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人物周刊专题 > 正文

陈丹青谈辞职风波:严重的是教育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10:26 南方人物周刊

  我从未天真到期待回应,只是说出来,听到自己的声音,就像对着空屋子讲话

  -本刊记者 刘天时 发自北京

  4月4日下午,记者见到陈丹青。他说,那天是他插队落户35周年纪念日。当记者到达时,他刚送走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组;同一天,收到《南方周末》书面采访提纲;
上一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主持人采访了他。自从3月2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辞职事件以来,《南方人物周刊》是他正式接受采访的最后一家媒体。

  人物周刊:“辞职事件”至今余波未了。这些天您不断接受采访的动因是什么?

  陈丹青:除了央视面对面、央视新闻调查、南方周末和你们,我没敢接受一家媒体专访。“动因”很简单:我有压力,学校也有压力。10天来我谢绝了几十家媒体采访,可是外界还是觉得我“不断接受采访”,因为好几份报纸仅仅与我接通电话,就以“陈丹青接受本报独家专访”为题,设置“问答”,将我在《退步集》早已说过的话分别安到我名下,冒充“访谈”。

  媒体闹的事只有通过媒体解决,所以我最终决定接受你们几家采访——有些事实需要澄清。中青报报道,以及后来的大量转载,都只提辞职,略去续签,效果太耸动,好像我刚刚“辞职”,人已不在清华。为此我专门给中青报写了澄清文字,说明递交辞呈、续签两年,其实是半年前的旧事。相关文本早已收入《退步集》,并加了按语,如实说明了。

  恳请媒体不要随便议论清华。我只是数千名教师之一。校方、院方,始终对我礼遇重用。当初聘我就是校方的美誉,破格为我设立第四研究室,划拨教学启动费30万,都是用人之举。念及当初向清华推荐我的几位老先生,念及清华的从善如流,我至今怀抱歉意。

  5年来我持续公开批评教育现状。但人文艺术学科以两课(政治和英语)分数取舍,完全不看专业等等,不是哪所学校能擅自改变的。清华研究生院老师经常向教育部申请给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但实际操作难度太大。

  人物周刊:您对艺术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的问题的批评,它们到达的最高行政级别是什么?几年来有没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做出反应?

  陈丹青:最高行政级别?一次是2002年清华贺书记听取清华人文艺术学院工作意见,后一次是去年新任顾校长听取党外人士意见。我记得在场领导和其他教师都很有礼貌地倾听,没有人接话、附和、回应。我从未天真到期待回应,只是说出来,听到自己的声音,就像对着空屋子讲话。我没听说,也不认为这类意见会上达教育部。

  偶尔会听说关于外语考试的调整,但未被证实。从学生这边,情况变本加厉——2003年以前我可以面试所有考生,2004年只剩两三个考生进入房间,他们通过了两课考试,获得业务考试资格,其他考生事先就被淘汰了,我无法知道他们画得怎样。

  人物周刊:那您是否就这些问题,给教育部门写过信?

  陈丹青:没有。我不愿意。写信上访是对行政权力的确认,而不是对问题的确认。我不会找上门去。今天还没出现这样一个空间:你假定某个部长期待知道哪项政策有问题,然后你告诉他,他会着手想办法改变,不,至少在教育问题上我看不见这样的可能。

  人物周刊:最后使您下决心写辞职信,有什么戏剧性的事件发生吗?

  陈丹青:2003年我满50岁。一个人满50岁会想到60岁,这时他会有重要决定,譬如贪官的“五九现象”。我不贪财,但我贪画。我画画的体力、聚精会神的时间,都不如从前。花镜配到300度了。5年来业务荒疏,再这么混下去不行,决心辞职。2004年3月,我请当年举荐我的袁运甫老师及刘巨德、杜大恺老师吃饭,想在正式递交辞呈前预先打招呼。几次话到嘴边,说不出口:我实在对不住他们。晚饭快吃完了,我到底说了出来。我记得袁先生面色变得非常严肃、难过。到去年10月15日,辞职信一交出手,我心里踏实了。

  人物周刊:如今的结果,哪些是您预料之中、预料之外的?

  陈丹青:院方校方的挽留,在预料中,研究室几位学生后续教学问题的处理,也在预料中;可是媒体反应那么快,见报后社会上发生大面积议论,不但在预料之外,连料也没料过——考试中司空见惯的问题,此前居然没有公开讨论过,更没想到;两课考试中的“政治考试”这4个字,竟然也出现在媒体上了。

  人物周刊:通过这一事件,您对以前的观点,关于大学教育的,有要修整和补充的吗?

  陈丹青:杨东平、徐友渔、邓聿文、葛剑雄等等学者专家迅速为文参与议论,也在预料之外。我很感动,也谢谢他们,他们都比我有资格说话,说得比我好。我不懂教育,教书经历太短了。2001年我公开叫骂外语考试,当然感到孤立,到了2004年,《南方周末》刊发人民大学顾海兵先生长文“反思中国公共外语教育”;今年又发表教了48年英语的清华老教授孙复初先生长文“标准考试可以休矣”,我真受鼓舞。他们说的句句有道理,一点不错啊!

  我没有意见需要“修整”,我从不认为我是对的;我也没有需要“补充”,教育是多大的事啊,大家来修整,大家来补充呀!

  但是请大家不要渲染“辞职”,“道德”、“勇气”、“愤怒”之类词语,都属于渲染,事情没那么严重,严重的是教育问题。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