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人民日报:和谐发展的中国推动世界和谐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

  中国提出和平发展新理念

  不久前在河北香河闭幕的第七届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围绕“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讨论与磋商,并就许多重要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通过的《会议联合公报》、《20国集团关于全球发展问题的联合声明》等四项文件,向世界表明与会各方决定促进全球经济平衡有序发展的共同愿望和政策主张,并为布雷顿森林机构改革和扩大发展融资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推动力。会议认为,面对全球经济发展与平衡问题、油价攀升问题、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的挑战,与会各方同意加强政策协调,采取必要措施,共同应对挑战,以便实现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就发展世界经济提出了四项主张,与会代表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四项主张既有“务虚”,又有“务实”。第一项主张“要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是最大的“务虚”。如果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还要在国家关系中搞意识形态歧视,还要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人,就只能造成摩擦和冲突,不可能开展全球的经济合作。第二项主张“要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对话和协调”以及第三项主张“要完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和规则”是非常“务实”的。这两项主张表明,中国不是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破坏者,而是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合理内核的维护者,更是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设者。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第四项主张“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则是最大的“务实”。

  这次会议的最大亮点,应当数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阐述的中国和平发展新理念。他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

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显然,这样的一个中国,必然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谐发展的中国,必然是和平发展的中国。没有和平,哪能有和谐的发展?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和平发展的中国将推动构建和谐发展的世界,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世界的机遇和福音,而不是威胁。阿根廷央行行长雷德拉多就说,中国总是寻求与贸易伙伴的互利双赢。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稳定因素,是一个朋友,是国际贸易互补性原则的一个捍卫者。

  要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享受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值得关注的是,第七届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并没有进行情绪化的争吵,更没有像有些媒体预测的那样,摆出架势就

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政府施压,相反,在诸如关于发展理念创新等问题上还取得了共识。比如会议认为,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惟一发展模式。选择了不同发展道路的国家间通过相互交流经验,可以丰富对经济发展问题的认识,促进发展理念的创新。新上任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也表示,完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和规则对促进全球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贸易比援助更能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解决世界贸易问题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角色。

  20国集团涵盖了世界最主要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2/3、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和世界贸易的80%,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论坛。中国积极筹办这次会议,就是为了与其他19方的代表开展真诚的合作,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平衡有序发展问题。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世界最大的不平衡问题是南北发展差距的扩大。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处于被“边缘化”的悲惨境地。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但其经济总量仅为世界的1%,贸易额只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而非洲国家的债务则高达3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众多地区冲突、人道主义灾难的重要根源,是恐怖主义得以扩张的社会温床。世界要实现平衡有序的发展,首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不但这样主张,而且尽自己的力量这样做。中国的行动,是对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合作的一个有力的推动。

  不久前,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正式通过了八国集团提出的减免18个重债穷国(其中14个为非洲国家)400亿美元债务的决定。最近,美国还表示要削减60%的农业补贴,最终目标是完全取消农业补贴,如果欧盟和日本也能响应,将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加农产品出口。尽管发达国家的这些措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际需要,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头,有了第一步,才能有第二步。以往,在众多的国际场合,发达国家在口头上也承认援助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意义,但却往往缺少实际行动。今年发生的这些积极事态预示着国际社会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正在发生从口头表态向采取实际行动的方向转化。应该说,中国的建设性主张和积极行动以及第七届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为实现这种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推动力。

  《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6日第十六版)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