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反思医疗、教育改革算什么“干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05:57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最新一期《了望》周刊发表了一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当前中国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形势及诸多的争议,我们应力排否定改革的“左倾化”和败坏改革的“伪市场化”两种干扰,认为两种干扰已形成对改革的掣肘,需要排除。 通读完全文,我得到的印象是:文章表面上看言之凿凿,实际上很缺乏逻辑力量。
中国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当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是不是就意味着医疗卫生事业与医疗服务、国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等领域的市场化甚至完全市场化?绝对不是!莫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仍然没有在医疗卫生、国民教育领域搞完全市场化,国家仍然向其国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和教育保障。这些都是常识,本无须赘言。而这些年来中国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诸多乱象,可以说是有目共睹,有些问题已发展到了令民众无法忍受的地步,对社会和谐构成了极大威胁。在这一形势下,民间和学界对一些领域的改革进行反思,指出教育产业化、医疗卫生市场化之谬,怎么就否定改革基本方向并“左倾化”了?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容许各种思潮的存在,这样才能从中产生出能为各方所接受的,平衡、中庸、可持续的,合乎正义和社会公平原则的主流价值观和政策方略。且不说,这一年多以来,社会各界对医疗“市场化”、教育“产业化”的诟病,跟所谓“左倾化”根本不搭界,即便是,也不过是一种合法表达的主张和思潮,也不能打击、压制啊!何况,文章所定义的“伪市场化”是一种对市场经济的破坏行为,其性质早已超出了“干扰”范畴,怎么能够将它与民众对改革的反思相提并论,并一道“力排”之? □朱达志 |