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头巾还是要欧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00:00 青年参考 | |
土耳其现在的执政党是正义发展党,源于伊斯兰宗教组织,为推动土耳其入盟,虽然逐渐淡化了宗教观念,进行了必要的自由改革,但其伊斯兰色彩依然浓厚,在土耳其政坛属保守派。该正义发展党出任的总理埃尔多安一再指责,限制妇女在办公室和大学内佩戴头巾侵犯了她们的思想意识自由;并有报道说,政府决心取消限制,允许妇女在公众场合佩戴头巾。而这个限制正是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立下的规矩! 前不久,欧盟最高法院裁定,土耳其限制女性在大学和其他公共场合佩戴伊斯兰头巾没有侵犯个人思想意识的自由。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将佩戴头巾之事与反对土耳其共和国,宗教与世俗之争联系在一起,自然有人将欧盟裁定土耳其妇女伊斯兰头巾事与土耳其入盟进程相提并论。 从表面上看,戴不戴头巾是生活习惯。实则不然,这个小节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两种宗教意识、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关系到土耳其的入盟进程中最核心的争论:欧盟这个基督教文明里到底能不能容纳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土耳其? 开放张扬的基督教世俗观念把“女性戴头巾”看成是伊斯兰的保守和对女性的束缚;而伊斯兰传统则把“女性戴头巾”看作是安拉的旨意,是女性心灵的净化。当今世界,基督教文明无疑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要想让上帝的意识来适应安拉的观念似乎不太可能。土耳其要想让欧洲接纳自己,只能先改革自己、适应欧洲,尽管有时不情愿。 在社会改革方面,土耳其已经做了80多年,甚至改变了自己的文字。但80年的改革与800年的传统相比,在欧洲人看来,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土耳其人民还不能够与上帝同心同德。拉丁字母可以改变土耳其语言的书写方式,却难以抹掉土耳其世俗文化和民族习惯中的伊斯兰基因。 仅伊斯坦布尔就有400多座清真寺镶嵌在城区里,在市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按时听到宣礼塔上的喇叭传来的阿訇诵经的声音,每天5次,决不误时,风雨无阻,时刻提醒过往的人们,这是伊斯兰的国度。倒是索非亚教堂残存的部分东正教壁画,还在依稀告诉人们,这里也曾经是上帝的领地;但教堂周围的宣礼塔和教堂内部的伊斯兰经文、阿訇讲经坛却又在时时地提醒我们,《圣经》在这里仅仅是历史而已。欧洲人到伊斯坦布尔来,大多是欣赏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美景,凭吊拜占庭帝国的历史,瞻仰索非亚教堂的壁画。在欧洲人看来,清真寺里的蓝色墙壁瓷砖仅仅是一种艺术品,而不是宗教寄托;这个过程仅仅是了解、审视另一种宗教文化,而不是接纳这种文化。 欧盟决意进行“土改”——利用土耳其谈判入盟这个难逢的机会对土耳其进行改革。首先是土耳其人的精神文明体系和欧盟的文化差别太大。土耳其入盟后,同在欧盟蓝天下,不为同一个上帝祷告,土耳其信奉安拉。如果不从现在起就逐渐“矫正”,难免以后伤心。所以,现在土耳其妇女所佩戴的伊斯兰头巾成为某种象征而成为争论的焦点。 土耳其是真心诚意想皈依欧盟。我们在伊斯坦布尔问到一些土耳其人“你们是哪个洲的人?”答到“我们是欧盟人”。世界杯足球赛土耳其属欧洲赛区;非但此项,土耳其体育赛事都参加欧洲比赛。可想而知,土耳其入盟也希望欧盟的列位兄台提携一下,可欧盟的前提条件偏要土耳其把祖宗的传统和家法丢下。难怪“仁智相见”者说,80多年了,为了融进欧洲,土耳其仍在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憧憬的矛盾中负重前行。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