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没有比和平更伟大的胜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5:5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王南 11月4日是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遇刺身亡10周年的纪念日。每逢这一天,以色列民众都要举行悼念活动,对他进行缅怀和追思,一些国际人士也会在这个时候回忆起拉宾。
拉宾1922年3月1日出生,二战时期曾加入盟军参战,还参加过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数次战争。特别是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任以军总参谋长的拉宾是以方的主要组织者和指挥者。1968年1月,拉宾退役从政,同年出任以色列驻美国大使,1973年回国任劳工部长,1974年5月首次担任内阁总理。1992年7月,拉宾再次出任总理。 “再也没有比和平更伟大的胜利了。战争,总有胜利者与被征服者;但是,在和平中每一个人都是胜利者。”这是拉宾二度入主内阁时所说的话。1993年,由他领导的以色列政府与巴勒斯坦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秘密谈判,最终原则上达成了《奥斯陆协议》,同年9月13日,以巴双方在美国签署和平协议,实现了以巴之间的短暂和平。1994年,拉宾与阿拉法特、佩雷斯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拉宾的和平信念和努力引起了犹太极端势力的不安、反对甚至仇恨。就在10年前的11月4日晚上,一个年轻的犹太极端分子向拉宾射出了致命的枪弹。 如今,拉宾虽已遇害10年,但世人仍可从其不寻常的经历中感悟出某些启示。 和平弥足珍贵。有过漫长戎马生涯的拉宾,曾身经百战,战功卓著,但最终选择的还是和平。他说:“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是一个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 和平之途不平坦。拉宾辞世之后,中东和平进程曲曲折折、几经起伏。期间,巴以之间签署过核心内容为“以土地换和平”的协议,经历了因“圣殿山事件”引发的数年动荡,也迎来了以色列结束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阿以关系在总体上不仅没有大的进展,还时常出现波折。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使数千人死于非命,无数财产毁于炮火。 选择和平也需勇气和代价。1981年10月6日,埃及前总统安瓦尔·萨达特,也是因为选择了和平而遭遇不幸。萨达特与拉宾,一位是阿拉伯人,一位是犹太人,分属两个不同民族。两位领导人选择和平,都曾表现出足够的勇气,最终也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两人选择和平的动机都是为了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的最高利益,但他们都是死于己方阵营的极端分子之手,甚至被分别骂为“阿拉伯的叛徒”和“犹太人的叛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般辱骂更甚于对他们生命的戕害。 在以色列民众的心目中,拉宾既是和平英雄,也是战争英雄,但他们更愿将拉宾视为和平英雄。他们常说:“他是被和平的敌人杀害!”这也是拉宾深受爱戴的原因所在。他们在怀念拉宾的同时,更“希望有一位真正热爱和理解和平的领导人带领我们走向和平”。 “让我们的心为和平跳动,让我们的眼睛期待和平。”这是拉宾在最后一次演讲时发出的呼吁。拉宾虽已离去,但亿万颗心仍在为和平跳动,亿万双眼睛仍在期待中东和平。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04日第三版)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