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中美关系需要“减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9:25 环球时报

  ■阮宗泽

  布什此次东北亚之旅是在其内政外交均陷入困境的背景下进行的。伊拉克问题、“特工门”事件及“卡特里娜”飓风后新奥尔良重建等问题,使美国国会对布什政府的怀疑日益加重。相比之下,东亚之行倒可以让布什暂时轻松一下。这次访问虽然总体上平淡无奇,但也传递了美国东北亚战略的一些信息。

  首先,美日同盟出现“全球化”的势头。16日,布什在京都表示美日关系“重要”且“牢固”,它能使两国承担起“维护和平的责任”。布什特别提到中东局势的进展,显然此处的“和平”已不局限于东亚,而是延伸到中东,具有全球意义。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充当日本安全保护伞,日本自卫队不能“越境作战”。但日本现在要将自卫队改为“自卫军”,并在着力“修宪”。今年美日两次“2+2”战略磋商,全面加强了美日军事一体化。这意味着今后日本可以借助美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干预亚太地区,甚至染指全球事务。但一旦局势就此发展,华盛顿能掌控东京多久,日本是否甘愿长期寄人篱下,尚属未定。

  布什访问韩国,强调驻韩美军的重要性,但对韩国欲做“东北亚均衡者”颇有微词。韩国也早已不再对美国亦步亦趋,开始体现出外交独立性。

  布什在蒙古虽仅逗留4个小时,却是历史上首次访问蒙古的美国总统。蒙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将深化两国确立的全面伙伴关系。由于蒙古北接俄罗斯,南靠中国,布什的“空降”,欲使美国成为蒙古名副其实的“第三邻国”,显露出编织东北亚战略网络的意图。

  中国是布什此次东北亚行最重要的一站。今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前冷后热”的变化。关于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更是成为两国精英关注和争论的热门话题。美国有人认为,过去应对大国崛起的战略不适用中国,美国应做软硬两手准备,与中国进行“带有保险的接触”,甚至提出来,中国可以成为“利益相关者”。

  回顾过去,中美关系从来就不曾轻松过,中美关系承载了太多的重负。双方在冷战时的接近和关系的改善是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曾打上中美苏三角“战略互动”的烙印。冷战结束后,双方经历了一种“战略失衡”。今天,在全球化浪潮中,双方又不得不重新适应对方。在新形势下,中美不得不思考以新的方式与对方打交道,认真处理好双边矛盾与摩擦,防止把本来单纯的问题人为地异化,加进诸多复杂因素,使之变得极其沉重。比如,贸易摩擦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协商和谈判来解决,而如果出于政治目的对其大加利用,只会给中美关系增加负荷。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际舆论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取决于中美关系。中美两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美关系互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且越来越影响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动。固然,中国自身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提高了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分量,中美关系的战略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越是这时候越需要冷静和理智,越需要量力而行。中美关系无法承受太多的压力和重负,这只会使其步履艰难,甚至于变形。双方更需要给中美关系减负,而不是加压,以使其“轻装前进”。正是:“中美关系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5日第十一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