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构建网络道德专题 > 正文

“宁波市公民道德十件新事”候选事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2:42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宁波市公民道德十件新事”候选事例(图)
  (1)甬城市民踊跃捐助青海女教师罗南英治疗白血病,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今年4月,患白血病的青海女教师罗南英慕名来到宁波市第一医院治疗,虽然姐姐可以为她提供骨髓供体,但60万的巨额骨髓移植费用难住了29岁的她,她决定放弃治疗,在自己有限的日子里给3岁儿子写够可供一生阅读的信,好让儿子在每个生日都能读到母亲生前预留给他的信,感受到母爱。

  6月26日《宁波晚报》以“让母爱穿越时空成为永恒”为题刊出罗南英预留给儿子的四封信,之后又发表了多篇介绍罗南英情况的新闻。稿件发出后一周内,20
00多位宁波市民为罗南英捐足了60万元,400多位宁波市民冒着酷热去医院看望罗南英,创造了我市市民为个人捐款数量和速度两个之最。在为罗南英捐款的日子里,太多感人的故事发生在宁波,一群孩子在中山广场为罗南英义演捐款;一位女士将自己的房子让给罗南英的丈夫休息;一对老夫妇天天给罗南英送饭……

  宁波人热情捐助罗南英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纷纷作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有四个栏目同时报道此事,节目中多次盛赞宁波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

  (2)好人王延勤为残疾人事业鞠躬尽瘁感动宁波,事迹在中央媒体上重点宣传

  王延勤生前是海曙区残联主持工作的副理事长,他生前有“三件宝”:一本联系残疾人的通讯录,一辆旧自行车,一本从不离身的工作笔记。翻开记得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上面都是困难群众的情况:哪些残疾人家里遇到难事要帮助,谁家的孩子要找工作,敬老院、福利院哪些老人儿童要去探望。十几年如一日,王延勤在默默地为残疾人事业鞠躬尽瘁,即便累倒在病床上,他仍然坚持为残疾人事业工作。直至他过世的消息传出,近千名残疾人共同将心中的这份感激用集体守灵的方式表达时,市民才完整地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职业操守和可贵的精神品质。市委、省委、中残联分别作出向王延勤学习的决定。中宣部把他作为军转干部的重大典型进行宣传。省、市等多家媒体共同参与宣传报道,新华社发表长篇通讯《好人王延勤》并配发评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王延勤:和残疾人心贴心》为题播发新闻短片。如今,他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真情铸就的丰碑》书籍、漫画和话剧的推出,更将这个人物形象推向了千家万户。

  (3)宁海潘相元、曹再吉、童炜滨为扑救火灾英勇牺牲,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4年4月4日,宁海县一市镇黄土岭发生特大山林火灾。潘相元、曹再吉、童炜滨不顾疲劳,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赶往黄土岭救火。他们三人身先士卒,全力灭火。当行进到一个相对平缓的山坡时,一排火浪突然改变方向,向他们扑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罩,把方圆几十米的山体统统罩住。潘相元当即以身殉职。童炜滨、曹再吉身负重伤,烧伤面积分别达到100%和85%,经救治无效,于4月19日、20日先后殉职。三位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践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铸就了当代共产党人的道德丰碑。

  中共宁海县委、中共宁波市委先后作出了追授潘相元、曹再吉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共青团宁海县委、共青团宁波市委先后作出了追授童炜滨为优秀共青团员的决定,同时号召全市党员团员向他们学习。当年6月,3位英雄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当年8月,“4·4”山林火灾中涌现出来的救火英雄群体光荣当选为宁波20年最具影响的十大新闻事件、十大新闻人物。

  (4)81890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荣获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81890是宁波话“拨一拨就灵”的谐音,是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投资组建的一个旨在帮助市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政府寓公共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公共服务模式。自2001年8月18日开通以来,它与宁波市民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生活,现在已演变成为宁波市的市民求助中心,至今共为市民解决求助事项54万件,办结率100%,从81890网站获取服务信息的达到194万多人次。81890的服务项目有170项,其服务范围已辐射到整个市区乃至更大区域。这两年,他们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相继建立了失物招领中心、党员服务咨询中心、爱心超市、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解决了过去一直想解决但未能解决好的问题,81890的有效服务,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同。2004年,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81890的服务模式先后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级媒体报道,十次在全国性会议上进行经验介绍,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消防官兵英勇扑救善高爆炸火灾,被授予“甬城卫士”称号

  2004年4月22日,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双氧水生产装置突然发生爆炸火灾事故。这是一场极具危险性的化工企业火灾。因为善高双氧水生产装置北侧约80米左右就是80吨液氯储罐,火场西侧一墙之隔就是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那里存放着成百上千吨极易爆炸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如果它们发生恶性爆炸,那势必危及周围数十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情况万分危急!

  我市200余名英勇的消防官兵,冒着生命危险,赴汤蹈火,勇斗火魔,浴血奋战8小时,终于成功地将大火扑灭,有效地防止了恶性爆炸的发生,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表彰我市消防部队的突出贡献,公安部给市消防支队荣记集体二等功。黄华等30余名消防官兵被省公安厅和省消防总队分别记一、二、三等功。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庆功表彰大会,授予该支队“甬城卫士”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也连续两次以专题形式报道了他们的英雄事迹。

  (6)老八路黄斌无私资助104个贫困学子,受到军内外广泛好评

  宁波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黄斌———一位81岁的老人,一位把前半生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老党员、老八路,在离休后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资助各地贫困学生上学上。从1992年开始,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黄老与老伴一起用不高的离休金出钱资助贫困地区孩子上学。13年来,他资助的104个贫困孩子,涉及安徽、湖南、广西、贵州、重庆、西藏以及省内一些贫困地区共7个省、市、自治区。13年无私的助学生涯中,捐出的助学金已达20多万元。黄老常说:“花几百元钱,就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样的好事我们为什么不做?”去年,热心资助了百余名贫困孩子上学的他被评为“爱心中国”首届中华慈善人物。南京军区作出了向黄斌同志学习的决定。

  (7)我市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楷模胡金雄,勤于探索,勇于创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事迹在全省巡回报告

  中港第三航务工程局宁波分公司总工程师胡金雄,从事水上工程建设十五年来,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先后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四十余项,提出工程施工合理化建议百余条,负责编制的十四万余字的《杭州湾大桥工程施工组织与桥型优化方案》被杭州湾大桥工程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研制走在了国内水工行业的前列,摸索总结出的水上多节吊打沉桩法填补了国内本行业空白,参与发明的PHC桩接头碗型接头工艺获得国家专利,主持建设的北仑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工程获得鲁班奖和詹天佑奖,曾被宁波市树为我市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楷模,被评为“浙江省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4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巡回报告。

  (8)社区居委会主任葛菊英几十年如一日,奉献基层,服务群众,被评为全国社区先进工作者

  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葛菊英,从25岁起担任后大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虽有多次升迁机会,但面对社区居民信任的目光,她毅然选择坚守在社区基层干部这个平凡艰辛而又最贴近老百姓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葛菊英三十年社区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为解决社区内500多名年纪大、家庭条件困难又无一技之长失业职工的就业问题,她率先办起了社区服务社,尽其所能为他们解决困难。她对区域内的居民太熟悉、太有感情了,后大街的居民也深深地热爱她、拥护她。在她的带领下,后大街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社区、全国首届十佳学习型社区等荣誉称号,多次接待了全国、省、市各级领导及团队的参观、考察。社区文化建设成就喜人,社区龙鼓队和“镇海更鼓”分别获得了全国最高奖———“山花奖”和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等奖项。2004年,后大街社区被评为全国十佳学习型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她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社区先进工作者。

  (9)出租车驾驶员夏慧星,十年如一日助人为乐,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宁波市海曙客货车队出租车驾驶员夏慧星,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中做出了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看到有人被撞,他把伤者送往医院,又是垫钱又是联系家属;遇到肇事司机不顾伤者夺路而逃,他毫不犹豫追赶围堵,一直等到交警来处理;非典时期,遇到从杭州来甬没有登记的乘客,他立即反映,引起了上级的重视;他还主动送一个出车祸的小女孩上医院,看到小女孩身世可怜就收养了她……为给乘客提供最好、最舒适的乘车环境,夏慧星每天把自己的出租车擦洗得干干净净,在车内安装了DVD、彩色液晶电视、音箱和香水,在车的后座常备一箱矿泉水,在前座放上一瓶热水,以备乘客随时使用。10年来,他做好事600余次,拾金不昧挽回乘客经济损失12万余元,为困难户、希望工程捐款捐物1万余元。他曾被评为全国出租汽车行业见义勇为标兵,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0)民营企业厂长郑世明带动身边人无偿献血,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宁波鄞州古林舒明木业加工厂厂长郑世明,1997年至今共计献血26000毫升,其中全血2800毫升,血小板机采29次(折献血量23200毫升)。八年来他不仅自己献血,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积极宣传科学献血、无偿献血,动员其他人参加无偿献血。在他的影响下,去年刚考上大学的儿子也加入了无偿献血者的队伍。目前,西洋港村的献血者队伍已达90多人,其中23人献全血28000毫升,70人献血小板折献血量60600毫升。该厂职工除个别因年龄限制不能献血外,其余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目前每人平均献血量达4000毫升以上。此外,郑世明还组织“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到奉化、姜山等地,当起了无偿献血的义务宣传员,向人们分发无偿献血宣传资料。2004年,郑世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成了宁波的献血明星。

  (11)重残人郑昌根身残志坚,捐助困难群体,荣获浙江省首届“十大慈善之星”

  今年51岁的郑昌根是象山县爵溪人,1977年因意外致残后高位截瘫。他在致残后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自食其力,艰苦创业。1985年,郑昌根经营建筑用模板出租业务,见效后他又投资兴办爵溪镇第一家塑料袋加工厂。他长期卧床管理工厂,用电话经销,诚信经营,积累了资金。致富后不忘记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先后拿出20多万元造福社会。1996年7月,他首次与黄避岙乡十岁孤儿沈挺结对助学,每月还给他生活费250元,一直延续至2003年6月沈挺初中毕业。至今,他已结对助学24名,其中有6名是象山县结对扶贫的贵州省黄平县学生,年资助额超过1万元。他还捐资建设镇老年活动室、重修海塘,参与慰问军队等。他多次被县、市、省有关部门授予“扶贫帮困先进工作者”、“自强先进个人”、“优秀残疾人”等光荣称号。2004年荣获浙江省首届“十大慈善之星”。

  (12)市民“接力”擒歹徒,充分体现社会正气

  2005年6月15日中午12点,家住北仑的李女士开车在新河路与彩虹南路交叉口遇到红灯而停了下来,被三名男子设计抢走了放在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扶手上的提包。这一幕正好被红绿灯对面一辆出租车的司机韩师傅发现,他立即加大油门向拿包的歹徒追去。与此同时,骑摩托车的周师傅也发现这一情况,立即掉转车头,追向另一路逃跑的歹徒。因为韩师傅紧追不舍,拿包的那名歹徒只好扔包而逃。在追赶过程中,韩师傅手脚都受伤了。抓贼的喊声惊动了路旁某房产公司的两名工作人员,他们也迅速加入了追贼的行列。最后在众人的协助下,将一名抢包贼抓获。李女士包内1.8万元现金、巨额存折及各类证件被“完璧归赵”。其中那位周师傅,本来是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妻子的,虽有急事,但见此情景也奋不顾身,并光荣负伤。普通市民“接力”擒歹徒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群众都盛赞现在有正义感的市民越来越多了。

  (13)敬老标兵张亚萍退休后继续探索居家养老新路子,其事迹被央视《夕阳红》跟踪报道

  张亚萍是海曙区白云街道白云庄社区的一位普通的居民,她整整八年无微不至地照顾因中风而大小便失禁的父亲和二伯、精神失常的叔叔、体弱的婆婆,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老人身上,使老人安度晚年。

  2001年张亚萍退休后,她选择走进社区去帮助更多的老人,与社区干部一起探索居家养老的新路子。她把自己在长期照顾护理老人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推拿技术介绍给社区群众,还承担了为社区20多位患有血管硬化、高血压、中风偏瘫等的老年人做康复保健服务,轮流上门为他们推拿,使老人们的病情日渐好转。为方便老人上厕所,她自己琢磨,动手为老人制作尿具,解决了老人生活困难。她还经常给老人们上科学饮食、合理锻炼的健康知识讲座,在群众中传为佳话。几年来,她多次被评为省、市“十佳敬老标兵”、“十佳敬老好儿女”,去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专程对她的事迹进行了跟踪采访。

  (14)“进城小公民援助计划”出成效,程晓琴当选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2004年以来,共青团宁波市委联合宁波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市少工委以及各界媒体共同实施了宁波市“进城小公民援助计划”。计划通过整合资源,加强组织帮扶,培育和树立新时期进城小公民的优秀典型,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该“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慈溪市观海卫镇爱心小学的程晓琴是我市进城小公民的优秀代表。2001年她随父母从重庆来到浙江。品学兼优的她乐于带领同学一起进步,经常利用双休日主动帮助贫困生学习。她曾将自己的一等奖学金250元送到了因贫困辍学的同学王芳家里,使王芳重返学校。懂事的她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床洗衣服、煮饭,傍晚放学后,又买菜做饭,减轻了大人的负担。2003年,程晓琴被评为首届“宁波市十佳进城小公民”。2004年9月,她被评为第九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成为我省惟一获此殊荣的少先队员,也是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进城务工子女。

  (15)民营企业厂长马信良长期无私资助贫困老人,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

  宁波恒泰草制品厂厂长马信良,富而不忘回报社会,长期资助贫困老人。十几年前,建立了老年基金会,规定凡在本厂连续工作3年以上并继续在厂工作的职工,其父母年龄到70周岁的,不分地域,均可享受厂老年基金会发放的每月生活补助费50元。还经镇老龄委牵线,元禾村14位困难老人成了他的扶助对象。马信良每月准时给他们发放50元。他十分关心镇福利院里80多位老人的冷暖。今年初,马信良助老又有了新动作,将自己两份按月领取的养老金260元分别转给了68岁的残疾老人孙志远等3位困难老人享受。他还热心赞助造桥修路等公益事业。十几年来,马信良在公益、福利事业等方面共捐资70多万元。然而,他自己生活节俭,现仍居住在20世纪70年代末建造的一间老房子里,外出办事还经常以自行车代步。2004年9月他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10月荣获“浙江省支持老龄事业功德奖”。

  (16)励顺良热心公益,敬老爱幼,带领全家创建省级文明家庭

  慈溪天东胶粘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励顺良,几十年如一日,热心公益,敬老爱幼,累计付出资金达500多万元。从1981年以来,励顺良家捐资造桥7座、铺路十几条、建公厕1座。为贫困山区建造希望小学,与十几名贫困学生结对。在抗台中为工作人员赠送应急灯、为贫困户造房子,在抗旱中为学校送水。同时,他还兼任浒山街道群丰社区老年协会会长,为社区建造老年乐园,还为邻近村建造仿古戏台,为周边村老年室赠订报纸、捐赠碟片。每逢传统节日给老人送礼物,平时组织老人到外地旅游。对幼儿教育关心备至,经常给数所幼儿园送智力玩具,给外来子弟学校学生送去学习用品。他作为宁波、慈溪的人大代表,常常奔忙于收集民情、撰写提案,为老百姓奔走呼告,至今他已提交议案200多件。他还十分注重子女的培养教育。他因藏书之多已成为慈溪十大藏书家之一。3个子女分别拥有研究生、本科学历,孙儿辈也个个学习冒尖。他的家庭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家庭,他本人在2004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

  (17)宁波市开展“十大外来务工明星”评选,展示外来务工人员新形象

  为了宣传和弘扬进城务工人员的先进事迹和精神,营造关爱和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环境,2004年3月至12月,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东南商报》在全市200余万进城务工人员中联合开展评选表彰“十大外来务工明星”活动,谱写并唱响了《拥抱我的梦想》外来务工者之歌。评选活动激发了进城务工人员身处宁波的归属感和做“新宁波人”的自豪感、责任感。江北区环卫处安徽籍进城务工人员徐辉等10人当选明星,他们用肺腑之言向宁波200多万进城务工者发出“奋发有为,共建第二故乡”的倡议。其中5名务工明星和8名优秀务工者还拿出自己全部的10900元奖金,捐给了宁波和安徽的困难儿童,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建设。《中国经济时报》、《经济快报》等中央、省驻宁波等20多家新闻媒体分别作了。

  (18)李国强17年扎根海岛默默奉献,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现任象山县鹤浦中学校长李国强,1988年3月大学毕业时,他决然地选择了回海岛母校———高塘岛乡初级中学任教。1998年因工作需要,李国强被调到鹤浦中学。他扎根海岛,前后一干就是17年。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人纷纷调离了海岛,但他总是说:“我是海岛的儿子,我要为海岛教育贡献一辈子。”为改变海岛教育落后的面貌,他长年以校为家,为人师表,他曾冒着生命危险率先跳进火海,保护教职工生命财产,留下了后遗症;还曾不顾严寒,只身跳进大河,救起落水学生;曾在台风洪水来临之际,不顾家人安危,只身一人看校护园。李国强平时热心助人,常为教职工排除电路故障,常帮学生修理自行车。他是全校教职工的贴心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曾多次荣获县先进班主任、先进生产工作者、“宁波市十佳师德楷模”、“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春蚕奖”等光荣称号。2004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19)陈世芬十多年爱心创奇迹,帮助瘫痪丈夫迈出人生“第二步”

  22年前,来自四川泸州的陈世芬和余姚市小曹娥镇曹一村村民周炳荣喜结连理,生活一度幸福美满。但幸福的时光很短暂,1990年春,周炳荣患上了帕金森病,后因脑部影响开始瘫痪在床。紧接着,公公患上了肝癌,不治身亡。在接二连三的变故面前,陈世芬以强烈的责任心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白天她风雨无阻地耕耘在田间地头,回家后就平心静气做丈夫的全职保姆。除了完成为丈夫洗脸、刷牙、喂饭、穿衣、照料大小便等之外,她还不厌其烦地和丈夫聊天交流,给他注入精神动力……在陈世芬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下,周炳荣奇迹般地下床迈出了人生的“第二步”。更使陈世芬欣慰的是,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周文波非常懂事,肯吃苦,学习成绩好。正是这种人世间珍贵的爱和美德所积聚的力量,使原本处于痛苦绝望的家庭重新走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20)“晚报义诊团”深入基层为群众义诊受好评

  由《宁波晚报》、市卫生局、市妇联共同牵头成立的“晚报义诊团”,半年来举行了五次义诊活动,其中入社区义诊三次,下海岛一次,到山区一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多方称赞。据统计,五次义诊共发动了60多名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参加,累计为1000多名社区居民、山村农民、海岛渔民免费看病,同时免费赠送药品药具价值近2万元。台风“麦莎”过后,几家民营医院还为樟村村民送去了抵御传染病的常用药和200个家庭小药箱等。义诊团以市医学会1000多人的专家库为依托,适时举行义诊活动。同时,随时欢迎社会上的医学力量加入,如最近江东眼科医院和五家民营医院开展了义诊活动等。

  评选说明

  “宁波市公民道德十件新事”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全市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积极推荐发生在身边的道德新事。本次评选范围为2004年1月至今,全大市范围内在公民道德三个领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件(或持续发生的事件,但在2004年才被发现、宣传或有重大进展)。经归纳整理,组委会共收到有关单位和群众推荐的新事100多件。日前,组委会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从中选出了20件候选事例。现将20件候选事例的简要情况予以公示。请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投票。组委会将在群众投票的基础上,评选出“宁波市公民道德十件新事”。

  请广大群众认真阅读候选事例后,在下方投票卡内,慎重选出你心目中的“宁波市公民道德十件新事”,并将投票卡(复印无效)剪下后,于8月31日前寄至宁波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宁波市公民道德十件新事”评选活动组委会(邮编:315000。电话:87182764),以邮戳为准,逾期无效。组委会将根据群众投票的准确性,从中抽取群众参与奖50名,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相关专题:构建网络道德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