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汉武大帝》谈刘彻:诛族之举最令人恶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1/26 11:34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作者:西风 《汉武大帝》很好看;武帝刘彻很可恶。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汉武帝刘彻为我们所钦佩,是在毛泽东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词中,不提高祖,不提文景,可见武帝在政治家心中的分量。后来读历史,知道武帝确是雄才大略,除了削封国、平匈奴、尊儒术、使西域外,他还能诗善赋,广交文士,在位五十四年,将汉朝推至全盛时期。这样的大帝,古之少有。 但《汉武大帝》播完了一半,我对刘彻惟我独尊、草菅人命的暴虐和狡诈不寒而栗。其中尤以刘彻对大臣窦婴和主父偃的诛族之举最为恶心。 大臣窦婴作为两朝元老,武帝时官至丞相,以功封魏其侯,可谓对刘彻忠心耿耿,后为维护武帝的权威与婶母窦太后闹翻被贬斥。就这样一个还算厚道的人,在与武帝之舅田虫分的权争中被刘彻一个借口杀了,还嫌不够,其九族一百多口人也惨遭诛灭。杀了也就杀了,刘彻还假惺惺责怪窦婴把景帝的御诏拿得不是时候,朕想保他也没法保,因为汉律不可违。 如果说刘彻借刀杀窦婴乃削弱权倾一时的窦姓家族的势力,那么,他杀主父偃则完完全全是为了转移视线,嫁祸于人。 主父偃虽然一年之内连升四级,与武帝有相见恨晚之谊,官至中大夫,但他毕竟不是皇亲国戚,既无势力也无野心,是个知长短纵横之术、学《易》《春秋》百家言的学者。他主张武帝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实行“推恩”,使王国封地愈小,名存实亡,为刘彻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可谓殚精竭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也得罪了一大批刘姓皇族的豪强。豪强气不敢往刘彻身上撒,只好把他视作“眼中钉”。眼见家族里的人因为齐王被胁自杀群情激愤,刘彻怕火烧到自己身上,又找了个借口诛灭了主父偃全族,以平刘姓诸王怒气。 杀了这两个忠心耿耿、贡献巨大的大臣,自然舆论不会饶了武帝,武帝于是一边涕泪交加地说“我本不想杀你”,一边“有情有义”地料理其身后事,这样的虚伪和造作,损害了刘彻的形象。也正因为剧作揭示了武帝的伪道德,才更进一步揭示出帝王社会的本质:一切以权为本,而绝非以人为本。为了保住江山社稷,纵使生灵涂炭、人性不复,也在所不惜。 再者,窦婴、主父偃的所作所为,全然是在刘彻的恩准乃至授意之下,是奉命行事,事做不到位或做过了头都应是“朕的错”。但“皇上圣明”哪能有错?错的只能是部下。这是顶级的官僚主义。况且主父偃在皇上要铲除刘姓列侯时就告诫宜恩威并施,但武帝不听一意孤行,最终犯了众怒又拿主父偃作了替罪羊。这些都说明,封建帝王所谓的盛世,是在牺牲了无数贤良的聪明才智和尊严甚至生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能把历史的功劳全记在皇帝一个人头上。 《汉武大帝》还没有播完。窦婴和主父偃的遭遇是不是剧中写的样子还很难说。因为历史是可以戏说的。但关于武帝其人,确与史记无二。汲黯是剧中也出现过的西汉大臣。他为人性倨,好直谏廷争,曾当面说过武帝“内多欲而外示仁义”。连大臣都这样直言不讳,刘彻的假面具还不一戳就破吗? 当然,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刘彻身上发生的一切,只是供今人以为鉴镜罢了。实不必太认真。(作者为本报编委) (编辑:羚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