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成年人课余学习和活动天地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04:54 大江网-江西日报 |
校园,让孩子动起来 本报记者郁鑫鹏 实习生陈福英 关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的“硬件”建设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记者走访南昌市一些中小学校。 5月15日,星期六,南昌市爱国路小学。记者注意到,该校操场比较陈旧,单杠、双杠、云梯上锈迹斑斑。另外,在办公楼后面有四五张乒乓球台。正在上课的一姓章的5年级学生告诉记者,学校操场太小,足球也踢不成,遇到上体育课下雨就只有呆在教室。因为是星期六,记者没能进入学校的室内活动场所。这位章姓同学告诉记者,学校图书馆比较小,他们很少去借书,电脑课每周一次,但经常是两名学生共一台机子。5月16日,记者到豫章路小学采访被门卫挡在门外,但该校三年级一姓李的学生向记者诉苦说:“老师说活动场地不够,我们2楼以上教室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课外时间不允许到操场上来玩。”旁边孩子的母亲杨女士说:“现在孩子整天都呆在教室里,好可怜哦!” 5月17日,记者在其他中小学校采访发现,孩子们的活动场地无外乎教室、走廊和厕所“三点一线”。学校的解释则是:孩子年幼,学校空间又小,活动起来一是不安全,二是会影响下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记者在有关部门了解到,我省城市里的“麻雀学校”、农村里除了一个操场就是几间教室的“无活动设施的学校”不在少数,而且成为我省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难题。5月15日,青少年儿童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或许是造成孩子们频繁出入“三室两厅”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孩子多参加运动和集体活动,有益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切不可因噎废食。她建议有关条例应规范和调整学校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针对青少年活动场所和设施普遍缺乏问题,卢勤说,学校、社区可考虑与企业联合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 文化场馆,学生成长的驿站 本报记者徐锦忠 怎样利用文化设施服务未成年人,给孩子一个健康而又方便的活动场所?这是我省文化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5月16日,记者来到省图书馆寻找答案。 这天,省图书馆举行了为下岗职工子女义务家教的开班典礼。由省图书馆和江西师范大学数信学院联合主办的这一活动,将由青年志愿者对100余名下岗职工的子女免费进行长期面对面的学习辅导。该馆馆长章伏源告诉记者,这一活动表面上来看,是为下岗职工子女的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长远来看,则是教会了学生们怎样利用图书馆来学习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只有图书馆提供积极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图书馆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和图书馆一样,我省博物馆也在积极行动,千方百计让更多的未成年人走进这文化的殿堂。文化部下发博物馆(纪念馆)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通知以后,省文物局就迅速在抚州召开了座谈会,部署全省文博单位自5月1日开始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此后,省文物局又制订了免费开放的实施细则,对全省文博单位进行规范。5月1日,全省文博单位顺利实现了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从各博物馆反馈过来的信息看,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变得热闹多了。 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门槛降低,是我省文化工作者为孩子们做的一件实事。而怎样用好图书馆、博物馆这些孩子的第二课堂,对家长来说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省文化厅办公室周健文同志说:“我们的家长千万不能只重视孩子的饮食起居,只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场所,离青少年近点 本报记者夏晓 近年来,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如何实现新的突破,如何为青少年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成为各级教育、体育部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中小学生的“减负”和素质教育的开展的大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走进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视线。 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赵志力告诉记者,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依托体育场馆等社会体育资源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具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社会化青少年体育组织。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建有40多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既解决了青少年课余及节假日无处参加体育锻炼的矛盾,同时为中小学生下午放学后提供了体育活动的场地,成为学生们喜爱的“第二课堂”。如江西师范大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自成立以来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假日体育健身培训,参加培训的青少年达到10多万人次。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青少年课余的体育锻炼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一些体育场馆的人流拥挤,部分场地甚至出现了“爆棚”;而一些体育设施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无人问津。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家长的观念需要改变外,体育场所偏远也是造成没有人去的一个原因。 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体育锻炼场所应该离社区、离未成年人更近点。 (大江网-江西日报) 相关专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