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江南时报:撇下孩子不是因为我们心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4:44 人民网-江南时报

  编辑同志:

  12月15日,江南时报3版“微言画止”栏载文称,全国14岁及以下儿童总数达2290万人,有近五成的儿童没随父母在城里生活过。文中呼吁家长不要光为了打工挣钱而撇下孩子不管。

  本人就是千百万留守儿童家长中的一员。现想就这一问题说两句心里话。

  我和妻子于2000年出来打工,当时孩子在上幼儿园,本打算在异乡安顿好后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可一打听本地的上学费用吓了我一跳。转学择校的费用不说,仅正常收费每学期就要一千多元,我和妻刚刚上班,自身生活都很拮据,若把孩子接到身边又怎堪承受。

  这样一过就是两年,女儿也升到二年级,我们收入也比刚来时高多了,接女儿到身边读书成了我当时整日考虑的问题。可到当地的小学一咨询我又犯愁了,一是没关系很难进本地人开的学校读书,外地孩子只能进外地人办的学校(现在这一现象已不存在)。二是孩子所念的课本内容有不小差别,如果转学必须从一年级重新开始念。最主要的是以后孩子中考、高考在何地考,回去考学校没名额,在当地考户口又是问题。当时有个老师告诉我,即使没有这些条件限制,按现今的教育收费,孩子若在当地上到高中,生活费加学费一年最少要6000元。最终我放弃接孩子到身边读书的打算,决定等孩子上初中后回家一个人陪读。

  现代人一说到压力首先想到的是知识分子、城市白领,似乎打工的没有压力。其实正相反,我们何常(尝)不被来自生活、工作、精神上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如果不是在老家挣不到钱,谁愿弃家别子远走他乡?城里人不干的活我们干,但我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时时担心工作不保不说,还要忍受有些黑心老板克扣工资之气。我和妻约定每个星期六晚上打电话给女儿,有时女儿在电话那边哭,妻在电话这头伤心落泪,真正的不是滋味啊。

  要说国家政府不关心咱打工的,那是睁眼说瞎话,可我们打工的孩子上大学学费不比别人孩子少交钱。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花钱的地方非常多,上不起学的孩子都找国家“照顾”,我认为不现实。趁现在孩子小,不出来打工挣钱,以后孩子的生活、教育怎么办,父母双亲靠谁养。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该怎样选择?我相信大多数父母之所以忍痛割爱把孩子留在家中,是出于对现实的无奈选择。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局面呢,相关的评说建议有许多,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官员学者,不敢妄加议论。我想强调的是,当国家出台一项有关农民工问题的法律法规,相关的具体操作执行单位、人员,一定要做到良心执法,100%的落实。因为哪怕有1%的“疏忽大意”,都可造成农民工的权益受到100%的侵害。我们不难看出,再好的制度、再严的法规,要想产生预期效果,取决于层层落实、级级执行,反之,只能是一纸空文。

  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老百姓的社会保障问题,医疗、教育以及一大批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问题,都需要国家付出巨额资金。在国家还不具备满足所有这些条件的当下,惟有期盼一项好政策、一个好制度来惠及相关领域的“弱势群体”。而如何使“弱势群体”真正被好政策、好制度的光芒普照,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把孩子撇下出来打工,今天我们可能是丢了“西瓜”,但为了明天收获更多的“芝麻”供养孩子,我们也只好如此狠心了。

  无锡市红豆集团孙维国

  编辑手记>>>

  读着读者孙维国的来信,心中被一种突如其来的亲情所打动———尽管孙维国以及很多像他这样在外务工的人一样,为家庭背井离乡,为生活颠沛流离,惴惴乎终日奔波于外,但他们的内心中和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对生活充满着进取的信心,对政策充满着期盼的热望,对子女充满着伤感的爱恋。尽管国家在对待农民工的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要彻底解决农民工的问题,的确任重而道远。本报今日全文刊发孙维国的来信,也是想再次呼吁社会真正的把关心农民工落实到实处。本报今日起,特意开通讨论热线:025—84609030(15:00后),电子信箱jnsbgmy@eyou.com,围绕农民工的生活状况等问题各抒己见,出谋献策。

  《江南时报》(2005年12月23日第三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