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之怒
在朝鲜战场,彭德怀有几次著名的发火。
第一次、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发怒就是批评38军军长梁兴初。杨凤安介绍说,38军在28日进至熙川时,南朝鲜部队的两个团此时已被截断了退路。“敌人撤到青川江以南,我们在青川江以北,那时候叫38军插到青川江以南去,这样可以把青川江以北的敌人都消灭了”。可是,38军从当地老百姓那里得到一个消息,称那里有一个装备好、火力强的美国“黑人团”,所以没敢贸然行动,结果一直等到29日黄昏才开始攻击,等他们打下熙川后,发现并无“黑人团”,南朝鲜第8师已于当日凌晨撤离熙川,逃得无影无踪。
11月13日,在志愿军作战第一次总结大会上,彭德怀怒气冲冲地站起来,用手掌猛地向桌子一击,大吼一声:“梁兴初!”然后高声质问梁兴初为什么不敢前插进去。彭德怀越说越生气,最后大声说:“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会场上鸦雀无声。
38军是红军第三军团一个师的老底子发展起来的,一直打得很好。梁兴初也是历来以打恶战而闻名,这一次没想到却被点名批评,面子上很挂不住。从作战室走出来的杨凤安说他看到了正在郁闷的梁兴初,拉他进了食堂。“其实彭老总这么骂他,也是因为跟他很熟。”杨凤安说。
第二次战役中,彭德怀把从侧翼进攻、然后切断敌人退路“关门按闸”的任务交给38军。38军不负重托,圆满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12月1日凌晨,彭德怀在办公室看着前方的战报,满脸笑容。他让杨凤安把纸笔准备好,他拿起笔亲自起草了给38军的嘉奖令。杨凤安准备发出电报时,彭德怀又叫住了他,在嘉奖令上又写了一行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万岁军”的威名从此传了出来。以至于后来梁兴初回国后,毛泽东接见他时开口便赞道:“久仰,久仰,万岁军军长!”
“还有个故事:在大洞附近有志愿军后勤部的一个医院。有一天,我们在司令部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急,说‘不行啊,有敌人啊,还是大鼻子!’我们奇怪,因为前边20公里,是66军守着龟城。一个军在那,敌人怎么过去的?我们不信,他说‘不信不行!’电话也扔下了,看来非常急,可能是敌人真的进了村了。”
“我们赶紧打电话告诉给66军,说敌人怎么过去的?过去以后你别叫他回来,把他堵住。结果敌人过去后发现后边有个军,又撤回来了。后来彭总就发火:‘哪有这么打仗的!敌人在你们眼皮底下,怎么进去、怎么退出来的,都毫不知道,打了一个糊涂仗。你说作为指挥员,他着急不着急?所以第一次总结会,点了38军,也点了66军的名。”杨凤安回忆。
1951年2月,彭德怀回国汇报朝鲜战场情况期间,在中南海居仁堂总参谋部会议厅开会讨论志愿军的后勤供给问题。彭德怀在会上提出,希望国内各行各业都要全力支援,特别是空军和高射炮应尽快入朝参战。有些人强调国内机构刚建立,许多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彭德怀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吼道:“这也困难,那也困难,你们去前线看一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战士们除了死在战场上的,还有饿死的、冻死的,他们都是年轻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彭德怀的发怒,令居仁堂里气氛肃然。会后,周恩来连续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要求国内的部队,都要轮番到朝鲜作战。此后,北京等许多大城市的干部群众昼夜为志愿军赶制炒面,迅速送往朝鲜,缓解了志愿军的断粮之苦。
第五次战役中,5月25日第三兵团位置偏后的180师抢渡过北汉江后,被美军机械化部队隔离在汉江以北,同军部失去了联系。彭德怀得到报告后,立即电令第三兵团速派60军181师和179师前去救援,但是还是有数千人没有突围出来,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惨烈的故事。
“180师的主要问题是惊慌失措,敌人插到他们后边后,利用公路,还有空隙,晚上完全可以撤,但是他们被包围后,把电台砸了,密码本也烧了,和外界三天联系不上。这个麻烦就大了。最后他们搞了个分散突围——这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你在国内分散突围,到哪个村都有老百姓掩护你,在朝鲜那个地方荒无人烟的,语言也不通,分散突围能成么?实际上突围出来的有几千人,损失了几千人。但是你又想,为什么师长团长出来了,部队出不来?……我们那时候在指挥所里都急得不行。”提起180师的结局,杨凤安老人至今仍觉得痛心不已。“但是也不能说它全军覆没。”他又强调了这一点。
在后来这次战役的总结会上,彭德怀在讲到第180师损失情况时,再一次发怒。他在大会上,点名让60军军长韦杰站起来,怒气冲冲地高喊:“韦杰,你这个军长是怎么当的?……你们那个180师,是可以突围出来的!你们为什么说他们被包围了?敌人的坦克、汽车沿公路从180师前面过去了,敌人并没有发现,他们中间也没有敌人,后面也没敌人,部队完全可以利用晚上突围出来嘛!哪有这样惊慌失措把电台砸掉,把密码烧掉的?像你这样的指挥员就是该杀头!”事后不久,第60军军长韦杰被撤职,180师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均受到军法惩处。
彭德怀的另一面
1952年初,彭德怀的脸上长了一个小肉瘤,越来越疼。大家很担心,就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发了一封电报。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一再催促下,1952年的4月,彭德怀回到北京,到医院检查不是恶性瘤,很快就可以好了,就留下管军委的日常工作。8月,彭德怀和金日成作为斯大林的客人,还前往莫斯科访问,斯大林还赠送给彭德怀一辆“吉姆”轿车,以示友谊。
但是此时的彭德怀仍然担负着志愿军司令兼政委的角色。到了金城反击战的时候,他又重新回到朝鲜战场上。“彭总当时是在平壤,说再给李承晚一个惩罚,要歼灭他1.5万人。实际上这一仗,是歼灭了他7万多人,超过预计的5倍。打完了这仗以后,不但李承晚老实了,美国也老实了。在谈判桌上,我们提出什么条件来,他们都同意。”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签字的日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板门店,也成了世界的焦点。“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在最后签字的时候,有记者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了很经典的一句话:“它是我军事经历最高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没有光荣。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彭老总在签字的时候,也发表了发自肺腑的感言,他说我们在战场上正准备就绪,还没有给敌人很大的杀伤就停止了,感觉可惜。但是为了和平为了人民,我这个字还是要签的。”杨凤安说:“要签字的时候,我们一切都是争取主动的,装备供应都改善了,阵地各方面也主动了,过去没有飞机,那时候飞机也出动了,平壤以北已是我们的天下了。”
有关彭德怀的文章或回忆录中,绝大多数都会描述甚至渲染他的火暴脾气。对此,杨凤安是这样回答的:“很多人都对彭老总有误解,彭老总是很严肃,因为他对党对人民负责,他考虑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但实际上他没有什么脾气,我们身边的工作人员并不怕他,也没什么可怕的。”
杨凤安说,彭老总的一个特点是,“对高级干部要求严”。“他经常说,你军长是干什么的?指挥千军万马啊!你一失误就千万人头落地,人家做父母的把年轻的娃娃交给你,你应该负责,打仗时少受损失,好给党、给国家、给人家父母有交代。”他交代给你的任务,你本来可以完成的,却没有完成,而且伤亡了,他就要发火。但是他交给你的任务,你经过各方面努力,实在办不到,他不但不追查下边,而且会主动承担责任。解放战争时期打榆林,打了几年没攻下来,他主动去做检讨。
在杨凤安眼里,一向行事磊落的彭德怀也毫不贪功。1951年10月23日,朝鲜为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决定授予彭德怀“一级国旗勋章”。起初彭德怀坚辞不要。后来中央军委来电报,要他接受勋章,尊重朝鲜政府的决定。“授勋仪式后,他说:这勋章第一应授给高麻子(高岗),高岗那时候在东北啊,负责从国内往前线运物资,能保障成那样就不简单了。第二应该给洪麻子(洪学智),如果没有他们两人想尽办法支援粮弹物资,志愿军是打不了胜仗的。”
“为什么彭老总在朝鲜战场上的照片见不到几张?他看到你拍他骂啊!他真骂得特厉害!他说:‘照什么照,六斤小米呢!’”刘祥回忆。
在刘祥看来,表面上脾气火暴的彭德怀,其实有颗柔软而悲悯的心,特别是对最普通的平民百姓。入朝第二年冬天特别冷,慰问团专门给彭德怀送了双皮面加毡垫的皮毡靴。看到刘祥每次开车外出,两脚冻得乱跺,彭德怀对他说:“小刘,这双毡靴我穿不惯,你就穿它开车吧!”刘祥赶忙推辞。彭德怀板起脸:“叫你穿,你就穿!”那双大皮靴陪着刘祥走过寒冷的朝鲜岁月。
谈判不久的一天,杨凤安让刘祥和警卫排的一个人回北京取绝密材料。彭德怀知道刘祥的家就在北京附近的三河,特地让杨凤安转告刘祥回家看看,还给他备了一盒人参和几十块钱,而人参是金日成赠给彭德怀保养身体的。接过礼物,刘祥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1951年11月底的一天,洪学智告诉杨凤安:“今天有贵宾来咱们这里,你安排一顿湖南饭菜。”杨凤安不禁好奇地问:“贵宾是谁啊,还要由你洪副司令亲自布置?”洪学智笑笑回答:“你别管那么细了,安排好了你自然就知道了。”他还特别嘱咐杨凤安别惊动彭总。
饭菜准备好了,杨凤安来到作战室找到彭德怀,告诉他洪学智请他到山边办公室去,有事商量。到了办公室后,彭德怀看见桌子上摆了腊肉、辣子鱼等几个湖南菜,还有点纳闷;又看见陈赓、邓华、洪学智等人都在这里,他更奇怪了:“今天有什么喜事?”
洪学智笑着说:“有贵宾到。”彭德怀说:“洪大个儿,你又开玩笑了,哪来的贵宾,我怎么不知道?”洪学智又笑着回答:“你一见面就知道了,还是你很熟悉的贵宾呢!”陈赓、邓华等人也跟着笑。
这时候,杨凤安把“贵宾”带了出来——原来是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她穿着一件棉布大衣,微笑着走进来。“彭老总见到浦安修,特别高兴,他赶紧站了起来,连声说:你来了?真没想到贵宾是你……浦安修笑笑说:准许你来就不许我来?”杨凤安回忆,两人的相见为战时的气氛增加了几抹暖色。
原来,当时陕西省委派一批人到东北参观工业建设,学习东北经济建设的经验。在陕西咸阳棉纺织厂当党委书记的浦安修正好在参观团里。在沈阳、鞍山参观完之后,代总长聂荣臻给洪学智打了电话,让他安排浦安修到朝鲜探望一下。这样浦安修先到了丹东,然后洪学智派车把浦安修接到了朝鲜桧仓。浦安修在朝鲜住了一个星期后回国了。
在杨凤安去东北与彭德怀会合前,浦安修告诉杨凤安,彭总已经50多岁了,而且还患有直肠溃疡病,经常大便出血;特地叮嘱杨凤安一定要照顾好彭老总。“如果没有政治运动,他俩应该是很好的。”杨凤安感慨地说。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刘祥仍然给彭德怀当司机,一直到1956年离开。这6年,他和彭老总结下特殊的情谊。1959年,还在部队的刘祥到彭德怀家里看望他。“他坐在我对面,跟我说了(庐山)会议的情况,说有人说他是‘造反分子’,反党反毛主席,我‘腾’地一下就起来了,说‘不对’!”朴实的刘祥激动地说,“咱们在朝鲜那么远都不反,现在跑这儿来反来了!”彭德怀只是劝他不要激动。“他最后说:以后你就不要到我这儿来了,对你不好。我说没关系;他说:我不让你来,你就别来,好不好?”彭德怀让秘书给刘祥看了看他写给毛泽东的信,还有《人民日报》的社论,可是刘祥仍然不愿接受。彭德怀搬到挂甲屯之后,刘祥照例去看他,彭德怀说:“我不让你来,你怎么又来了?”刘祥回答:“我不怕,大不了回家种地。”“就留下来吃饭,这时候浦安修还在。我第二次去的时候,就不见浦安修了,哎呀我这心里……饭就没吃好。”
刘祥说,彭德怀去世后,他与浦安修仍时常见面,有一次酒醉之后,他对浦安修说:“老总对你多好啊,你不该离开彭老总……”酒醒之后,刘祥自觉失言,但浦安修并没有责怪他,还时常到刘祥简陋的家里做客。
75岁的袁冬林是浦安修二姐浦熙修的女儿。1959年之后,她曾在小姨浦安修家暂住过一段,和姨夫彭德怀也有了很多交流。“那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金日成给他颁了一枚勋章,我到他家里后就跟他要看,他不给。他说,这个勋章不是授给我的,是给全体志愿军战士的。我听到这句话特别震动。”
彭德怀还告诉袁冬林,有一次他到四川去看望安置在那里的志愿军战士,其中很多是残疾军人,可是他们还是意志坚强地生活着,而且排练了很多节目表演给彭德怀看。“他告诉我,他看到那些人表演节目,难过极了,眼泪都流了出来,因为太难受,所以他借故离开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彭德怀》画册)
抗美援朝战场的统帅和将领
(中国人民志愿军)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1955年元帅
在非常仓促和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彭德怀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功成名就时,临危受命,出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作战,显示出这位元帅的英雄本色。这位志愿军统帅随第一批部队进入朝鲜,甚至深入到和北进“联合国军”队交织在一起的前沿。在与最高统帅对战争判断不完全一致时,他敢于顶住压力,回国陈述前线难以想象的困难,促使毛泽东等领导人深入了解战局,逐渐调整了战略意图,扭转了五次战役后期的不利局面。
邓华
志愿军副司令 13兵团司令员 1955年上将
邓华本是第15兵团司令员。在中央军委决定派遣军委战略预备队13兵团首批入朝参战的同时,将15兵团和13兵团司令部对调,以邓华为13兵团司令员,下辖38、39、40、42师及3个炮兵师。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随第一批部队入朝时尚未建立志愿军司令部,遂以13兵团司令部为基础,组建志愿军司令部,邓华此后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起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宋时轮
第9兵团司令员 1955年上将
担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的宋时轮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重要将领。朝鲜战争爆发前,第9兵团曾作为准备渡海解放台湾的第一批主战部队。宋时轮在出战前意识到后勤的困难,但由于出兵紧迫,加上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力有限,最终二次战役结束前9兵团一直未能解决后勤补给问题。该兵团在盖马高原极度寒冷的山地击退了美军陆战1师,但也蒙受了惊人的非战斗伤亡,长津湖战役后休整达5个月之久。在第五次战役中,9兵团重新参战,成为突击到战线最南端的部队。
抗美援朝战场的统帅和将领
麦克阿瑟
远东美军总司令、“联合国军”司令,五星上将
朝鲜半岛就是麦克阿瑟人生的分水岭。如果说釜山战役是起点,仁川登陆到达高潮,接近鸭绿江时的那个“圣诞节回家过节”的承诺是巅峰,到战争还没结束,这位“不死的老兵”的个人演出便提前落幕。所有美军高级将领都认同仁川登陆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巨大冒险,只有1∶5000的胜利可能,但麦克阿瑟不但成功说服了总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果真一举改变了朝鲜半岛战局。但这位伟大的军人却把意识形态上的偏执倾泻在政治上,狂热地试图把朝鲜战争引发为“一场与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决战”。他的桀骜不驯最终只能导致杜鲁门突然将其撤职。
李奇微
远东美军总司令、“联合国军”司令 四星上将
李奇微或许没有麦克阿瑟那样辉煌的军事生涯,但他和麦克阿瑟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战术天才。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的意外身亡让志愿军有了他这个更难对付的对手。通过对三次战役的分析,他发现了志愿军进攻持续力薄弱的特点。砥平里战役后他意识到,志愿军因火力贫弱导致攻坚能力不强。针对志愿军的弱点,他制定了所谓“磁性战术”,策划多次大规模反攻,在第四、第五次战役中给志愿军带来了重大伤亡。军事史学家大多认为,是李奇微把第8集团军从失败、濒临崩溃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并最终阻止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势。
沃克
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 陆军中将
沃克在釜山防御战中的顽强因为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而被人遗忘殆尽。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他在志愿军发起战役后,命令第8集团军迅速撤军。西方战史说,由于沃克下令撤退的速度过快,以至于第8集团军被认为已经溃败。李奇微认为,沃克之所以没有获得更大的声名,是因为麦克阿瑟爱慕虚名,“他不断地追求或接受本不该属于他的功名荣誉”。在麦克阿瑟眼里,沃克是个胆小和过度谨慎的人,但今天越来越多的史料显示,这位前巴顿将军的手下是一位勇敢尽责、战场感觉敏锐的军人。正是他下令迅速撤军,才挽救了美军的有生力量。
范弗里特
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 四星上将
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的阵地战中,范弗里特以进攻前极为夸张惊人的火力准备,被媒体发明了一个词:“范弗里特的弹药量。”但这被美国人都认为过度浪费的火力并未能给他带来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看来《时代》记者波茨对他的评价颇为中肯:李奇微(此时任远东美军总司令)和范弗里特(此时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迥然不同,“李奇微是一位温文尔雅而又精干的陆军将领,命中注定要高升。范弗里特性情温和,不装腔作势却很强悍,但不是一个能扭转乾坤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