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保姆被市场“惯坏”了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2:27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随着元旦、春节的到来,不少外地保姆陆续回家,南京家庭出现了“保姆荒”现象,保姆全面告急。据南京市妇联职业介绍所负责人介绍,虽然不少保姆的薪水已经“水涨船高”,但由于僧多粥少,不少保姆开始挑三拣四。现在的行情已经不是雇主挑保姆了,而是保姆挑雇主,不符合条件的一概不去。南京常府街121号的赵女士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找保姆都遍寻不着,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市场是保姆“拿乔”了。
南京市三牌楼大街116号张先生: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长期以来困扰市民的一个较为实际的问题,也是保姆市场走向市场化的表现。逢年过节,供需双方出现较大的落差,薪水再高也避免不了保姆荒潮。我觉得我们本地的下岗失业人员或贫困家庭的市民有种不切实际的顽固观念,都不愿去做保姆或钟点工,总觉得做这份工作就是低人一等,宁愿守在家里吃“稀饭”,都不愿靠自己的劳动去挣这份“香饽饽”。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人们的思想还跟不上形式的转变,过去令人瞧不起的“个体户”不都是靠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了吗?只要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就应该心安理得的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得好一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转变人们这种要面子的观念,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节日“保姆荒”的现象。 南京市常府街121号赵女士:去年10月份,儿媳妇生了个女儿,由于我本人有高血压,不能太劳累,就想找个保姆搭搭手,减轻我的负担。谁知道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保姆,有的不愿带孩子,说有风险;还有的说我们家楼层太高,不愿爬楼;还有的嫌钱少,没有单独的房间,也不愿意来———我们也就是普通的家庭,怎么可能一个月花七八百请个保姆呢?现在的保姆太会挑肥拣瘦了,干活一点都不主动,有时候甚至指点她都不去干,动不动还以辞工为由要求涨工资。我就搞不懂为什么现在的保姆这么“拿乔”,有时候真不能怪雇主“夹生”,而是部分保姆被不规范的市场惯坏了。南京林业大学吴老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人格都是一样的。雇主不能因为保姆从事的这份工作而轻视甚至歧视别人。过年时,其他的保姆都回家乡了,留在城里的人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权益,她们理应得到比平时多出数倍甚至十倍的工资。我有个外国朋友,家里请的是一位“高级保姆”,会烧中国菜、会开车,懂心理学和教育学,还会教全家人中文,她的工资每个月是6000多,比一般的白领还要多。我觉得现在的保姆市场正逐步走向规范。去年春节前我请了一家家政公司的钟点工上门打扫卫生。从一进门开始就感觉到她们是训练有素的,打扫地板和擦窗子的工具都很先进,效率也很高,工作完了之后还请雇主填一张满意度调查的表格,一直到出了门才脱掉鞋套。过不了一会,公司还会进行电话回访,请雇主提意见。所以,规范家政市场是对从业人员和雇主双赢的好事。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 南京市人力资源中心某部门负责人李小姐:我觉得南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过去人家找保姆,都是走“民间路线”,托熟人或别人家的保姆从老家带保姆过来。再后来就是到城南的中华门自发形成的保姆市场去谈,双方大致满意就可以带回去“试用”。这样做的后果一是保姆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有些雇主会恶意克扣保姆的身份证或工资,保姆没有“娘家人”为她撑腰说话;另一个后果就是雇主的健康或服务水准得不到保障。最理想的就是由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规范家政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南京的家政中心不是很多,与整个市场的需求不相符合,有些家政中心只会收中介费,而不去花时间和精力对家政人员进行培训。香港有很多菲律宾的“菲佣”,她们在为香港市民提供规范服务的同时,行业所属的协会也会随时保障她们的权益不受到侵害。只有规范市场,才能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准,再根据服务等级和劳动强度合理增加费用,使有这方面需求的市民能够享受到“五星”级的家政服务。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04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