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人物风流:被视为圣人的阿根廷国母只活到33岁(2)

http://www.sina.com.cn 2005/01/07 13:55   环球时报
庇隆与埃娃。
庇隆与埃娃。
  差点成为副总统

  1946年2月24日,庇隆在全国大选中赢得了54%的选票,出任总统,正式开始了阿根廷历史上的庇隆时代。庇隆主义推行一条既不同于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主张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妇女、军人等不同的利益团体都动员起来,让他们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避免阶级和社会冲突,使国家
和谐、持久地发展。埃娃来自社会底层,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有切身感受,怀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成为“第一夫人”后,她的这种爱心和庇隆主义相结合,具有了特定的政治含义。

  1948年,埃娃组建了“埃娃·庇隆基金会”。基金会在各地创办护士学校和其它医疗机构,建造了1000多所学校和“儿童村”。埃娃将总统官邸的一间车库改成了库房,存放了大量的鞋子、糖、平底锅、裤子、面粉等生活用品,以便向穷人捐赠。她经常接待工人、农民,倾听他们诉苦,尽量当场满足他们的具体需求。她挑选了一批女志愿者,帮助她阅读、回复每天收到的1.2万封来信。这位美丽的第一夫人在外出视察时曾经拥抱过麻风病人、结核病患者、癌症病人。甚至在1947年代表庇隆总统出访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时,她仍然不忘前往这些国家的贫民窟。通过这些慈善活动,埃娃为庇隆总统赢得了人心,她本人也成为阿根廷民众心目中的“圣人”。

  埃娃还积极活动,着力提高妇女政治地位。按照当时阿根廷的法律,妇女是“二等公民”,既没有选举权,也没有被选举权。庇隆在竞选总统时允诺赋予妇女参政权利,当选以后开始酝酿相关的法律改革。埃娃积极支持庇隆的主张,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大声疾呼,为妇女争取政治权利。1947年,阿根廷妇女终于赢得了参政权利。阿根廷妇女评价道:“她是第一位提高了我们的觉悟、教我们知道作为公民所肩负的使命的女性。”1951年,200万阿根廷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参加投票,6名妇女当选为参议员,24名妇女当选为众议员。当时工会推举埃娃与庇隆搭档,竞选副总统。由于军方的反对,埃娃最后不得不宣布放弃。这次大选,庇隆以67%的得票率再次大获全胜。

  身后不得安宁

  1952年7月26日,埃娃因子宫癌去世。阿根廷全国顿时陷入了巨大悲痛,几百万人排着长队瞻仰遗容。在她的遗体从总统官邸运往劳工部的过程中,有8人被挤死,2000多人被挤伤。

  由于阿根廷政治局势的变动,埃娃遗体在去世后的很多年一直不能安息,辗转多处,两次飘洋过海。埃娃的遗体最初安放在劳工部供人凭吊,有一位专门的防腐专家负责照看。3年后,庇隆被军事政变推翻,流亡国外。新上台的军政府深知埃娃在支持庇隆的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号召力,担心有人获得埃娃的遗体以后在政坛上“兴风作浪”,导致庇隆卷土重来。因此,埃娃的遗体被秘密转移,先后存放在陆军情报处等地。最后,军政府决定把埃娃在异国他乡安葬。为了不让庇隆的支持者找到,军政府定做了很多一模一样的棺材,其中一具安放的是埃娃的遗体,其余则放入了同等重量的铅。这些棺木被装上飞机或轮船,离开阿根廷,前往不同的地方。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埃娃的遗体被安葬在意大利米兰科索科公墓第41园区第86号墓穴,用的是一个假名字“玛丽娅·马吉·德·马吉斯特里茨”。1971年,新上台的军政府总统拉努塞将军为了缓和与庇隆派的关系,多方打探,找到了已经在米兰停放了15年的埃娃遗体,运到马德里,交给在那里流亡的庇隆。

  1973年,庇隆回到阿根廷再次执政,但是并没有马上把埃娃的遗体带回祖国。一直到庇隆去世、第三任夫人伊萨贝尔继任总统以后,埃娃的遗体才在1974年最终回到祖国,先是与庇隆的棺木放在一起,1976年又被最后安放在杜瓦蒂家族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墓地中。至此,埃娃在去世24年之后才最终得以安息。

  (编辑:羚萱)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