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最佳环境报道入围作品:渤海溢油真相(2)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0日16:25  南方周末 微博

  上述接近调查组的人士解释,“这个范围基本覆盖住了康菲的整个油田区域,因为目前南风居多,又将油田西北方向的一片划入。”海上情况多变,要对未来可能的影响做出预估,“溢油监测海域范围会根据调查结果动态调整,直到慢慢判断出溢油边界为止”。

  截至记者发稿时,C平台采取水泥封井措施,溢油已于6月21日得到基本控制。B平台在采取减压措施后,溢油已于6月19日得到控制。

  7月4日,为B溢油点做的吸油帽,已成功扣在溢油点上,除了海面偶有油花,溢油已在控制中。

渤海湾天然半封闭,水体交换困难,本身已经是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此次渤海溢油事故在开阔的海域不算什么,但对渤海来说算是大事故了。 (CFP/图)  渤海湾天然半封闭,水体交换困难,本身已经是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此次渤海溢油事故在开阔的海域不算什么,但对渤海来说算是大事故了。 (CFP/图)

  被低估的环境影响?

  康菲是否会因溢油污染被提起巨额索赔,焦点在于国家海洋局对此次溢油的生态损害评估。

  对于具体污染情况,国家海洋局措辞谨慎,称本次溢油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损害。此次溢油污染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直接导致840平方公里的海水面积水质由一类下降为劣四类。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一类为最优,四类最差。

  “四类海水基本上属于排污口的水质。”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评价说。王曾在农业部渔业局工作多年,参与过多次海洋石油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除水质由最好变最差,王亚民判断,依照海水扩散的特征,如果劣四类海水面积在840平方公里,受溢油影响而变差为二类、三类水质的范围会更大。

  “劣四类海域的面积是八百多平方公里,并不等于溢油影响范围是八百多平方公里。”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崔文林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

  崔文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溢油危害众多,油膜覆盖会直接对海洋浮游生物造成损害,从而影响整个海洋食物链。原油中释放的有害化学物质,其危害需要长期跟踪监测评估。而渤海半封闭海域,水体交换弱,“这样规模的溢油在开阔的海域不算什么,但对生态脆弱的渤海来说算是比较大的污染事故了。”崔文林说。

  在王亚民看来,渤海本身已经是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大陆径流带来严重的富营养源,再加上油田林立,他担心,高温之下,溢油会导致原本就富营养化严重的渤海赤潮发作。

  此外,本次溢油影响的海域,辐射到了渤海的生态敏感区。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中,坐落着三十多座大小不等的岛屿,这些岛屿由南至北形成了一条“长岛岛链”。因该岛链地处渤海水团和黄海水团交汇处,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着长岛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庙岛群岛(长岛别称)海豹省级自然保护区。

  蓬莱19-3油田位于渤海中部偏南,而长岛正处于蓬莱外海位置。王亚民现在很担心长岛的鸟类和海豹。此外,长期以来,长岛也是渤海地区重要的海上牧场。水产养殖对油污异常敏感。据王亚民介绍,海参养殖就在浅海海底,油污是否影响了养殖,要等到收获季节才能知道。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郭明克表示,蓬莱19-3油田区域,在海洋功能区划分中,原本就非养殖区、海洋保护区,定位就是石油勘探开发区。截至7月4日,北海分局组织的监测,并未在上述养殖区发现来自19-3的油污。

  潜伏的影响VS尴尬的监测

  “溢油的可见影响现在已经比较小,至于长期影响很复杂。”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崔文林表示。

  蓬莱19-3油田的两处溢油点,一处位于蓬莱19-3平台B附近600多米海底,一处属平台C井涌、侧漏,距离海岸约70公里。

  据了解,石油入海后,会发生很复杂的变化。原油刚泄漏时,一小时到几天内,轻质油挥发。光氧化一般是在溢油后十几个小时到两天。沉积则是一天到一周。生物分解过程最长,需要一年甚至数年。

  一位接近事故调查方的人士透露,B平台附近海底的溢油属于轻质油,较易分解,而C平台在钻井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使用了添加剂,泄漏的油是混合了石油烃、钻井屑等的“油基泥浆”。

  而这种被称为“油基泥浆”的物质容易沉底,已在事故附近海域的海底被发现。这位人士表示,国家海洋局提到的事故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约40倍、最高浓度是历史背景值得近38倍”,主要是由这些油基泥浆造成的。“水上已基本清干净了,海底正责成康菲清理。”该人士表示,海底因为难以看清,油基泥浆的具体分布范围还不清楚。

  截至目前,国家海洋局已基本完成了对溢油影响范围、溢油对海水水质、沉积物影响的评价工作。而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中长期影响,则需要长期监测和评估。

  1989年,埃克森石油公司的瓦尔迪兹号油船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湾搁浅,后发生了溢油事故。那次事故排放了3.8万吨原油,遍布数千公里海岸线。美国针对此事件的环境影响监测,一直持续到现在。

  “海上取证困难,花费巨大。”王亚民担心,一条科研船出一天海成本近二十万元,能否支撑溢油事故后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环境监测,这是未知数。

  不监测,环境影响难以得知。要监测,是否会陷入“企业污染,政府埋单,纳税人掏钱”的局面?

  海洋局通报会上,中国海监第二支队政委何建苗在通报会上的一句“对溢油污染者的处罚最高不超过20万”,引发了现场一阵骚动。

  王斌当场解释,20万确实是行政处罚的最高额度。除此之外,海洋主管部门还可以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价技术导则》,代表国家对责任方提出生态索赔工作,赔偿数字“肯定会远远大于20万”。

  据接近调查组的人士透露,海洋部门针对肇事者的生态索赔,将依据对生态影响的初步评价和预估,将溢油事故调查成本纳入其中。目前,海监执法部门已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立案调查。

  渤海溢油系列报道:

  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田发生溢油事故

  专家于青岛会审康菲石油

  渤海溢油追踪

  渤海溢油,人祸所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1)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