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终结西藏不通铁路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1日17:04  新华网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终结西藏不通铁路历史
一只藏羚羊在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附近觅食。新华社记者摄

  【前言】

  2006年,一首《天路》传唱大江南北,一条天路如巨龙历经5年从格尔木延伸到了西藏拉萨,这一年,国人多了一个梦:坐上火车去拉萨。神秘的西藏因为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毫无疑问,将来准会有一天,横穿亚洲的快车将把坐在非常舒适的豪华火车车厢里的旅客运往那里。”法国已故著名女探险家、藏学家大卫·妮尔1923年穿越西藏腹地时曾作的预言终得以实现。这是一项让西方媒体称之为“堪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完成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3年过去了,青藏铁路已成为内地联通西藏,西藏走近世界的重要的交流通道之一,而出国容易进藏也不再难。

  【导读】

  青藏铁路历经50年建成通车 期间曾三次上下马

  青藏铁路施工:不允许在草地上轧出一个车印

  解析青藏铁路九大疑问:冻土退融不会危及行车

  进藏列车揭密:内饰装修可比豪华宾馆

  艰险古道,寄托西藏人民千年梦想

  1300年前文成公主进藏的唐蕃古道,曾是内地进出西藏的主要通道。这是一条用生命和鲜血奠基的道路。古往今来,人们改善进藏交通的努力充满了悲怆。1953年打通青藏公路时,平均每修一公里就有一个人倒下。为修建另一条进藏通道——川藏公路,4000多名解放军官兵献出了生命。新中国成立之初,修建青藏铁路被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列入议事日程。1955年开始勘测,但很快被随之而来的3年自然灾害打断。 1974年,全国1700多名科技人员汇聚青海,展开进藏铁路“科技大会战”。然而,历经文革浩劫的中国实在无力承担这一艰巨工程。

  1983年,邓小平同志听取西藏交通发展的汇报后说:“看来还得修青藏铁路。”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艰难建成。1994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次提出修建进藏铁路。2000年1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铁道部的报告上批示,要求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青藏铁路。半个多世纪,几番沉浮,进藏铁路终于在2001年6月29日全面开工建设。(小标题)以人为本,创造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青藏铁路横跨可可西里和唐古拉山无人区。恶劣的高原气候环境严重威胁着建设者生命健康安全,随时可能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提出“先生存,再生产”。工程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平均每10公里一座医院,职工生病在半个小时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施工大规模采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青藏铁路沿线建立了17座制氧站,职工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2小时。在海拔4600多米的世界最长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施工阶段,每个施工人员都背着5公斤重的氧气瓶,边吸氧边工作。施工期间,全线共抢救脑水肿、肺水肿等急性高原病近千例,成功率100%,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来自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医学系的约翰·威斯特教授赞叹:“这的确是一个奇迹。”

  攻克禁区,筑就世界冻土工程奇观复杂的冻土环境,是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又一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穿越了550公里长的多年冻土地区。冻土随气温变化胀缩,会导致路基破裂或塌陷。由于冻土病害,世界冻土区铁路列车时速一般只能达50公里。风火山隧道全部位于永久冻土层以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风火山下冰厚150多米,这样的地质环境一直是隧道施工的禁区。中铁二十局创造性地研制了两台大型隧道空调机组,控制隧道施工温度,有效防止了地下冰融化滑塌。他们和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相继攻克了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青藏铁路堪称冻土工程的“博物馆”,长达111公里的 “片石层通风路基”、总长156.7公里的“以桥代路” 都称得上世界奇观。专家指出,青藏铁路未来大规模出现冻土工程病害的可能性较小,行车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以上。

  珍爱自然,建起高原“绿色长城”

  在西藏“神湖”错那湖畔,一条用13万条沙袋筑起的20多公里长的矮墙蜿蜒而过,将青藏铁路工地与碧波万顷的湖水隔开,有效预防了泥沙、污水进入湖中。工地建设如火如荼,“神湖”依然圣洁如昔。

  青藏高原是世界巨川大河发源地,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青藏铁路建设要珍爱高原一草一木。青藏铁路环保工程的投资大约21亿元,占整个项目总投资的8%。

  青藏铁路总体设计师李金城说,在自然保护区内,铁路线路遵循“能避绕就避绕”的原则进行规划,施工场地、便道、砂石料场的选址都经反复踏勘确定,尽量避免破坏植被。施工沿线选用清洁能源,采取太阳能设备和电取暖设备。为防止水污染,采用先进的旋挖钻机进行钻孔,施工废水全部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再排放,生活污水也都经氧化处理后再排放。

  为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青藏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国家珍稀野生动物藏羚羊产仔迁徙时,相关施工单位主动停工为它们让道。为了恢复铁路用地上的植被,科研人员开展了高原冻土区植被恢复与再造研究,科研人员采用先进技术,使植物试种成活率达70%以上,比自然成活率高一倍多。这些举措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青海、西藏环保部门检测结果显示,青藏铁路建设对河流水质无明显影响,冻土环境未出现明显改变,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和铁路两侧自然景观未受破坏,沼泽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世界屋脊,耸立开路先锋的精神高峰

  根据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青藏铁路的广大建设者表现出了“开路先锋”的精神。建设期间,许多事迹感人至深。

  在清水河特大桥施工中,为解决桩基施工偏孔、塌孔的问题,中铁十二局青藏铁路指挥长余绍水冒着生命危险,下到几十米深的桩孔。

  建设者们忍受着难以想像的孤寂和艰辛,奉献出青春、亲情甚至是生命。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在海拔4900多米的冻土观测站默默坚守了40多年。原党支部书记王占吉上世纪80年代死在观测站时留下遗言:要把自己埋在风火山,一定要等到火车从身边通过。青藏铁路开工后,他的儿子王耀欣又来到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工作。青藏铁路工地有5位年轻的母亲,她们的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7岁。为了能听到千里之外孩子的声音,她们每人买了一部手机。有了电话,却又怕打电话,因为一听到孩子叫妈妈,就会忍不住流泪。

  “海拔高追求更高,风暴强意志更强”,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钢铁誓言。青藏铁路将于2006年7月试运行,火车开进拉萨进入倒计时。火车载来了西藏人民更多的梦想。中国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多吉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愿意拒绝现代文明和进步,铁路的建成必定会加快西藏对外开放步伐,促进西藏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根本上提升西藏的自我发展能力。” 青藏铁路的建设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就会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是创造人间奇迹无坚不摧的力量。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青藏铁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