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中国发展不以美衰弱为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8:55 环球时报

  

中国发展不以美衰弱为代价
10月31日,哈姆雷总裁(左)与崔立如院长在北京友谊宾馆进行中美关系对话。

  刘洋摄

  编者按: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中美关系接触、合作与矛盾、对立复杂共存的局面也在今年表现得最为突出。在美国总统布什任内第三次访华之际,我们
邀请了前美国副国防部长、现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总裁约翰·哈姆雷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就这对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展开讨论。

  中美在东亚没有根本的战略利益冲突

  哈姆雷:美国在东亚的利益,既有长期一致性,也在不断改变。一致性是美国希望保证盟国和朋友在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繁荣。

  随着中国在过去25年里的变化,美国东亚利益也在改变。新变化是,我们真切希望能以更多的方式接触中国,希望中国在全球问题上成为美国更加主动的伙伴。美国的利益也在于中国的繁荣。

  现在中美之间的积极面非常多。两国仍有严重的分歧,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可能批评中国,但不再轻视中国。我知道你们经常问美国真正的对华态度是什么,但问题是我们在这一问题上至少有5种不同的态度。但总体上,美国领导层致力于非常积极的对华关系。这是我们对华态度和方式的巨大转变,我想布什政府在采取非常积极的对华政策上值得高度赞扬。

  崔立如:中国的核心利益,除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外,是为经济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同东亚所有国家发展良好关系。美国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在这里有很深的利益纠葛。所以,健康的中美关系对这一地区有利。中美关系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区及国际环境,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所在。我不认为中国与美国、亚洲邻国之间在东亚有根本的战略利益冲突。

  对外开放,是中国过去25年采取的发展战略。我相信所有邻国都从中国发展中获益良多。中美经济利益交织,美国也在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益。哈姆雷先生提到美国要确保与东亚盟友之间的安全、稳定、良好的关系,但刻意挑战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联盟关系不是中国利益所在。因此,问题不是中国是否会挑战,而是我们如何处理双方的分歧。

  美国邀请中国作为一个对等国家来解决共同利益问题

  哈姆雷:美国的东亚战略是在这一地区建立一个稳定的框架,军事力量可以在这一框架内存在。我们在东亚的存在,既给了日本一个确保它生存的框架,也给了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一个类似的框架。东亚很多国家仍然有战争记忆,它们不想看到一个庞大、活跃的日本军事机器。但如果日本的军事力量存在于美国提供的框架内,它们就会觉得舒服些。这揭示了美国在东亚存在的一个重要层面,即日本不需要重整军备使其军力达到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程度。如果这一状况改变,就会导致地区不稳定。

  崔立如:我同意美国现在的东亚战略是提供东亚安全框架。问题是,在思考这一框架的含义和影响时,人们会对它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美国在创建东亚安全框架的过程中,一些举措可以被理解为虽然不是直接针对中国,但却是对中国“两面下注”。在中美之间,仍然有一些———我称之为———“战略疑虑”:在中国有关于美国遏制中国的疑虑,在美国有对中国“两面下注”等提法。我们应该在框架里找积极的方面,避免负面因素。所以中美通过交流来讨论问题、消除疑虑很重要。中美已经举行的第一轮战略对话很积极。佐利克9月21日的演讲,作为对“中国威胁论”的回应,基调是积极的。

  现在实质性的问题是,美国的亚洲安全框架对相关国家意味着什么?比如美日“2+2”会议和台湾问题,在我看来,如果“2+2”针对的目标是台海,就可能把美中推向双方都想避免的战争。

  台湾问题是一个很敏感很困难的问题。美国台湾政策的特点是“战略模糊”。在布什第一任期之初,他说了一些被认为鼓励“台独”的话,表示美国会“保护”台湾免受攻击。陈水扁误以为这是美国对他的保证。但实际上美国认为这是最坏的可能性,其目标是避免这种最坏的情况,现在美国的台湾政策还是维持现状。陈水扁把美国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当作了美国的现行政策。这是“台独”在过去两三年里变得危险的原因。

  中国在沿海地区的军力投入,是为了威慑要把台湾推向“独立”的势力及其危险的挑衅行动。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让这些人明白,如果情况仍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灾难就会来临。这也是《反分裂国家法》出台的原因,军事力量的发展也是为最坏情况做准备。有些美国人说这些措施有挑衅意味,这是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同点。但我认为我们仍有共同点。我们看到,美国也认识到了“台独”的危险,采取了一些措施抑制陈水扁等人的挑衅行动。

  哈姆雷:在美国确实有比官方政策更担心中国的势力,老实讲,有些势力想遏制中国。但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是鼓励中美之间尽可能广泛、丰富的互动。

  佐利克的演讲虽然受到美国很多势力批评,但它越来越被看作布什对华政策的焦点,我认为它代表了美国未来对华交往的坚实框架。

  演讲中的“Stakeholder”一词指的是共同利益。它是美国对中国的邀请———邀请中国作为一个对等国家来解决共同利益问题。

  在台湾情况也有变化。你提到陈水扁错误解读了布什政府的态度。自从台湾意识到他们误解了美国政策后,他们的态度就变了。从去年开始,来华盛顿的台湾代表团就说:“不要担心我们,我们不会‘捣乱’的。”他们总算理解了布什总统的信息。我个人认为,我们能够很好管理台湾问题。

  崔立如:就我的解读而言,这个演讲的主题是积极的,强调中美在各个层面加强合作的巨大可能性。我理解你所讲的“Stakeholder”是指国际体系的利益共享者。一些人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是一个“支持现状的国家”还是一个“挑战现状的国家”?我认为中国不是挑战现状的国家。但是当我们提到现状的时候,我们认为现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发展的过程。随着中国发展,我们在国际事务上有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同美国在很多领域有共同利益,在一些领域有利益冲突,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中国的强大不是为了挑战现状。我们与一些国家可能在某些领域、问题上有争议或冲突,但不能因此说是要挑战现状。

  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衰弱

  哈姆雷:关于中国的崛起是否必然以美国的衰弱为代价,以及中国力量的相对强大是否伴随着美国力量的减少的问题,可以从政治学家或经济学家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待。政治学家倾向于认为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以一个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为代价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则非常不同:两个人能够同时富起来,一个人的富裕不是以另一个人为代价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采取经济学家的态度。我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双方共同的机遇。未来一个贫穷、绝望的中国将比一个繁荣、自信的中国带来更为严重的问题。中国国内发展出现困难,将是更大的危险。

  崔立如:这是非常积极的观点。我也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布什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对华态度,在对台政策上是维持现状。我相信,现在海峡两岸的发展趋势是积极的。今年来,我们邀请了国民党、亲民党等台湾政坛领导人来大陆访问,在两岸交流上创造了非常积极的气氛。我们也欢迎台湾其他政党人士访问大陆,进一步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和对话。只要“台独”趋势得到遏制,两岸紧张局势得到缓解,中美军事关系也就不会因为台湾问题而紧张。

  东亚合作需要中美共同参与

  哈姆雷:对于即将举行的东亚峰会,老实讲,美国并不感到高兴。因为在我们看来,这是中国想把美国挤出传统的活动环境。你说我们是亚洲国家,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在这一地区边缘化美国的努力。而且东亚国家担心美国地区影响力下降对它们有不利影响,因为它们对中国的发展及地区角色抱有疑虑。

  崔立如:我不是很确定所有东亚国家都很担心中国将把美国挤出这一地区。我只是观察到,周围国家是从中国发展中获利了。这是一个互利的过程。我们的目的不是支配这一地区,我认为美国

  的目标也不是支配这一地区。我们双方都只是想维护各自在这一地区的利益。问题是,我们如何找到一个能够制造双赢的框架。随着中国发展,中国的利益会扩展是一个事实,有时会与其他国家发生利益冲突,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如果你把这一过程理解为支配这一地区的渴望,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关于东亚合作,我想美国在从东亚国家的繁荣中获益,同时这一地区的所有国家也从美国的市场、技术和投资中获利,中国强烈感到这一点。我不同意中国发展会损害美国利益的观点。我认识到,一些美国人对谈东亚合作非常关注,我想中国周边国家是想中美两国都参与这一进程。我们的目标是创立一个合作过程,其中会有矛盾,也会有妥协,但是能获得的利益则会更多。

  开发中美合作新模式

  哈姆雷:中美对对方都很看重,双方都积极致力于中美对话。对话无法解决核心国家利益分歧,这是历来的事实。但建立这样一个过程,确保在对话中中美不走向冲突,则很关键。我认为我们已经在往这个方向走,对此我并不担忧。

  同时,我也确实认为,中美发掘一系列两国能够合作的议题会很有用,尤其是一些我们没有内在利益冲突、现在还没有合作、但一旦合作就能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的议题,比如正在研发中的飞机导航控制新系统、国际卫生合作及利用原苏联核材料进行核能发电等领域。

  崔立如:哈姆雷先生提了很积极的建议,我没有拒绝它们的理由。增加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同样重要。经济、文化关系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强有力的部分。即使在中美关系起伏的困难时期,两国的经济关系和民间交流仍然能够稳定发展。但是,中国有13亿人,很多人对美国不是很了解,在美国情况恐怕也是如此。只要民众之间加深理解,政治家就会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仍然需要更多地学习、了解美国政治和社会,因为有时候国内政治在外交政策制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由于中美在政治制度、文化、历史上有很大差异,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过程一再表明,高层领导人通过更多的交往加深了解,对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我很高兴看到这些年来双方领导人有了更多的联系和交往,比如,热线电话沟通就比以前多了十几倍。这对于避免和消除一些误解,增进互信,发展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本次对话由张锋主持,本文由张锋整理、翻译。)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18日第十一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