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海外所得撑起日本经济(经济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9:26 环球时报

  

海外所得撑起日本经济(经济观察)
一辆运输车驶出丰田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斯巴鲁汽车生产厂。

  日本财务省最近公布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情况显示,2005财年上半年,日本所得收支盈余首次超过贸易盈余,成为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的最大盈余来源。日本媒体认为,这表明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逐步从“贸易立国”向“投资立国”转变。

  日本海外净资产不断增加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但据财务省发表的统计,在2005财年上半年,日本贸易盈余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8%,为4.9271万亿日元(118日元约合1美元)。而所得收支盈余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7%,达到了5.7224万亿日元,成为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最大收益来源。所得收支盈余是指由国家海外资产利息和分红产生的收益,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经常项目转移并列为一国国际经常项目收支的四大子项。

  实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进口大幅增长以及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在贸易收支方面,尽管出口总额刷新历史最高记录,但

石油价格暴涨以及国内需求增加、进口增长等原因,进口额也同样创出新高,致使贸易盈余减少。而日本的对外直接和间接投资余额却在不断增长,投资回报剧增。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3月底,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余额达到了38.581万亿日元,证券投资余额达到了209.247万亿日元,对外净资产余额达到了185.797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随着对外投资的不断增加,海外投资产生的所得收支盈余已5个半年持续增长。

  美国是日本最大的海外投资所得来源

  日本今年上半年的所得收入主要来自对美国的国债、企业

股票和债券的间接投资所得,以及设在北美地区的企业利润等直接投资所得。其次是欧洲以及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所得。由于在中国的投资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进入大量的收获季节,所占的比例还很小。

  日本在海外的直接投资中,汽车和电子产业最赚钱。日产汽车公司今年上半财年在北美市场上赚到的税前利润为1600亿日元,该公司海外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已经占到整个公司税前利润的52%。

丰田汽车、本田汽车等公司海外企业的利润也接近一半。日本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上最大的北美市场投资,目前基本上都到了收获期。这些海外子公司获得的利润作为向总公司上缴的分红流回日本国内,成为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收益。在本财年上半年中,海外直接投资盈余为1.2621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六成。

  日本中央银行调查统计局认为,日本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推动了所得收支盈余大幅增长。外国债券、股票等证券投资收益是日本最大的海外所得来源。日本上半财年的股票、债券等证券投资盈余为4.2385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已接近同期的贸易盈余。

  日本还不是一个成熟债权国

  一个国家经常项目盈余结构的变化是衡量这个国家经济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日本媒体认为,按照以国际收支动向来检测经济成熟度的“发展阶段说”理论,日本已经从一个“未成熟债权国”向“成熟债权国”走出了第一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日本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投资所得超过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收支盈余才能算是成熟债权国。例如,瑞士的商品和服务贸易盈余为国内生产总值的5%,而投资所得占10%以上,对外净资产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20%,所以是一个成熟的债权国。以前的英国和美国也曾经是成熟的债权国。

  但是,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副主任经济学者新家义贵认为,最近贸易顺差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暴涨导致的进口总额增加,如果原油需求趋缓、价格回落,明年以后的贸易顺差很可能会增加,日本成为“成熟债权国”还需要时间。此外,日本所得收支中的直接投资收益比重还很小,主要依赖对证券等的间接投资收益。而促使日本海外证券投资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国内长期处于实际上的零利率,日本许多保险基金、养老基金以及个人投资者不得不将资金转移到海外投资。日本的海外证券投资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日本内阁所属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的专门调查小组在今年4月制订的“21世纪经济财政规划”已经提出,要尽快使所得收支盈余取代贸易和服务收支盈余,成为经常项目盈余的主要收入。不过专家估计,这一目标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今后一段时间,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还将由贸易盈余与所得收支盈余两条支柱共同支撑。▲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5日第十五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