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才公司的部分合理性:挑战教育体制弊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18:41 南方周末 | |
据《北京晨报》报道:缴纳十多万元的会费,无需苛刻的测试,把孩子培养成“神童”,这是目前一家名为“创才智力潜能开发有限公司”推行的“日出计划”最吸引家长的部分。“创才公司”于2000年在广州创办,2003年到北京发展,据说目前广州的会员已超过400人,北京会员已经增加到180人。 如何判断“创才公司”及其培训计划的合理性与荒唐性、可行性与不可行性?一方面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必有其背景,不妨先看看我国的教育现状。家长花费一大笔成本,想把孩子培养成人才,应被视为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笔者以为,这首先是一种购买行为、消费行为或者说是一种“价值交换”的过程。虽然目前的基础教育仍包含“公益”性质,但没哪条法律规定享受这项公益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且民办教育也是我国法律所允许的。鉴于此,便可建立一种基本认识:在公办教育与“创才公司”或别的民办教育形式之间,家长们完全有理由、有权利进行“货比三家”的自由选择。自由选择是一种“买方市场”背景下的“用脚投票”机制,无论什么形式的教育,只要它在合法前提下实现了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只要它鉴于生存发展压力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只要它能站在消费者利益角度不断提升其服务和“产品”的“性价比”,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登门购买。 平心而论,目前的公办教育其“性价比”并不那么高。一是“直接成本”并不低:把孩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所花费的金钱数额已属不菲;二是“间接成本”相当高甚至堪称世界之最:孩子在整个成才过程中所付出的压力过大的身体健康损失成本、情感发育和人格发育不全的精神损失成本,家长为之付出的时间、精力、“心力”成本等等,几乎是一本算不清的账。至于“性价比”的另一方面即“收益”或“效用”,当然谁都不能说令人满意:孩子经若干年苦读所获得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未必能适应新的生存竞争环境,更难以参与国际竞争。童年、少年阶段作为专门受教育的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故这种“性价比”与冰箱、彩电等一般消费品的“性价比”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它隐含着一种巨大的“机会成本”。尽管教育的“性价比”不高,但家长们一般也只能屈从,因为大家别无选择。 假如“创才公司”当初创业的出发点恰在这儿,假如真的帮家长们算清了这笔复杂的教育账,其实,它便有可能为自己今后的市场化生存建立起一种信念、一种动力。从更深刻的现实以及长远意义上看去,它甚至有可能以一种全新的育子成才理念去改造乃至“颠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而且,有可能形成公办教育无法具有的胆识和思路,通过市场机制使现有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道理很简单,为了市场化生存,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争取“用户”,在认识并突破现行教育体制种种弊端方面,在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方式乃至实现教育现代化方面,它比公办教育部门有着强烈十倍的愿望和动力。诚然,也许这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 最令人担心的是“创才公司”可能出现的“市场短视”乃至急功近利,甚至仅仅是昙花一现的圈钱计划乃至一出闹剧,所谓打造“神童”、培养十岁大学生等等,即有此嫌疑。 敢于对现行教育体制弊端发起挑战、立志为家长们提供价廉物美的教育服务产品,与善于利用家长心理弱点、通过制造市场“噱头”而急于装满钱袋,不仅是两种天壤之别的境界,也是决定其市场命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操作思路。假如“创才公司”系前者,当然大有希望和前景;假如是后者,那它就会自蹈死路。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