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老在医院的的最后时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6:49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 |
【南京日报报道】 17日晚7时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历程,安然辞世。家人朋友后辈围绕在他床前,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记者采访了多位为巴老送行的人,听他们讲述世纪老人最后的光华…… 17日下午3时以后 从17日下午3时开始,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就一直呆在华东医院,陪伴巴老走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眼看着巴老的血压从正常一路滑落,眼看着巴老的嘴唇从翕动到静止,赵长天的心情开始陷入矛盾。“一方面我不希望巴老走,有他是我们上海文坛的骄傲。”他说,“另一方面我不忍心看他经受痛苦。” 赵长天告诉记者,从1999年医院发第一次病危通知开始,有6年时间,为了接呼吸器,巴老的气管被切开,之后虽然意识清醒但不能讲话,无法表达。但巴老一直为了所有关心他的人而苦苦支撑着。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也告诉记者,过去探望巴老时,叫他都能得到反应,一直到这几天,大部分时间他还是有意识的,生命力之顽强让人由衷地敬仰。 今年10月3日,医院再次发了病危通知,但之后经抢救情况又有所好转。“下午3点我到的时候,巴老的心跳还很有力,大概每分钟70多跳。叫他也还有反应,头会动一动,没有失去知觉。”赵长天告诉记者,到了下午4时多,巴老的血压掉到了20/40,本来他的嘴还随着呼吸一张一合,慢慢的嘴巴就不动了,只有胸部缓缓起伏。“到后来,血氧度就测不出来了。7点6分的时候,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家人都在身旁 也许让巴老最安慰的是,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家人都在身边,儿女围绕床前。家人来了,朋友来了,文坛后辈来了,就连巴老从前去疗养的杭州创作之家的工作人员也来了,聚集在巴老的床前,安静地送这位文坛巨匠最后一程。大家不愿惊扰老人,但当老人的生命画上句号时,眼泪和哭声还是浸染了整个病房。 记者了解到,为了防止感染,巴老的病房一向有严格的探视规定,即便是巴金老人的家属,也不能随便进出,这两天,巴老病危,也许是为了给巴老精神鼓励,家人会在医生的准许下,戴着口罩进入病房。而其他来看望巴老的人,都只能通过病房外连接的大阳台的玻璃窗向病房里探视,不过为了巴老的身体,大家都十分理解配合。 巴老近年来一直靠鼻饲,这种感觉并不好受,但老人一直很自觉地配合着医护人员的治疗。经常去探望巴老的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立民告诉记者,巴老病中,一直到最后几天,病房里都常常播放他喜欢的古典音乐,特别是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那是巴老的最爱。他更喜欢听家人在他面前说老家方言四川话,意识清醒的时候,还会用眼神与他们进行交流。 历任主治医生集体向他告别 巴老在华东医院住院多年,主治医生也换了几任,每一任都跟巴老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即便是退休了,也仍然不会离开治疗小组,不会离开巴老。前天晚上,历任主治医生都赶到了巴老的床前,挥泪告别巴老,一些护士更是泣不成声。 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郏宗培告诉记者,他曾经多次去看望巴老,他能感觉得到,医生护士们对巴老,不是简单地对待名人的尊敬,而是真正有感情的治疗。上海天气潮湿,病人很容易得褥疮,但巴老的病房每天都会定时通风,而且一定是自然风,还一直有人为巴老翻身,所以卧床多年,巴老从未患过一次褥疮。郏宗培说,他16日下午到巴老病房时,看到主治医生在为巴老诊治,动作熟练而轻柔,仿佛是怕惊扰了巴老,当时巴老虽然眼睛紧闭,但呼吸还很顺畅,显得十分平静。 记者前晚拨通了巴老前任主治医生崔世贞的电话,时近零时,她刚回到家里没多久,声音里依然透着疲倦和难以掩盖的悲伤。她不愿多说话,只是反复告诉记者,巴老是个特别坚强的老人。崔医生表示,医院的治疗,是以最大限度减少巴老的病痛为原则的,但是因为治疗的需要,有些必要的措施还是要做的,有些痛苦,比如气管插管、胸刺等,是年轻人都难以忍受的,但巴老一直非常配合,从不发脾气或是埋怨谁,这也给医护人员减轻了很多压力。 特约记者夏琦张艺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