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京报-核心报道专题 > 正文

节能需重公民社会参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9日05:13 新京报

  据6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发改委专门为今年的“节能周”出台了《公众节能行为指南》,第一部分就写给“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员”,倡导“绿色办公”。改变公众的生活习惯,也被专家认为是可挖掘的节能潜力。

  “节电,其实在弯腰拔下插座的一瞬间就能完成。”话虽这么说,我却无法因此对节能前景抱以良好的期待。除了不得不考虑“经济承受力”的个体,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对“行为指南”放在心上。没电时,大家都会忧虑,在电尚能消耗时,又多半会心安理得甚至肆意地“消费”。在共同的能源危机面前,大家就这样再次陷入集体无意识中。

  这种集体无意识,或可说是公民意识的缺失。与公民意识相比,集体性的失语显然并不以社会责任或公共利益为信条。它让我们面临比缺电更可悲的现实,也使我们在电力紧缺的今天,除了呼唤政府强制力的及时介入,不会有多大信心寄望于更有作为的力量———来自全社会的节能自觉。更重要的是,这种现实在客观上是以公众与政府意志“不合作”的形态出现的。

  近年来,随着电力危机逼近,政府或各级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它是否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足够的警醒呢?答案并不让人乐观。虽然在初期,我们可以呼唤政府力量的及时介入,对电力供应做出科学调配,但对社会治理来说,政府的强制力绝不是最优选择。如果缺少了公众的参与,缺少了政府的示范,缺少了公众与政府间的精诚与合作,节能的目标可能仍将虚枉。

  对能源利用的集体无意识,反映出包括能源在内的公共利益被虚置的现状,更反映出了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脱节。现代社会治理理论认为,必须打破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二元对立,把对社会的有效管理看成是两者的合作过程,要求两者共同承担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社会并没有来得及建立起这种基于公共利益之上的良性运作体制,一个充满公共责任感的公民社会也羽翼未丰。

  据报道,“气温36℃以上时,在武汉市,如果大家都把空调温度设高1摄氏度,至少可减轻电力负荷10万千瓦,几乎可以填补当地供电缺口的一半”。可能不会有什么比一场危机更能展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也可能不会有什么比一场危机更能检验国家与公众的关系。在任何一场危机面前,缺少政府与公众的协作与守望,其所付出的代价都是巨大的。要知道,我们面临的不仅仅只是一次电力紧缺或能源危机。所以,我们必须要给公民一个担当责任的机会,给公民社会一个成长的空间,给公民与国家一种合作的前提与可能。

  节能宣传是必要的。在能源危机已经不容置疑地出现时,再回头去批评浪费的做法,除了徒增心痛,意义已不是太大。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必须反思如何运用科学的机制和全局的眼光,来应对已出现的能源危机和未来的能源利用。但我更希望我们能够从一场危机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比如公民道德、合作、善治等。

  杨耕身(湖北编辑)

  第三只眼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