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京报:天寒地冻里 别忘了“他们”的冷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00:54 新京报

  社论

  这几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强冷空气,把北京拖入了寒冬。据气象台监测,前日北京的最低气温达零下9.1℃,是50年来同期最低温,并且本周内,严寒将继续在京城停留。

  气温骤降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公交车用油受冻淤结,一些公交车被迫停
运;菜价蹭蹭上涨,买菜的大爷大妈叫苦不迭;供暖热线被打爆,许多人看着家中的温度计发愁;呼吸道病人明显增多,医院急诊忙上加忙……

  低温冻出了种种烦心事,也冻开了一些人的笑脸———羽绒服、棉衣热销,商家笑逐颜开;滑雪场竞相开业,抢着掘取今年冬天的第一桶金;汽修店前排起了车队,修车师傅干劲十足;冬泳者跳入结着薄冰的湖水,大呼过瘾;专家又站了出来,对冬季的进补以及饮食的调养侃侃而谈……

  以上就是媒体描述的天寒地冻下的北京,慌乱而不失从容,忧心忡忡却又其乐融融。但是,这些似乎又让人感觉缺少点什么。缺什么呢?

  缺那些难以抵御严寒的人。

  为此,我们是不是该问问,他们现在的生活还好吗?

  那些没钱租有暖气的楼房、只能住简陋棚屋和平房的人,他们还好吗?那些露宿在地下通道、衣被单薄的流浪乞讨者,他们还好吗?那些曾自嘲“热水基本没有,取暖基本靠抖”的农民工,他们还好吗?那些在冰窖一样的冬夜里,驾驶载满物资的进京大货的司机,他们还好吗?

  他们还好吗?这样的提问在有人看来可能有些矫情,因为根据当下的许多事实,可以看出,他们中的一些人似乎过得并不好。

  11月27日上午9时20分,4名脸色灰白的青年被抬出朝阳高西店村一平房。这4位刚找到厨师工作的河北青年,因为使用一个无烟筒的煤炉取暖,一夜之间失去生命。据统计,仅在去年,北京因使用煤炉取暖发生煤气中毒死亡事故46起,死亡69人。

  12月4日晚8时左右,在八达岭

高速公路进京方向约49公里处,一辆拉电石的进京大货车与一辆载有29人的客车相撞,两车同时坠入深谷,有24人因
车祸
丧生。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该车祸与严寒天气是否有关,但联系到另一则新闻,人们不得不为这些大货司机的境遇担忧———同日晚,500多辆加0号
柴油
的车辆(其中许多为大货)被“冻死”在秦岭,司机们燃起火堆,用火烘烤冰冻住的油箱,却无济于事。

  至于流浪乞讨者、农民工兄弟等的境遇,目前则基本没有统计信息,但是,你只要在夜晚走过地下通道,只要有勇气走进简陋阴冷的工棚,只要看看菜贩们冻得发紫或开裂的双手,你就会为这些人的境遇感触良多。如果你能和他们聊上几句严寒的天气,你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有更多担忧。

  环保学者汪永晨曾批评北京的“反季节”现象,认为空调暖气的高频率,已使许多人对城市的四季冷暖变迁变得漠然。这种推断没错。但与此相对应的,也有一种推断———随着城市气候的反常与恶劣天气的纷现,穷人对于城市冷暖变化的反应,是越来越敏感了,高温、严寒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气候现象,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民生劫难。

  那么,谁来关注“他们”的冷暖呢?在寒流席卷全国之际,胡锦涛和温家宝已经作出指示,要求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好过冬问题,这样的消息让人感到欣慰,具体落实到北京,会有哪些令人期待的措施出台呢?人们期待着,一个有着宜居、人文、和谐等良好愿景的城市期待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