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毛泽东到蒋介石 他们用长征改变中国(3)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4/19 15:05 时代人物周报 |
周恩来 1935年的角色定位 近40年后,周恩来告诉尼克松,长征途中,他在贵州的茅台镇一口气喝了25杯茅台,居然没有喝醉。周恩来的勤恳,在红军将领中是公认的独一无二。但在茅台镇,他小小地放纵了自己一下,显示了他隐藏不露的酒量。此刻,他有心情稍微轻松一下。 1935年3月16日,红军从茅台镇附近三渡赤水,在到达这个闻名遐迩的酒乡前,富人们早就逃跑了。这种高度数的白酒被红军当作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冒……随军医生把酒大瓶大瓶带走,一路上当作酒精使用,还有人用来泡他们疲惫不堪的脚,被周恩来看到后制止了。当中国共产党获得革命胜利后,茅台酒被尊为国酒,包括周恩来在内的许多将领一辈子只喜欢这一种酒。 毛泽东这个时候正在领导大家渡河,红军先于16日渡过了赤水河,可是22日居然又渡河回来。在1935年的1月到6月,红军的大部分著名军事行动都与“渡河”有关,今天来看红军这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仍然觉得眼花缭乱。国民党的飞机侦察到了红军的动向,蒋介石认为红军的指挥已经陷入错乱之中,这使他孤身犯险,从重庆飞到了距离红军更近的贵阳。 此时红军名义上的最高军事指挥仍然是周恩来,但是他更关注具体执行,部队行进方向由毛泽东负责制定。有许多人在长征中和长征后怀疑过毛泽东当时的指挥是否正确,但周恩来却从来没有表示过丝毫的怀疑。 从1935年的1月开始,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隔阂消失了。作为临时中央三人团的成员,周恩来在遵义会议前后也处于毛泽东要批判的行列,但他似乎一直在支持毛泽东的行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发言后,他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这对毛泽东是至关重要的。1932年,周恩来反对临时中央剥夺毛泽东的军权,但此后的两年,他没有继续表示他的意见,当李德和博古都赞同某事时,他就不再坚持个人的主张了。他后来回忆说,他认为只要是组织作出了决定,就应当遵从。 从1935年1月开始,红军中最重要的几名领导的身份在悄悄地转换。遵义会议形成了几乎每位将领都参与决策的风气,3月31日,林彪和聂荣臻在是否攻打打鼓新场的问题上同毛泽东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意见,这使毛泽东感到应当缩减军事决策的程序,经过开会讨论,毛泽东和周恩来、王稼祥被任命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从排名上看,周恩来在毛泽东的前面。 关于毛泽东与周恩来40年的稳固组合,以及周恩来在长征中主动让权于毛泽东的原因,后来的许多学者都就自己的研究进行分析。“其中一种对周恩来较早时期的经历分析认为,他早期经历了党内的残酷斗争,见到了太多的流血牺牲,这使他认识到分裂对于党的危害,在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认为只有毛泽东才能挽救革命,并且自己下定决心辅佐毛,‘无论如何也不变节’。”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郭建明说。 到了1935年8月,周恩来完全病倒了,不仅不能再指挥红军,而且有生命危险。按照排名,应当是王稼祥成为三人小组的负责人,但在他的提议下,毛泽东正式成为红军的最高指挥官。 在1935年3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与现在大家熟悉的形象有较大的区别,周恩来被一些人称作“大胡子”,而毛泽东看上去却比较文弱。他们都已经准确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周恩来后来也常常谈到这个问题,他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帅才,不适合作一把手。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常委会在陕西甘泉县下寺湾研究常委分工问题,毛泽东提名由周恩来担任军委主席,周恩来坚决推辞,最后毛泽东成为主席,而周恩来,就成为我们在电影里经常听到的“周副主席”。 1949年,革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筹建新中国政权时,斯大林对毛泽东说,你们有一个现成的总理。 薛岳 图谋西南的棋子 1935年初,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已经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部队获得了难得的休养生息。被称为“挽救了红军”的遵义会议召开了3天,国民党的部队意外地没有前来骚扰,他们正忙于处理其他事务。“追剿前敌总指挥”薛岳,竟然率部追到贵阳,对付王家烈去了。此前,薛岳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如匪窜黔省,则我中央部队应不顾一切直入贵州,勿误。” 当得知红军抵达西南地区后,蒋介石面露喜色,对秘书陈布雷说:“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用兵还好。川、滇为自救也不能不欢迎我们去,更无借口阻止我们去,此乃政治上最好的机会,今后只要我们军事、政治、人事、经济调配适宜,必可造成统一局面。”薛岳对此心领神会。在他的指挥下,“中央军”赶走了王家烈,顺利接管贵阳,贵州从此成为蒋介石的势力范围。 几个月后,薛岳故伎重演,当蒋介石由重庆飞往成都时,“中央军”再次出现在成都,控制了四川局面,蒋介石趁机法办了在大渡河边败给红军的两个川军旅长刘文琮和余松林,吓得刘文辉从此惟“中央”命令是从。 薛岳的仕途青云,无不与红军的命运相连。1933年以前,身为粤系一战将的薛岳不仅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还曾经随张发奎讨蒋,张桂联军被蒋介石打败后,薛岳赋闲在家。1933年5月,蒋介石准备对红军第五次“围剿”,遂重新起用薛岳并任命其为第五军军长,后来又升任第六路军总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转入长征,薛岳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红军在长征中的几次失利,大多与他有关。 国共合作后,薛岳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投入淞沪战场,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不过,由于他始终非蒋介石嫡系,到台湾后终需看人脸色,晚年颇为艰难,直到1998年去世,活了整整102岁,如此长寿也算是罕见。 关于薛岳的军事才能,粟裕曾评价为“指挥机敏,为国军的一员干将”,但能得蒋介石不计前嫌地起用,并非全部来自战功。李敖曾说蒋介石“爱用声名狼藉之人”,薛岳就是一个例子。1935年,蒋介石除图谋西南外,还图谋两广,起用原本来自粤系的薛岳,自可以对瓦解两广阵营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薛岳的一些手段也颇为蒋介石所赏识,比如,在1935年1月进入贵阳后,此时王家烈仍然是贵州省主席,但薛岳竟然在贵阳城中公开招兵,以中央军的丰厚军饷吸引王家烈的黔兵跳槽,如此举动非常人能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