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江南时报:激辩民办教育遭遇“政策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2:47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朝令夕改,将好的政策引导到利己的方向,让政策变味,成了一些官员们把政策玩弄于手掌之间的习惯。这是一种危险的恶习,更是失信于民的恶习。”本报近期以《民办教育“生死门”谁在掌控》为题,报道了灌云县政府因为一份针对“在职公办教师参与社会办学”的文件,遭当地民办教育投资者指责,称此文件不但推翻了一年前出台的有关“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更使得当地民办教育因陷入“政策门”而濒于绝境。众多网站转载本报的报道后,一位网友对灌云的民办教育政策作出了上述评价。

  面对各界非议,灌云县教育部门日前对本报报道作出回应称,民办学校陷于困境是由于投资者资金不足和管理混乱导致的。而投资者则予以反驳,“如果政府给了我们好的政策,学校办不好我们不怨谁。”

  教育官员民办校遭“寒冬”是咎由自取?

  灌云县政府教育局成职教股潘建中股长:灌云民办教育遭遇困境与其自身的不规范有关,政府其实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是给予了大力扶持的。以倒闭的文达中学为例,该校共有16位股东,先后经历了两次董事长更换事件,由于投资人过多导致意见不统一,哪怕是为一块宣传牌放在哪个位置都要争执一番。在前期的投资上过于盲目,贪大求精建造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其实那个宿舍楼从来就没有住满过,好多都是空着的。加上众多投资者各有各的想法,在后续资金的投入上无法跟进,该校在倒闭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比如拖欠教师工资,有段时期靠挪用学生的体检费支付水电费用,甚至连教学用的粉笔也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多次找该校董事长,但对方都是能躲则躲。有一次,他们董事长跟我们在一起已经谈好了筹钱发教师工资,但一转身他借口出去打电话就找不到他了,再电话联系,说已经在回老家的路上了。他说是回去拿钱,在当天下午几点钟前一定回来,但再也不露面了。

  民办学校好政策是民办教育发展前提!

  博文中学董事长周建军:估计不足、盲目投入以及多人投资,都是导致民办教育发展不规范的主导因素。我自己一开始就很盲目,一些朋友告诉我投资办学校钱很好赚,我就投资了,结果一旦踏足进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我自己投资办学之前,有朋友说只要投入200万元就能办一所学校,学生招进来之后收了钱就能办第二年的事,不需要再投钱,只要4年滚动下来就能收回投资了。结果我至今投了600多万元,还在往里投钱,不知道还要投多少。我自己做了个实实在在的预算,办民办学校至少需要8年才能“保本”。你想啊,一个教师一年薪水给2万元,我们学校将近100个教师,一年的教师工资就要200万元。办民办教育需要雄厚的资金,绝不是一些人想像的“空手套白狼”那样简单。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博文中学是灌云县8所民办学校中唯一不欠任何外债的学校。另外一位投资者:我们2004年4月份就开始动工兴建了,当时都满怀信心,但到了7月,政府出台了那么个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文件,我们一下子就懵了。想停下工程或是干脆走人已是来不及了,我们投进了几百万,没办法收住手脚,只有硬着头皮往下干。我们在遭遇了“政策门”之后,又接连遭遇了“招生困境”,因为“教育局不负责任地在电视上打出字幕说我们没有招生资格”,加上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是骗子”的围追堵截,“民办学校陷入困境一点都不奇怪。”

  本报记者应志刚

  管理部门政策没有延续性有损政府诚信形象

  连云港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助理张家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灌云县先是出台鼓励和支持在职公办教师参与社会办学的“74号文件”,后又出台制约公办教师参与社会办学的“61号文件”。制定的政策没有一个延续性本就是一件荒唐的事情,也损害了政府诚信的形象,应当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江南时报》(2005年12月20日第二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