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东方早报:欧美医疗保障与义务教育制度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1:57 东方早报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吴琦幸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单雪菱

  昨日一则新闻使人看了之后触目惊心:在浙江打工的46岁四川女工尤国英因病住进医院,高昂的医药费不仅花尽了家中所有积蓄,而且负债累累到了无人敢借钱给他们的地步。医院用120急救车将昏迷的尤国英送回“家”,房主不让垂危的她进门。征得家属同意后,医院的车把人送到殡仪馆准备火化,幸被及时制止并得到好心人救助。(11月3日《成都商
报》)

  活人因无钱治病而被送往殡仪馆,这一个案揭示了当下的一种社会现实———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使不少有需求的普通百姓不堪承受。眼看国家的GDP年年增长,国人的收入年年提高,但是一到了这些关系到老百姓生计的问题上,为什么改观不大了呢?问题就在于如何把握好把医疗保险和教育推向市场的度。

  实际上,即便是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例如欧美、日本等国,

医疗保险和教育经费这两样东西仍是不可以完全市场化的。其基本出发点这是两件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保险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即身体素质,而教育则关乎到所有人的文化水平,也就是精神素质。任何当政者的政绩除了想办法让老百姓吃饱饭之后也就是这两件事了。因此,欧洲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实行全民医疗保险,或者由政府出钱让民众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险,个人则付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费用。

  我在法国巴黎对一家旅馆的夜班经理进行了了解,他今年43岁,虽然他的工资并不高,相当于3000美元左右的月薪,在法国只是中产之下的阶层。但是所有的医疗保险都由政府提供,甚至他的雇主都不用操心。当然他每一次看病需要象征性地交一些费用,相当于10美元。据他说,巴黎很多老人的收入只有1000欧元左右,但是由于政府提供了全额保险,生活还是非常悠闲的。这也是为什么巴黎街头那么多人喝咖啡的原因。有了保险没有了后顾之忧,工资少一点,都用来享受生活了。

  自然,在发达国家中也有将保险制度推向社会的国家。内行人指出保险制度的弊病时,他们常常举出美国这个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市场化的例子,由此还将美国社会上的穷人买不起保险只好小病不看、大病拖死的现象讽刺为“美国病”。美国确实是将医疗保险实行市场化的国家,也就是由私人保险公司承担绝大部分的医疗保险。这是为了享受高质量的医疗卫生制度而推行的,但是,政府并不是就此不管了,而是每年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改善公共医疗卫生设施。除了私人医生诊所之外,美国还有大量的公立医院,例如市立、县立医院,这些医院除了具备较大的手术病房、综合医疗设施完善以便租借给私人医生之外,还要收治大量的没有保险的急救病人。

  美国的法律规定,任何医院不得以没有医疗保险而将紧急救护来的病人以及挂急诊的人拒之门外。这些急诊病人,不问有无保险,都会得到同样等级的治疗,事后再向他们的保险公司收费。如果没有保险,而家中情况确实属于贫困(银行存款不超过3000美元、没有房产),他们的所有费用由联邦政府埋单了。我们见到过多少

留学生或者访问学者包括他们的家属在美国生了急病被送到大医院,治疗完毕欠下医院几万几十万美元,最后都由于低收入或无收入户,由联邦政府报销了。国内对于美国医疗保险认识的误区,可能来自某些人想要将医疗保险推向市场的决定。

  至于全民义务教育的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全世界都在实行公民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美国的义务教育是到高中毕业。高中毕业之后也有一种社区学院制度,几乎是免费教育,一个学期只要交几十元上百元,而每招收一个学生,州政府将要向社区学院提供几千元的教育经费。因此只要你愿意,美国提供给国民是全程义务教育。即便进了正规的大学包括学费昂贵的私立大学,只要学校方面根据他们的标准将你录取,你即便是一个无法负担学费的贫困学生,学校不会就此不管,他们将会利用学校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减免学杂费、联邦政府无息贷款以及为教授当助手等等财政补助方式,来让符合标准的学生得以进入大学。只要录取,大学的目标是不让一个愿意进入本校的学生流失。

  当然对于够得上条件付学费的学生家庭,校方从来不会客气,不给一点点资助,让他们的家长付出全额的学费。学费年年在涨,学生的眼光还是盯着那些好学校。当然公立大学本身就是为本州的居民谋教育福利的,学费没有这么高,本州的好学生减免学费比较容易。加州大学的学费在1万美元左右。南加大(USC)这所加州著名的私立大学学费已经涨到将近3万美元一年,年收入超过五六万美元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得付全额,收入低于1.5万美元标准的家庭则可以全部免费,你说这种“劫富济贫”的教育制度好不好?但不管怎么样,最后是贫富人家的好学生都获得了平等教育的机会。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