去的相敢单位是朝这个方向在前进,今天在29项里包括大家有多讨论,大家很多的想象,您个人满意这29项吗?
吴伯雄:我想这29项都是值得重视跟马上研究的项目,尤其这次参加论坛的人里面,有几个特别来宾,刚好主管这个业务,所以我对这些建议能够逐步落实,我是抱着审慎的乐观的态度,尤其这次我们有“立法院”的十几位委员来,这次我发现他们是很认真地参加讨论,所以他们也会把这些建议形成的过程、背景,他们有一个基本的建议,这对这些建议的落实也有所帮忙。
卢秀芳:当然我们都是来自新闻界,所以对新闻界在这里面的项目感到非常关心,当然我们看到它这个建议是写的非常的,等于说是未来有发展的空间,您怎么看待未来两岸新闻界的互相合作?
吴伯雄:我可以很审慎地说,将来两岸的媒体可以到对方常驻,甚至设个联络处之类的,我想这个是比较可能的。
白岩松:相对前四届,大家在这个论坛上更多的是谈经贸,大家会觉得那是很迫切、很实的事情,那从这届开始谈文化,大家会觉得,好像似乎它有一点虚,但也有人说,其实它更实。您怎么看待这次议题涉及到文化的时候虚和实之间的关系,对于两岸?
吴伯雄:我觉得文化表现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面,所以文化包括之广,但是我承认我在开幕式上的,我们已经有两岸关系的一座桥,是经贸的桥,其实我们还可以搭一个文化教育的桥,所以有些问题呢,文化上的来往是可以让两岸之间的情感的凝聚可能发生更大的作用。因为这是软实力,经贸是硬碰硬的硬实力,但是以我的感觉,我觉得文化的认同、血缘的感情,这个才是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力量。
白岩松:前些年可能也会有很多人担心,担心由于一些特殊的因素导致,会说看到在台湾会出现一种“去中国化”的倾向,您担心吗?您觉得在有了这样一个论坛的时候,大家都在谈论中华文化的概念的时候,将来会是什么样,还会出现令人担心的局面吗?
吴伯雄:我认为不会,那些口口声声所谓“去中国化”的人,在他们家里还是拜祖先的,还是到关帝庙去拜关公,妈祖庙拜马祖,还是祭孔的,我想这是祖先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一个文化的根,我想要把它去除掉,我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短片:
解说:据统计,本次论坛与会的200多名台湾代表中,国民党背景的代表只占四分之一,其中尤为受到外界关注的,则是首次参加论坛的范振宗和许荣淑等部分民进党人士。
民进党前中常委张富忠:我们来这边只是看、观察、了解,到底这个会议是怎么进行的,会得到一些什么东西。
解说:虽然和其他代表一样,受邀的民进党人士也听取了各项议题的讨论,以及组委会安排的各项活动,但首次亮相还是让他们成为媒体,特别是台湾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
(记者招待会)
记者:这次论坛首次有民进党人士参加,我们知道范振宗先生和许荣淑女士也参加了,之前有没有和他们进行沟通?
吴伯雄:我刚刚一开始就讲的,我们的态度是开放的态度,欢迎各界来参与,至于民进党内部的事务,我不便做评论,免得害了他们。
卢秀芳:在这次经贸文化论坛之后,您即将在9月交出主席的棒子,您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继续关注跟推动两岸事务?
吴伯雄:我想在我70岁后,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很合理,而且完全能够接受,但是我今后是对两岸关系、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没有着力点,那就一切随缘,我确实是会很关切,过去的五届论坛几乎我保持全勤。
卢秀芳:您说一切随缘,但是也责无旁贷是吗?
吴伯雄:随缘,随缘,还是说随缘,很多事情会关心,但是不会去强求,一切看缘分。
白岩松:这次被台湾的好多媒体,包括她告诉我,会在台湾媒体称之为,叫您的毕业之旅,这个“毕业”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这个“之旅”是什么样的?
吴伯雄:我不介意人家这么称呼,而且是高高兴兴的毕业之旅,因为确实以后不可能用党主席的身份来的,这是我认为我的心情是非常,觉得很平静,而且很愉快的心情做毕业之旅。但是我相信,今后两岸的很多来往,我会继续关心,继续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