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北宋怪人王安石:他捡起亲家公丢弃的饼就啃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6 16:26   红袖添香

  作者:听雨馆主

  相比于文字,史笔方才可怕,《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激令人吃惊,而《王安石传》的作者因为身为同样的变法者,则对传主充满了认同之感。基于这些,我们现在认识别人越来越困难了。不知是否该怪罪于文字?

  最早知道王安石,是上中学时老师讲“王安石变法”。按照当时的划分,此人该属于“法家”一类,就想起了商鞅,想起商鞅处决犯人时“渭水尽赤”的恐怖情景。在当时的政治气氛里,不由得就感觉这些人都有些恐怖,可能跟罗伯斯庇尔等人相似,动不动就要杀人。

  后来,接触到他的第一篇文章,是《答司马谏议书》,感觉此人并非蛮横无理,相反,简直有点忍辱负重了。

  再后来,陆续读了他的一些文学作品,才知道这位临川先生原来在文学上那么伟大。他的作品,让我感觉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的一些诗词、游记,都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很能打动人。于是那不苟言笑、动辄要把谁给“办了”的印象就消失了。

  然而,对他的事迹知道得越多,看到人们对他的评价越多,这个人的形象反而越变得模糊,——他似乎整个人都充满了矛盾,是个不可思议的“怪人”。

  《宋史》里对他的政治行为有较为详细的评述,在性情上,说他:“性强忮,遇事无可否(从不考虑能不能办到),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而在个人生活中,则只说他“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看起来,王安石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是没错的了。这可以原谅,甚至很好理解,历史上许多名士不是都放荡不羁吗?他们行为的比王安石要怪异得多。(见《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可是,这种生活习惯在苏洵眼里,就不那么简单了。他认为王安石“阴贼险狠”,那不爱干净的外表是装出来的。“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有不为大奸匿、竖刁……”(《辩奸论》)

  在苏洵眼睛里,王安石的那些怪异的的行为,是一种奸诈的伪装。一个处心积虑伪装自己的人,必然包藏祸心,有所图谋。

  苏洵这个观点是不是有代表性,还值得探讨。不过,王安石的某些怪异行为,也确实有些“出格”,甚至遭到了最高领导——皇帝的猜疑。在《邵氏见闻录》里,我们看到这么一个场面:仁宗皇帝摆下“赏花钓鱼宴”,王安石当时的官职是“知制诰”,也参加了。有内侍端上鱼饵放在几上,我们这位王大人,随手拿起来就吃,不大一会儿工夫竟然全吃完了。仁宗皇帝注意到了,当时没说什么,事后断言王安石是个“诈人”。仁宗的理由很简单:你没注意吃了一粒也就罢了,整个一盘全给吃了还没察觉,这可能吗?(宋.邵伯温《邵氏见闻录》)

  这样的事情,有些不可思议?然而,王安石在吃饭的时候,确实有心不在焉的毛病。据说在饭桌上他只吃离自己最近的菜,至于吃的是什么,味道如何等等,全不在意。

  自己不在意也就算了,可是他对别人的感觉也全不在意,可真的就有些不近人情了。在另外一个人的叙述中,我们又看到这么一个令人尴尬的场景:王安石当丞相的时候,有个儿媳妇娘家的亲戚,姓萧,到京拜访王安石。事先约好,第二天宴请。那萧郎如期赴宴,可是“日过午”,还不见动静,客人肚子很饿了,又不好说什么,只好等着,又等了好一会儿,这才“命坐”。餐桌上有酒无菜,原来酒是“干喝”的。喝得差不多了,上了俩“胡饼”,然后才拿出几块肉,随后酒就不喝了,上米饭了,还上了点蔬菜。贵家出身的客人哪里吃得惯这些?菜也不吃,只拿着那胡饼吃,吃了饼中心的瓤,饼的四边丢弃在桌上。王安石捡起客人丢弃的饼边就吃。于是客人“愧甚而退。”(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