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留守孩子”记不清父亲模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08:30 环球时报

  在安徽巢湖某小学三年级9岁女孩梁月月的印象里,爸爸的模样有些模糊。因为从出生到现在她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总共不到3个月。

  梁月月的爸爸在北京打工已有10多年了。每年最多只会在春节的时候回来住上几天。那时是月月最开心的时刻。爸爸从北京带回许多从没吃过的糖果、点心,还有一两件漂亮的衣服。只有那时,梁月月才能体会到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

  像梁月月这样的农村“留守孩子”在中国有将近2000万。他们的父母在城市打工。由于经济等原因,他们无法跟随父母去城市读书、生活,只能与爷爷、奶奶等亲戚待在乡下。这些孩子的年龄大多在6岁到15岁之间,是最需要父母照顾和教育的阶段,但他们大多数一年中难得与父母相聚一次。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产生的大批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预计今后20年将有3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梁月月的爸爸梁帮青就是这些奔赴城市打工大军中的一员。老家政府分给的3亩地的收成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0多年前他就来到了北京。为节省回家路费,他每年最多只回家一次。过去的3年他一直没有回去。因为这样可以省下至少人民币400元,够孩子在老家两年的学费。

  梁帮青刚到北京时,每月只挣600元左右,现在每月有1200元。他说,希望自己在城里辛苦挣的钱会让在老家的女儿上得起学,今后考上大学,有个城里户口,找个体面的工作。

  与梁帮青同在一家

装修公司工作的老王,有两个孩子,在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大儿子16岁,已经开始工作。谈到把孩子带到北京上学,老王仍是忧心忡忡。在北京上学,对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弟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打工子弟学校,但那里条件不好。

  由于缺少父母看管和与父母的交流,很多留守儿童出现自私、任性、孤僻等性格特征。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下滑更是普遍现象。谈起两个孩子,老王深感痛惜。他说原先大儿子学习还是不错的,后来妻子也来到北京后,两个孩子无人看管。大儿子成绩一落千丈,很快辍学;小儿子现在又面临同样的情况。老王说,不管自己和妻子怎样艰苦,都要把小儿子接到身边,否则又会毁了他。▲

  (摘自12月24日《联合早报》,原题:爸爸的模样有些模糊,作者孟丹丹)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26日第七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