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公司说要买美孚(财经热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45 环球时报 | |
自从中海油在美国的并购案发生之后,美国对中国公司在美国的任何并购都十分敏感。这两天,美国媒体报道了一个惊人消息:一家中国资本的公司要以每股70美元,总计4500亿美元的天价并购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一时间,相关媒体纷纷转发消息,市场分析师们也对此事作出各种分析和评论,讨论并购的可能性和产生的影响,似乎真的又要重演中海油的并购事件了。 天价收购实属荒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宣布并购倒是有的,提出的条件也挺优厚:目前美孚公司每股的市价是56.31美元,收购价是70美元,其中一半用美元支付,其余部分用人民币支付,等于每股一下上涨了24%。而且,在并购后的一年内,如果石油的市场平均价格上涨超过每桶80美元,每股还可以分到不超过50美分的红利。但是要并购美孚石油公司的不是中海油或中石油那样的国有大公司,而是一家从来没有人听说过的公司,叫KingWinLaurel有限公司,注册于新西兰。该公司宣布,它计划很快通知“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寻求美国政府的批准。公司的一位姓张的负责人还给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董事会写信,表示愿意与董事会讨论这一问题。 这样一件事,稍有点常识的人就能看出是个骗局。因为埃克森美孚公司市值3550亿美元,年赢利99亿美元,去年营业额达3000亿美元,等于新西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要收购这样的大公司,没有相当实力和名气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一出价是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报价185亿美元的20多倍,对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4500亿美元的天价资金从何而来?记者发现,KingWinLaurel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质疑视线中,去年它曾要以600亿美元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特尔斯特拉电话公司,还想并购新西兰的快餐连锁店名牌公司,都被拒绝,并被认定是一场骗局。今年的这场并购与这两件事非常相似,只不过更加离奇而已。 神秘公司很不起眼 一些外国媒体曾按照KingWinLaurel公司公布的北京地址和电话与该公司联系,结果电话不是忙音,就是没有人接。直接找上门,发现那家公司原来在通州一栋公寓楼的14层,租金也就每月1200元人民币。对面的邻居也很惊讶,住在她旁边公寓里的年轻人竟然经营着一家可以并购美国最大石油公司的投资公司。她说,年轻人也就20多岁,瘦瘦高高,每天很晚才回来,与普通的上班族没有什么两样。根据公司公布的联系人名字,年轻人叫张秀峰。那家公司是张秀峰与一个名叫王英的女士共同拥有的。王女士是一家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的代表,不过连她也不知道并购美孚石油公司的事。 触动美国人敏感神经 发生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两出闹剧没有得到媒体关注,人们只把它当成八卦新闻,一笑了之。但这次情况不同,美国的一些人没有完全把它当作闹剧,还有点当真,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和评论。纽约一家大资本管理公司奥本海默公司的石油市场分析师菲德尔·盖特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收购成功可能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以后,谁能相信美国会让美孚被中国买走?美孚是美国皇冠上的宝石,布什会动员整个国民卫队来保卫它”。不过另一家公司的分析师琼·卡特赖特说,一开始我们是不理睬这样的并购的,但如果并购者能得到资金,这样的并购在理论上并非不可能。当然,他也承认,要对KingWinLaurel这样一家外界所知很少的公司的并购计划作出判断是很困难的。 卡伯特基金管理公司总裁罗伯特·拉特斯则说,“中国人需要石油,但我想他们不会通过这样的办法来搞到石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海因则把这当成一回正式的并购,他说,任何人只要符合规定,并证明他是谁,都可以提出申请。但KingWinLaurel公司还需要提交必要的文件,才能进入委员会的电子申报系统。美孚石油公司的发言人戴夫·加德纳表示,美孚公司还没有正式收到并购建议书,而且没有与KingWinLaurel公司有过联系。他说:“我们不相信该公司在资金方面有能力提出这样的并购建议,我们也知道该公司以前提出的并购都没有继续下去。”纽约股票市场也对这件事作出反应,消息传出后,美孚公司的股票不升反降,跌了17美分,以56美元14美分报收。 这场恶作剧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不过,它在美国的种种反响似乎也反映出,美国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经济感到越来越紧张,已经到了风声鹤唳的地步。▲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04日第十四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