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新疆兵团的两代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45 环球时报

  像中国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高红(音)用耙把一堆红辣椒打散,但他心里想的不只是收成能带给自己多少钱。他说:“我的第一任务是保卫边疆。”高红今年50岁,属于一个名为“生产建设兵团”的组织。兵团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放弃了计划经济后,兵团解散了,只有西部的新疆还存在,至今仍有240万成员。

  如今,兵团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组织已切断了和军队的关系,但其成员每年仍要训
练40天,一旦有需要,他们照样能拿起枪。位于石河子的某兵团政委王彩龙(音)说:“我们以前都是士兵,后来放下武器,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去……我们现在不是士兵了,但我们仍然肩负着维护这一地区稳定的任务。”该团现在有6200个劳动成员,种水果、棉花和辣椒,人均收入每年1.6万元。

  最早的兵团人生活非常困难。一家博物馆展示了当年兵团使用的劳动工具———木头做的纺车和犁,当年兵团人穿的到处是补丁的衣服,还有当年的住处———他们自己在地下挖的洞穴。

  如今,这些勤劳的兵团人几乎已辨认不出他们当年建设的地方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取代了当年的洞穴,兵团拥有中国最先进的灌溉公司。但这种现代化也带来失业和安全感的丧失。成长在兵团里的人不得不离开,去当

出租车司机或干别的工作。

  那些留下来的人仍相信,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会在兵团里保存下来。白新国(音)的父母1949年从四川到了新疆,他因此有了“新国”这个名字。白新国认为,虽然一些福利政策正在其他地方消失,但兵团会是个例外,他说:“我们不必担心,因为中国不能没有兵团,兵团保卫着国家的西大门。”

  对于这些老的兵团人来说,退休后能否得到子女照顾,他们一点也不清楚。高红24岁的女儿结婚后去了乌鲁木齐,在一家钢铁厂工作。他很想念女儿,但他说,女儿需要工作养活自己。兵团的领导们也承认,兵团的年轻人被上海等富裕的东部城市吸引着。王彩龙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多孩子愿意去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更发达。”▲

  (摘自11月1日路透社电,原题:中国农民军保卫遗忘的边疆,作者艾玛·格拉汉姆-哈里森,李宏伟译)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04日第七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