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意外”火灾与灭火极限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12:14  三联生活周刊

  “意外”火灾与灭火极限之痛

  这是一场看似超过以往消防经验的火灾,电焊引起的火星能达到2000多摄氏度,四周外墙铺好的具有可燃性的聚氨酯泡沫,“相当于在四周架起了柴火堆,人焖在里头烧,平时面对这么一栋大楼,你很难想象它怎么会像炉火一样烧了起来”。

  在高层如此猛烈的火灾中,依靠大楼内消防设备的自救成为根本措施。然而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一直不是我国消防的重点,有大空间的公共建筑防火设备要完善得多。无论是火灾中成为“致命炸药”的聚氨酯泡沫,还是被烧大楼没有警报系统,在制度上都是符合相关标准的。消防专家强调:“这场大火应该引起国家相关规范的变革。”

  主笔◎吴琪

  路口的火灾:警报缺失

  “这是上海的市中心啊,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原来以为会不会是老弄堂里边的楼,消防车不容易进来,可它把着两个大路口,四面通畅。”69岁的上海老伯段任清(化名)这几天每天从闵行区的家赶过来,在事故大楼前待上两三个小时,一面拍照,一面沿着大楼四周查看。他也执意要带本刊记者沿着大楼转,来看看这么好的一个地理位置,为何会有一场好像救不了的大火?

  胶州教师公寓的3栋28层高楼顺着余姚路一字排开,这个占地面积只有1848平方米的小区,实际上处在一个“井”字形地理位置中,北面紧邻余姚路,东西两侧分别是常德路和胶州路,南侧的昌平路有一个地铁7号线的出站口。除了胶州路是没有自行车道的两车道马路,其余是2~4车道更为宽广的大马路。

  悲伤从街角开始,被烧大楼处在一个拐角,两侧的胶州路和余姚路封了路,高高低低的花圈和一束束淡雅的菊花,密密实实地沿着两条马路摆开。围观的人群成为一个流动的整体,从早到晚,沿着这块方寸之地川流不息。上海话音在人群中起伏,仿佛大家置身于一个议事广场,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总是切切地交谈几句。偶有遇难者的家属,穿着黑衣,举着遗像进入到警戒区内叩拜,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开始擦眼泪,那种物伤其类的悲伤,原始而强烈。

  “我们上海人是安全意识很强的,社区服务也做得比较细,不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家门口。”在上海某报社跑消防口的魏元(化名)提到,火灾前的6天是11月9日“消防日”,上海市消防局刚刚进行了一场全市规模的消防演习,“演习重点就是高层建筑的灭火,让市民们放心,我们有能力应对高层建筑的火灾”。魏元说,这次演习让大家对两个数字印象深刻,“我们配备的90米云梯,能够喷射到300米。你再看看眼前被烧的大楼,多么像一出讽刺剧,代价也太大了”。

  大楼被积木式的20多层脚手架严密地裹着,窗户成为一个个黑洞,斑驳的墙上仿佛被泼上了大面积不均匀的沥青,混合着黄色的锈迹,没有哪一个房间没被大火侵蚀过。最高层的脚手架已经离开了墙面,仿佛被炸开后四面向后仰开,每当一阵大风吹来,叮咚作响的铁架声浪便从高空一层层传到地面,震得人心头发紧,屋里头残存的白色碎片,随着大风打着旋儿飘落下来。

  追溯这场大火的起源,发现它很难寻出一个清晰的路径,很多在场者的感受是,“没见过烧得这么快的火”。

  11月15日中午,火从大楼的北侧燃起,隔着余姚路与胶州教师公寓相对的一栋7层住宅楼中,居民们看得最为清楚。这栋7层的居民楼,一层是临街底商,楼上居民多是退休在家的上海本地老人,中午正在午休。本刊记者走访后发现,多数人都是在火烧到一定程度才开始注意,对于起火点和具体时间,很难有一致的说法。按照上海市政府公布的初步结论,起火点初步判断在北侧10楼左右的脚手架。人们记得火起于14点之前。2302层的住户常利(化名)告诉本刊记者,他清楚记得,当时在家的老婆不到14点就给他打了电话,说楼下在着火,她已经打过了“119”火警电话,让他再打电话报一遍火警。

  这并不是一场刚开始就让人惊慌的火灾。“即使在我们专业人员看来,一般住宅楼着火,是烧不大的。”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的李本利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对于高层建筑,防火的重点一直是公共建筑,因为公共建筑大空间多,火势蔓延很快。住宅楼里边的空间很细碎,阻隔物非常多,火要烧大是很不容易的。”火灾的拐点应该是发生在14点20分之后,北面的火突然开始整面墙地蔓延,大楼的东侧和西侧的外立面也被点燃。

  40岁的庞晓林(化名)住在大楼东侧的常德路上,他说,当他14点15分经过余姚路时,看到明火已经在10层左右形成了一道横着的火龙,他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照片:横着的火龙一头沿着大楼东侧往上烧,另一边飘向大楼西侧往下蔓延,好似一条“竖横竖”形状铺开的线条。楼面被脚手架撑起的绿色尼龙网罩得很严实,无法看见窗口,只能看见“线条”之外,北面有两三个窗口飘着火光。这两三个窗口并不直接相连,却不知为何最早被大火突破了防线。按照上海市消防局的说法,第一辆消防车在14点16分赶到,本刊记者看到庞晓林拍摄的照片上,最先出动的普通消防车停在了余姚路和胶州路的路口,两名消防队员站在地面上,拿着消防水枪往北面楼面上喷,喷射的高度大约为四五层楼房。

  51岁的何久恩此时从两条街外的工作单位赶到了大楼下,26岁的儿子何爱青正在10层的家里。大楼的每一层楼住着6户人家,何家的1005室的窗口对着西面。何爱青告诉本刊记者,14点10分时,他还向玩电脑的女朋友问了一下时间,他甚至听到楼下有点动静,往下看见了消防车,却认为事情不会太大,又靠在床上打了一个盹。等到14点30分,他再从西面的窗子向楼下张望,看到极浓的黑烟往上翻滚,这才慌了神。

  何久恩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他围着第一辆消防车,急得直打转,他用手机给儿子打电话,让儿子快跑,再打电话儿子手机就没了信号。“我想着这会不会是我们父子的永别?”事后他回忆起来,火灾一开始显得太过安静,即使消防车已经在楼下救火了,楼内的居民基本上是不知道的。“大楼外边在施工,物业这一两个月都告诉我们要紧闭窗子,防止小偷夜里顺着脚手架爬上来翻窗入室。所以几乎每家都是关窗闭户,拉着窗帘。因为施工方引起的噪音,有个周六,我们一下午就打了3次‘110’跟他们闹。”何久恩说。

  住在17层的张德柱告诉本刊记者,14点20分他接到女婿打来的电话时,才知道楼下已经来了消防车,他顺着东边的窗子往下看,还没有看到火光或是烟雾,“家里空气很清爽,不觉得有什么异样”。紧接着1802的邻居跑下来敲门,老张说:“我一开门,烟呼地一下蹿了进来,我才确信是着火了。一直到后来,我在楼里等到了15点40多分,没有听到任何警报声,除了女婿从外边打进来的电话,没有任何人告诉我们楼下着火了,应该赶紧跑出去。”

  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的李本利告诉本刊记者,其实,我国消防规范对于高层公共建筑要求很严格,但是对于一般性的高层住宅建筑,并没有强行要求安装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消防车虽然有扬声器,但是对于20多层高楼的警报作用,并不直接。于是在这场灾难中,全楼没有统一的警报告知火灾发生,居民基本上是凭着自己的运气或是家人朋友的电话通知,才知道自己身处火海,于是,他们失去了最有利的逃生机会。

  特殊火灾的逃生——必须在烘烤中强行突破

  “这场大火,电焊工人的火星是火源,脚手架上的尼龙网和毛竹板只相当于炸弹的引线,外保温材料才是真正的炸弹!”上海市消防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向本刊记者提到,如果不是施工中的外保温材料将大楼四周包裹了起来,大楼原有的瓷砖墙面不可能这样快速地燃烧。

  北京市消防局副局长李进在上海的静安区长大,看到这场悲剧非常难受,他也向本刊记者分析道:“燃烧会有一个持续过程。脚手架是铁的,不过火;尼龙网像纱布一样,一烧就过了;铺在脚手架上的竹板,发烟量不大;只有铺在外墙的聚氨酯泡沫,燃烧快、释放有毒气体,它还会滴融,引起垂直燃烧。”

  “这是一场特殊火灾,极少见到这样从外往内、包裹式的立体燃烧。平时都想象不出来,用什么办法能快速地让体量如此大的楼,四面燃烧。”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助理韩新向本刊记者分析说,一般的火灾是从楼里往外烧,在某一个房间或是公共区域着火了,一点点蔓延开,烟气水平蔓延或是通过电井等往上走,火也由下往上一层层地卷着烧,有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烟气不会一下子充满整栋楼,这就会给人逃生的余量。

  这场瞬间灾难打破了往常火灾给人的经验,研究城市灾害系统控制与消费安全的韩新说:“火从外边包着烧,热量就会往楼里头逼,非常不利于人群疏散。若是在楼里燃烧,一层楼里有很多个房间,都能阻隔火。可是在外墙上火势毫无阻拦,外边氧气又充分,它一个面上有那么多窗口,温度到了,大火会从好几个房间同时烧起来。这就好比你不是在一个一个地点蜡烛,而是一堆蜡烛同时被点燃。”韩新说,火欺负“老实人”,哪里容易点燃就飘向哪里,与人争氧气。

  26岁的何爱青告诉本刊记者,接到父亲何久恩电话后,他和女友一起拿着两条湿毛巾就往外冲。“刚一开门,热浪和烟尘袭人,毛巾一下子就脱落了。眼镜架烫得吓人,我也给扔掉了。其实戴着眼镜也看不见任何东西,楼道一团漆黑,热浪里有很多杂质,打到脸色刺得人很疼。毒烟好像直入肺部,嗓子刺激得吞也不是,吐也不是,那种味道真是说不清,头一下变得晕晕乎乎。”

  何爱青的女友并不了解这里的楼梯,所以何爱青一手拉着女友,一手在黑暗中摸着栏杆,手被烧红的栏杆烫伤。两人虽然跌了好几次,终于用了大约两分钟时间,顺利跑到了楼下。“他们给我编了3个号,01号、04号、10号,这个01号好像代表我第一个被送往医院,看来我跑得是很早的。”

  北京市消防局副局长李进告诉本刊记者,他从电视报道中观察楼梯间,发现这次火灾烟熏后留在楼梯墙面的印子,一般是离地面1米高,最深处离地面50厘米。“这种情况下,人若是低姿匍匐前进,生存的概率是很大的。”这也就是为何本次火灾中,一直沿着楼梯往下跑的人,基本都获救的原因。虽然外部裹挟的大火不利于逃生,但是事后看来,烟雾的位置还是给人留下一些空间。反而是往房里或往卫生间里头躲的人,不少人没有出来。李进说,我们的教育老说,地震来了或火灾发生了躲卫生间,得看是什么样的卫生间,“必须是有窗户的卫生间”,但是这次罕见的火灾是从外往内烧,有窗户的地方也变得危险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所长李引擎曾谈到超高层建筑一旦起火,易形成立体火灾。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等各种竖向管井,就像一座座烟囱,引领烟火上下蔓延。在通常情况下,火焰会飞速向上蔓延,而人的疏散方向又与之相反,必须要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强行突破。

  66岁的李德柱告诉本刊记者,他和老伴在家,因为楼上邻居敲门,才发现楼道里烟雾浓烈,赶紧关上了房门。他又听见有人敲窗,原来有两个五六十岁的妇女,从23层爬脚手架下来,到了17层惊慌中希望进屋。李德柱说,他给每人一个浸湿的毛巾,在浴缸里放满了水。但突然,火从外边玻璃冲进来,整块玻璃击碎,窗帘和床单马上燃起来。他们5人用水扑了3次火,暂时保住了屋子。邻居3个人害怕屋内再烧起来,躲了出去,李德柱两口子不敢贸然下来,他发现自家门外的水表房两平方米的空间相对安全,和老伴躲了进去,掩上了门,可是又担心家里被烧,过会又进去看看。一直在水表房里从15点待了40多分钟,消防员上楼后,才跟着消防员一起下楼。他说:“中间层的烟雾还很浓,到了4层以下,就很淡了。”

  李进评论说,这两位老人很幸运,水表箱的竖井看来封闭得很好,那他就相当于跑到了超高层的一个避难层里,“自己发现了一个小的避难舱”。但是,如果水表箱的竖井密封性不好,烟从底下飘上来,那他们一样不安全。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

更多关于 上海 大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