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追击——志愿军9兵团长津湖血战
为了陆上撤军,美军组织了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最大规模的空中支援。位于咸兴附近连浦机场的美军海军陆战队航空队平均每天出动100架次的飞机,美军5艘航空母舰每天平均出动130架次以上,美军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则每天出动不同架次的中型和重型轰炸机。这每天数百架次飞机的唯一任务,就是对陆战1师阵地周围,还有此后撤退时公路左右5公里内所有可疑目标进行疯狂的轰炸。
主笔◎蔡伟
“悠悠行动” 第10军出现在长津湖
某种程度上,麦克阿瑟也是长津湖战役的始作俑者。美军第10军在仁川登陆后,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被重新装船绕过整个朝鲜半岛,运抵东海岸元山一带登陆。
麦克阿瑟这样做是基于后勤的考虑。此前的战争破坏了汉城到釜山的铁路,导致“联合国军”在北进过程中,仅依赖日本—釜山—汉城一线的补给非常困难。虽然刚夺取了仁川港,它却是世界上潮汐大的港口,每天只能卸货5000吨,难以同时维持第8集团军和第10军的补给。麦克阿瑟把第10军调往朝鲜东海岸,一方面为减轻仁川港的补给压力,另一方面意在策划目标直至鸭绿江的“钳形攻势”。他命令美军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分别从西线和东线开始进攻,最终战略意图,是让美第10军从长津湖西进,第8集团军从清川江北进,将北朝鲜人民军和他认为的几万中国志愿军合围在鸭绿江以南的武坪里一带。
在美军内部一片反对声中,麦克阿瑟命令第10军起程。这段遥远的航程由于受到元山港外的水雷阻碍,以至于当地南朝鲜军已占领港口以北咸兴时,美军第10军还在海上漂泊。这次吊儿郎当的登陆由于其晃晃悠悠的速度,被美军戏称为“悠悠(YOYO)行动”。在元山港美国陆军的嘲笑声中,归属第10军的美国海军陆战1师终于登陆。一直和海军陆战队相互较劲的美国陆军有官兵声称: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海岸等待陆战队登陆!
“YOYO行动”的登陆没有起到任何仁川登陆那样的效果,却被公认为耽误了美军推进的时间。但它最大的问题是导致了东西战线的脱节,使沃克的第8集团军和阿尔蒙德的第10军之间出现了至少20空里(空中飞行直线距离)的距离。如果以地面实际的山路来计算,两军的距离则大得多。虽然两军都安排了小部队对这个间隙进行巡逻,但实际上,巡逻队很少真正进入那些无人的山岭。
对此麦克阿瑟却认为,艰险的山地,使得中国军队不可能利用这一地形展开军事行动。“从这个地形条件看,敌人方面不大可能在我两支部队之间打进一个强有力的楔子,并对任何一支或两支部队发动侧翼进攻。”阿尔蒙德更认为,两军之间通过无线电联系和每日一次空中飞行联络就够了。
1950年11月22日是感恩节,向北缓慢前进的东线美军第10军的大部队正在享受感恩节美餐。但火鸡还没有送到长津湖西岸陆战1师的先锋部队陆战5团和陆战7团,士兵们只能吃牛肉和豆子为主要成分的C口粮。寒流在此时突然入侵。有个美军士兵去厕所,几分钟后同伴听到了呼救声,原来他的屁股被冻在马桶上,只好请军医把他弄下来。
战争结束后,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谈到在这个极度寒冷冬天里,陆战1师被派往长津湖一带北朝鲜高原作战时依旧难以掩饰对上司的极度不满。他说,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活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要去征服它!
“不要让一帮中国洗衣工阻止你们的前进”
麦克阿瑟可注意不到一个师长的想法,他最热切的念头是彻底毁灭他极度仇恨的共产主义,他认为对方已经溃不成军,无需在意,却不知道一支规模比他想象大得多的部队却已在长津湖一带的山岭里潜伏。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我42军124师和126师且战且退地抵抗,逐渐将美军第10军吸引进长津湖附近。美军此时两线分头前进的态势,让毛泽东产生了一个庞大的战略构想:他命令彭德怀在东西两线同时发动进攻,分割包围两边的敌军。此时,仓促进入朝鲜战场东线的,是接替42军的志愿军9兵团3个军共9个师。20军和27军已经进入伏击阵地,由于运力紧张,26军作为预备队在此后才进入作战中。
毛泽东在10月31日对9兵团的入朝作战目标定位是:“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师、第3师、美第7师及陆战第1师等4个师。”
东线美第10军主要包括美军海军陆战1师和陆军第7师,尤其是海军陆战1师,不但是美军第一流的王牌部队,在“二战”中战绩显赫,此时也是东线美军最主要的作战力量。陆战1师在1950年11月10日抵达长津湖水库以南10英里的小镇古土里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即命令,尽快向鸭绿江挺进,以便和西线的第8集团军在江南合围北朝鲜人民军。
从兴南经咸兴抵达长津湖只有唯一一条土路,从南到北,先后经过真兴里、古土里、下碣隅里、德洞山口和柳潭里这5个村庄。这条道路曲折险峻,路旁山势高耸陡峭。陆战1师最先头5团3营的塔普莱特中校为了在夜间占据有利地形扎营,亲自查看了这一段地形。他“很快发现一条山脊自北直插而下,巨大无比,仿佛剃刀刀背,高度为1450米”。这的确是一条令人胆战心惊的道路,一旦部队一字长蛇分散在山路上,将会是极好的伏击目标。
长津湖是北朝鲜东北部由长津江在下碣隅里附近汇成的一个巨大水库。此时下碣隅里早已被美军空袭轰成一片废墟。从这里有两条土路沿水库两侧向北延伸。其中水库西侧的土路经过德洞山口和柳潭里,正是阿尔蒙德命令陆战1师走的路线。
此前在美军抵达下碣隅里南面海拔4000英尺的古土里时,穿着防寒毛皮风雪大衣的美军和山头上出现的小股志愿军曾发生零星交火。陆战1师先头部队第7团在11月26日抵达下碣隅里西北14英里的柳潭里时得到了一个关键情报:志愿军3个师已经在11月20日抵达柳潭里,正计划对陆战1师进行围歼。
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乘坐直升机从空中看到长津湖这一带盖马高原险峻的山势和陆战1师“空空荡荡的左翼”后,坚决反对将他的师分散在“咸兴到鸭绿江那条孤零零的120公里长的山路上”。他坚信中国军队正试图在这里围歼他的部队,为此他在被迫前进的同时,强烈要求在水库南端的小镇下碣隅里修建一个简易机场,以便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保证空中补给,撤离伤员,然后便开始了消极的前进。
两个军至少8万人的兵力,怎么会在这白雪皑皑、零下30多摄氏度的荒原上隐蔽得不见踪影?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和上司麦克阿瑟一样并不相信这个情报。甚至当9兵团发动了对第10军的围歼作战后,他最初的反应竟然是中国军队的骚扰。这位美军将领甚至飞抵前线向紧张不安的下属打气:“正在阻击你们的敌人不过是正在向北方逃窜的中国军队的残余。我们正前进在通往鸭绿江的道路上,不要让一帮中国洗衣工阻止你们的前进!”
吃不动的猎物
1951年11月25日,志愿军38军、39军、40军、42军在西线对美军发动攻势,此时东线盖马高原却是一片寂静。直到11月26日,警惕的美国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在直升机上依旧没有发现任何志愿军大部队存在的迹象。
11月27日清晨,陆战1师先头部队陆战5团2营离开柳潭里,向西北武坪里进发。为保证5团侧翼,陆战7团两个连分别进攻柳潭里东西两侧两座1400米高的山岭,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但就在此时,志愿军的枪声打响了。9点15分,一架美军陆战队的侦察机报告,中国军队的阵地遍及西部前线和道路南北。
陆战1师被包围了!
第二次战役东线的长津湖战役就在这样一个极度寒冷的清晨拉开序幕。刚离开柳潭里的美军两个团主力当天在海盗式战斗机的轰炸掩护下,在柳潭里周边山上扎营。一时间,陆战1师2个团和3/4的火炮都集中在了柳潭里,这个小小村庄竟然有30门105毫米榴弹炮、18门155毫米重榴弹炮和相当数量的4.2英寸中迫击炮、75毫米无后坐力炮。更重要的是,当天美军还得到了15卡车的物资。陆战1师最前沿的柳潭里于是迅速成为一座重兵防御的据点。
9兵团是由解放军三野最精锐的3个军组成,这些部队此前赢得过“黄桥决战”、“孟良崮”等多次战役的胜利。
解放军的一贯战法是在敌军离开坚固防御据点后,在野战中消灭对手。陆战1师7团团长利兹伯格中校后来说,如果志愿军能够等待美军先头部队离开最前端的柳潭里据点,进入到公路上再进攻时,可能柳潭里的美军就会在山路上被消灭了。但此时在不经意间,志愿军从一开始围攻的,就是陆战1师最强大的一个据点。时机是一方面,更关键的还在于,初次出国与美军交手的志愿军并没有意识到,拥有强大火力和空中优势的陆战1师可不是当年的整编74师。虽然自己兵力占优,但火力却几十倍落后于对手。
在迫击炮的支援下,志愿军经过血战,攻占了柳潭里周边部分山岭,但在美军炮火和飞机轰炸下,却始终没能够攻入到柳潭里内。柳潭里的美军,就像山谷陷阱中一只被围的猛兽,看得见,却吃不动。直到战后总结朝鲜战争时,中外战史都指出,由于在武器装备上的极大差距,志愿军在进攻那些有美军重兵防御、不容易从侧面包围的阵地时,是非常难以成功的。
志愿军这个极大的弱点直到第四次战役攻打砥平里时才被李奇微发现。但其实在长津湖,志愿军已经暴露出了这个弱点,却并未被双方所重视。此时毛泽东心里想的甚至是吃掉美军第10军全部,他在12月3日致电彭德怀、邓华等志愿军高级将领:“对柳潭里地区之敌,除歼灭其一部外,暂时保留一大部,围而不歼,让其日夜呼援,这样便吸引援敌一定到来,使我有援可打。”
这是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前国内战场上屡试不爽的战法,然而由于初次和美军作战,无论毛泽东和9兵团将士都没有意识到,面对装备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王牌部队,这个庞大的围歼计划将被证明太过不切实际。
下碣隅里血战的悲歌
首战对柳潭里的围攻消耗了志愿军太多力量,却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此时志愿军发现,美军数量比预想的多了一倍。
11月28日22点30分,志愿军20军对下碣隅里的总攻也开始了。在陆战1师坦克、榴弹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和机枪交织的火网中,美军发现中国军人身影浮现在照明弹的青白光之下。
下碣隅里拥有史密斯坚持要修建的机场。史密斯还在下碣隅里预先储存了6天的物资,战后这被认为是美军能够撤退的关键之一。这也是志愿军不顾伤亡猛攻下碣隅里的因素之一。国内战争中,解放军主要人力物力来源都在前线。日本防卫厅编写的《朝鲜战争》写道:“对于有活生生经验的中国军队来说,大概已经把堆积在下碣隅里的大量物资看做是自己的手中之物了。”
不算空军和坦克,美军陆战1师装备的火炮从数量上看,就已经超过了志愿军两个军的装备。而长津湖战役前,为了便于行军和潜伏,志愿军9兵团在渡过鸭绿江之前把所有的重型火炮都留在了江北。此时进攻的志愿军战士们可使用的武器,不过是配备少量炮弹的轻型迫击炮和轻武器,唯一能多装备的就是手榴弹了。而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只有30多米,他们只能展开近战。
在被灼热弹火照得通亮的夜战中,美军发现中国士兵对于弹幕编织的火墙好像不知道恐惧,一直接近到手榴弹投掷距离之内才开火。“他们的勇敢精神,就连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也不禁为之感叹。”美军海军陆战队员叙述当时的情况说,“中国士兵如此之多,这样顽强地反复进攻从未见过。”
在付出巨大伤亡后,少数志愿军战士甚至冲到了美军机场的跑道上,下碣隅里东面的高地也被志愿军占领,但美军发现,志愿军却没有从这个有利的地形继续对下碣隅里发动进攻。更让美国人惊奇的是,下碣隅里美军阵地上堆放着大量弹药和油料,只要一发炮弹,就能够让美军陷入火海,但整个战斗期间却没有受到志愿军迫击炮一发炮弹的轰击。
其实,志愿军的迫击炮弹在几次战斗后便消耗殆尽,美军阵地不但弹药充足,还能通过空投不断获得弹药。
双方史料在战后大致能解开战斗经验丰富的志愿军这令人不解的“失误”。负责防守下碣隅里东部高地的,是志愿军20军172团3连一个排,连长叫杨根思。攻克高地后,杨根思这个排全部食物只有3个土豆。他们在人员的损失和体力上已经不足以发动进攻了。在此时对美军的反攻中,杨根思的排战斗到最后一人,美军也再未能占领这个高地。
一心攻克下碣隅里的志愿军,其补给远在300公里之外的鸭绿江北岸,而大量丰富的物资弹药就在眼前数百米处。第一次出国作战的9兵团战士由于后勤的极度匮乏和出国作战经验不足,让他们寄希望于攻克阵地,而舍不得摧毁美军阵地上的弹药和物资,这让美军最终在强大的火力、充足的补给和白天疯狂的轰炸中守住了下碣隅里的阵地。阵地前,上千志愿军战士的遗体布满冰冻的雪地。
自开战后,志愿军一直对美军各据点发动围攻。11月30日晚,阿尔蒙德终于宣布“向南撤退”。
陆战1师和美军第7师部队在百余公里山路上的一字长蛇阵虽然被志愿军分割包围,但在空军的猛烈轰炸下,12月4日,柳潭里的两个团终于成功返回水库南侧的下碣隅里。这里正是史密斯下令修建机场所在。当志愿军在围攻柳潭里美军两个团时,这里只有两个排的美军,正是志愿军进攻的最好目标,却遗憾地没有受到围攻。此时随着前方部队撤回,下碣隅里又成为陆战师兵力最密集的地方。
志愿军的彻夜攻击虽然没能消灭柳潭里的美军,但也极大地震撼了对手。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22公里的路程,陆战1师的撤退,先头部队用了59个小时,最后的部队用了77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最快行进不过286米。因朝鲜战争采访而赢得普利策奖的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女记者希金斯在战争时期曾乘坐飞机抵达下碣隅里。在其著作《朝鲜战争》中,她记载了在志愿军不断尾追围攻下,从柳潭里撤到下碣隅里后部分陆战1师官兵的精神状态。
“我在下碣隅里见到这些被打得焦头烂额的官兵,曾想他们究竟还有没有力量再经受最后一击而突围出去?”希金斯说,她看到陆战1师第5团团长默里中校,“像落魄的亡灵一样,与智慧地成功进行仁川登陆时,已经完全判若两人”。默里中校说:“在打开血路的五天五夜里,像是做了一场噩梦,这是海军陆战队不曾有过的最糟糕的时刻……在柳潭里附近,我每天晚上都想,大概不会再有明天了。”
朝鲜战争最大规模的空中支援
未能攻克下碣隅里最大的后果,是让美军保持了一个关键的机场。这也是陆战1师谨慎的师长史密斯的远见所在。甚至少数志愿军战士突破美军防线,冲上机场和美军进行肉搏时,机场的施工也没有停止。就在激烈的战斗中,下碣隅里的高海拔机场完工了。
5400名美军伤员通过降落在机场的C-119和C-52运输机全部撤离包围圈,给陆战1师减轻了极大负担。为了能够离开这里,试图装病的情况也发生了。显然,空运是陆战1师迅速逃离9兵团包围圈的最好方式。
但如此一来,下碣隅里南面黄草岭的美军则基本没有逃脱的可能;另一方面,空运意味着需要有至少一支部队在战斗中掩护飞机起飞,而他们将成为最后的牺牲品。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决定,除了伤员空运离开,所有部队带着装备,全部沿原来路线返回兴南港口。
从双方军人的角度看,史密斯和陆战1师同样展现了美军王牌部队的高昂士气和令人赞赏的勇气。但陆战1师如果没有美军强大的空中力量,也绝对不敢做出这个勇敢的决定。
为了史密斯的陆上撤军,美军组织了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最大规模的空中支援。位于咸兴附近连浦机场的美军海军陆战队航空队平均每天出动100架次的飞机,美军5艘航空母舰每天平均出动130架次以上,美军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则每天出动不同架次的中型和重型轰炸机。这每天数百架次飞机的唯一任务,就是对陆战1师阵地,还有此后撤退时公路左右5公里内所有可疑目标进行疯狂的轰炸。
志愿军的重武器只有60毫米火箭筒和小型迫击炮,而且在几天的战斗中已经基本没有炮弹了。他们白天只能隐蔽在山谷和岩石的罅隙中,躲避凝固汽油弹带来的成片火海,还有美军撤离纵队中坦克炮、105榴弹炮和155毫米榴弹炮不惜弹药的轰击。
空中优势还能够让美军用运输机向阵地精确空降大量物资。这些空投的物资从干粮、咖啡、弹药到电台电池无所不包。最重要的是,美军的空投能力,让美军陆战1师得以逃离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要道——水门桥。
水门桥是美军南撤咸兴的一个必经要道。志愿军的渗透部队已经在美军抵达前摧毁了这座悬崖上的桥梁。美军估计为修复水门桥,需要空降4套钢制M2式车辙桥,这在此前从未实践过。为保险起见,12月7日,美军8架C-119运输机空投了8套M2车辙桥。为了让沉重的舟桥不至于摔坏,甚至用最短时间设计了更大的降落伞。水门桥的修复其实提示,在美国强大的国力和科技水平下,对陆战1师的围攻,本应该有更切实际的战略。志愿军在这漫长追击道路上竭力的进攻,最终功亏一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